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揚明 第237章 李養正的自我救贖

《揚明》 第237章 李養正的自我救贖

自從天子駕臨兗州府以後,這本就繁華的嵫城更加熱鬧了起來。

    清晨天尚未大亮,城門外便已經排開了長隊,無數慕名而來的客商以及周邊百姓們紛紛翹首以盼,準備接兵丁的檢驗,進駐府城。

    隻不過有些有心人已經注意到,近些時日以來,府城外麵的兵丁好像也換了一批,不再是以前那些麵孔,反而是一些著京畿口音的壯漢們。

    不僅如此,就連嵫的巡檢也不再是以前的那些散漫的衙役了,也換著明亮鎧甲的軍士們,聽說這些人都是天子的親軍。

    不過這些變化與尋常的百姓們無關,所以隻是嘖嘖稱奇了一會,便忘於腦後了。

    突然,隨著一聲大喝,關閉的嵫城門由而外,被緩緩打開。一隊著鎧甲,手持利刃的軍士們率先從城而出,隨後一分為二,分別肅立在城門外兩側。

    同時,城門的守將示意放行百姓,這座繁華的府城又要迎來一批新的訪客。

    ...

    如今已經進了六月,又是晌午時分,太正是火辣的時候,即便是鐵打的漢子,在太的拷打下,也難免有些招架不住。

    不過好在京營軍紀肅嚴,縱然這些漢子們在心中不斷的咒罵著賊老天,但是上倒是並沒有任何的作,這讓排隊進城的百姓們無不稱讚,嘖嘖稱奇。

Advertisement

    突然,自嵫城外的道上傳來陣陣馬蹄聲,引起了城門守將的注意力。

    "來者何人。"

    黃得功迫不及待的上馬,率領著後的幾十名親兵將對方攔在城門外。太毒辣,他剛好趁著這個功夫活一二。

    "右斂都史李養正,奉旨見駕。"

    自眾多騎士的後,有一老者掀開了馬車的轎簾,先是神複雜的看了一眼黃得功,隨後才略帶苦的介紹起了自己的份。

    他為右斂都史,巡兩河,總督漕運。這等顯貴的份,縱然皇上不派人迎接,也應當一路朝行無阻,可是還未等到進了嵫城,便到了阻攔。

    隻從這一點,便已經說明了皇上對他的態度。想到這裏,李養正的心便是微微一,看來此行兇多吉

    "可有憑證。"

    出乎李養正意料的是,眼前的守將聽說了他的份後,並未讓行,反而是質疑起了他的份。

    "放肆,而敢。"

    為首的騎士,聽到了黃得功的要求後,臉上便帶上了一抹怒容。他們家老爺是何等份,眼前一個小小的守將,都敢出言質疑。

    難道他們後的大旗還不夠明顯嗎?

    "給他。"

    李養正自然聽到了眼前守將的要求,阻止了自己心腹家丁的怒喝,有些疲憊的吩咐道。看來形勢比他想象的更加嚴峻。

    聽到自家老爺的要求,為首的騎士不不願的從懷中掏出了一枚令牌,扔給了眼前的黃得功。

    "如此,滿意了嗎?"

    那為首騎士見到黃得功遲遲不語,臉上閃過些許不耐。

    "末將京營副總兵黃得功,見過李大人。"

    黃得功聽到那名騎士的催促,臉上閃過一糾結。思慮片刻,還是翻下馬向馬車之的李養正行禮。

    隻要皇爺一日沒有定了李養正的罪,李養正便還是大明的斂都史,職在他之上。

    隨著黃得功翻下馬,他後的親兵們也同樣下馬,向李養正行禮。

    那端坐於馬車之中的李養正,聽到了黃得功的份,心中一驚,認真的打量了一下前方的勁將。

    如今天下誰人不知,京營乃是皇上的親軍。這黃得功乃是京營副總兵,定然也是皇上心腹中的心腹。

    "黃將軍,快快請起。"

    李養正臉上浮現出了一抹笑容,毫不敢拿大。

    "謝大人。"

    黃得功謝過李養正以後,翻上馬,不過並未讓開道路。

    "天子駕臨嵫城,百下馬。"

    未等自己的心腹騎士出聲,李養正便率先從馬車之中走出。

    "黃將軍說的是,天子麵前,本自該下馬。"

    說罷,李養正便一袍,率先朝著嵫城門走去...

    ...

    ...

    "臣,李養正見過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在嵫城的魯王府,多日以來一直提心吊膽的李養正,終於是見到了皇帝朱由校。

    前一頭白發,臉上難掩奔波之苦的六旬老臣,朱由校沒來由的心頭一,這樣的老臣真的會參與到白蓮起義當中嗎?

    "起來吧。李卿,來的倒是快。"

    李養正拿不準天子話中究竟是調侃還是關心,於是稍顯張的一拱手:"臣自在淮安收到皇上的詔令以後,便星夜兼程,不敢耽擱。自淮安乘船到了登州,又改換馬車,前來兗州見駕。"

    漕運總督除了監管漕運,節製八省漕糧以外,還提督軍務,以及巡地方。下轄淮安府、揚州府、府、廬州府,和州、滁州、徐州,總稱四府三州。

    總督衙門就設立在淮安府。

    "相信李卿也能明白朕召你前來的用意,朕希李卿給朕一個合理的解釋。"

    縱然朱由校對李養正的印象再好,可也不影響朱由校質問李養正。畢竟此事實在是有些駭人。

    白蓮叛軍中居然出現了數千副隻供應明軍的製式鎧甲,而且是從南京流出。並且有極大可能,走的是漕運的路子,這怎能不讓朱由校懷疑李養正。

    聽到朱由校提起此事,李養正的臉上出了一抹苦笑。鄭重的拿掉了頭上的帽,重新跪倒在了地上。

    "皇上明鑒,臣失職。"

    終於做出了最後的決定,李養正並未有毫不舍,反而有些如釋重負,自從他聽說了白蓮叛軍起義或許涉及到了漕運一事後,便一直提心吊膽,惶惶不可終日。

    "說清楚點。"

    朱由校的臉上閃過一抹惱怒,出了這麽大的差錯,一個失職就能掩蓋了?

    "皇上,此事與臣無關。臣提督漕運未曾兩年,如何能欺上犯下,做出此等大逆不道之事。"

    李養正的臉上有著濃濃的疲憊,他知曉在這件事上,他百口難辯,沒有人會相信他是無辜的。

    "起來吧,朕信你。"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