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曹家逆子 第2151章 各自忙碌

《曹家逆子》 第2151章 各自忙碌

大魏實力雖強,人家偽漢也不弱,以偽漢君臣的能力,真要拚死抵抗將魏軍擋在江北也不是沒有可能,現在人家從容撤退,想將偽漢上下全部留下是不可能的,曹昂也不敢抱這樣的奢

後世百萬大軍過大江,老蔣雖敗卻也帶著大量資從容撤去臺灣,一樣的道理。

讓曹昂氣憤的是,你遷你的百姓就行了幹嘛要搶南郡的,南郡可是大魏的地盤。

指著地圖說道:「漢軍雖不清楚我軍向,卻也能猜個**不離十,並以此做出應對,東路周瑜董襲周泰率領五萬大軍搭建濡須口防線,其中兩萬是羅馬降奴,中路徐庶親自坐鎮江陵,關羽關平父子在夏口附近江面組建水軍,不斷擾江夏王凌,與黃祖的水軍戰數場互有勝負,關鍵是郡,諸葛亮大膽啟用霍峻為郡太守,霍峻在白水關布置重兵,想從白水關取都不容易啊,另外漢中太守由張任出任。」

曹昂蹙眉道:「什麼意思,咱們四路大軍的部署泄了?」

苦笑道:「錦衛已經查過了,咱們這沒人泄,偽漢的防部署是諸葛亮和徐庶一手策劃的,諸葛亮正在都主持撤離事宜,這次應該不會參戰。」

「大耳賊現在本無心跟我們作戰,早在上次南徵結束時便將太子派往貴霜鎮守,這次諸葛亮李嚴馬良費禕董允等年輕一輩都在後方組織遷徙,不會到前線來,很明顯,大耳賊想盡最大可能的保存有生力量。」

Advertisement

曹昂嘆息道:「理解,軍事是為政治服務的,政治又講究利益最大化,大耳賊現在一心撲在貴霜上,懶的理會江南諸州了,我看這仗也不用打了,大軍就在江邊等著,等大耳賊將江南搬空咱們過去佔領就行。」

笑罵道:「瞧你這點志氣,行了,下去準備吧。」

大魏在忙碌,偽漢也沒閑著。

貴霜。

太子劉封鎮守貴霜已進三年,三年來他做的唯一工作就是掃,掃清阻礙為後續搬遷做充分準備。

貴霜實行的是種姓制度,種姓將人分四個等級,分別是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四大種姓之下還有一個階層,稱為不可接者,又稱賤民和達利特,不四大姓之列,這個階層地位最低人數最多。

迫於南漢強大的軍事實力,貴霜高種姓很樂意將漢人奉為最高種姓,南漢卻不樂意。

與貴霜這群只知福的高種姓不同,南漢是有理想的,還夢想著有朝一日反攻中原呢,怎麼可能跟他們一樣腐朽墮落。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南漢君臣眼裡不沙子,不想要這群只知福不事生產的蛀蟲,怎麼辦呢,唯有殺。

三年來劉封帶著姜維馬謖及數萬大軍征戰四方,將四大種姓殺的河,清理出大片城池房屋土地,以供即將到來的南漢君臣分配,最底層的賤民卻沒殺多,這群人已經被四大姓洗腦的比狗還聽話,多好的勞力啊。

這天中午劉封率領大軍又屠了一座城,將城貴族誅殺殆盡,打掃完戰場準備趕往下一座城池繼續,數匹快馬趕到城中,來到劉封面前拜道:「太子殿下,陛下急召。」

劉封接過打開一看臉微變,大聲喊道:「眾將聽令,放棄所有輜重火速趕往複漢城。」

貴霜的地名又繞口又難記,南漢到來之後全部捨棄不用重新取名,並將貴霜大地劃分為九州,復漢城就在中州,既是中州州治,也是南漢在貴霜的國都,經過多年建設已經頗規模。

復漢,單從名字就能知道是什麼意思。

姜維蹙眉道:「殿下,出了何事?」

劉封將書信遞過去說道:「曹魏大舉進攻了,朝廷正在全面南撤,父皇命我們做好接應的準備。」

姜維嘆息道:「這一天還是來了,如此下去何時才能匡扶大漢啊。」

劉封罵道:「別扯這些沒用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先干好眼前的事吧。」

數萬大軍迅速完集結趕往複漢城,中州刺史顧雍早已在城門等待,看見他后小跑迎上,躬拜道:「殿下,你終於回來了,今天再不回來臣就要出發了。」

劉封蹙眉道:「去磐啟郡嗎?」

顧雍點頭道:「是的,蜀中大量人口和資順著南磐公路運到了磐啟郡,丁提督的海軍艦隊不日也會在磐啟登陸,磐啟郡作為中轉站,後續轉來的人口會越來越多,陛下命老臣親自坐鎮。」

得益於貴霜的大量廉價勞力,近幾年南漢在貴霜建了許多汽車工廠,專門生產大卡車,如今南漢的卡車比曹魏只多不,這些卡車流南漢境,順著南磐公路日夜不停的跑,為磐啟郡貢獻了驚人的吞吐量,未來還會更多。

人和資運來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安置。

劉封笑道:「我跟你一起去。」

「不用。」顧雍阻止道:「磐啟郡那邊老臣能應付的過來,殿下還是坐鎮中州吧,安置問題才是重中之重。」

劉封也沒糾纏,嘆息道:「行吧,顧使君一路順風。」

「謝殿下。」顧雍將劉封請進城代一番,當天便收拾東西去了磐啟。

他們忙,都的諸葛亮更忙。

都刺史府,大會議室中。

諸葛亮對著桌前的屬說道:「國難當頭之際,還眾位盡心竭力,爭取不落下一人,孟首領,南中各族就麻煩你了。」

人口人口人口,魏漢雙方現在爭奪的重點就是人口,諸葛亮的任務是將益州諸郡的人口全部遷到貴霜去,包括南中的蠻族諸部。

孟獲起拜道:「使君放心,屬下這就趕回族中組織遷徙,曹賊想要奴役我蠻族,想都別想。」

諸葛亮點頭道:「大家都去準備吧,各司其職做好本職工作就行。」

眾屬行禮告退,諸葛亮則轉將目移到了後的地圖上。

此次遷徙從上來說朝廷上下都有些接不了,但從理上來看,遷徙才是明智之舉。

如今國人的眼界已開,知道了世界的博大,海外那麼多土地等著開墾,實在沒必要非跟曹魏死磕。

再換個思路,羅馬人尚在,而且已經見識過了漢人的先進,同樣在努力搞發展,魏漢打的你死我活不是讓人家坐漁翁之利嘛。

夏朝以前為什麼很打仗,還不是因為土地夠多,墾荒的本遠小於打仗本。

諸葛亮琢磨著,是不是應該建議陛下跟曹魏和談,打下去對誰都沒好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