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玄幻奇幻 太莽 第146章 鬼域迷城

《太莽》 第146章 鬼域迷城

 澤州,澎峪縣。

 厚重烏云在頭頂,豆大的雨粒砸進黃泥地,碎木雜草與砂石混合渾濁泥漿,從無數條山坳之間涌珊嶺河。

 本就不大的河流,在雨勢之下漫出了河道,沿河兩岸泥水橫流,把原本雜草叢生的道路淹沒了泥濘沼澤。

 左凌泉披蓑,牽著韁繩在泥地里緩慢前行,走向遠的縣城;持在手中的油紙燈籠在風雨中搖擺,時明時暗,就如同河邊搖搖墜的枯木般,隨時都可能被滾滾泥流淹沒。

 姜怡坐在馬背上,同樣披著蓑,雨珠砸在斗笠上噼啪響,只能著脖子才能避免雨水滲脖頸;團子也了一個球,躲在斗笠下面。

 離開臨淵城,兩人為了盡快為民除害,用了六天時間,趕到了澤州。

 澤州地大燕王朝東南,距離京城也就千余里,但地勢不好雨水又太過充盈,一年之中半年都在下雨,百姓聚集地較,修行宗門更是罕見;因為府管制力量不足,反倒是行走的江湖人比較多。

 過來就遇上連日雨,姜怡被淋得了,坐著十分難頂著雨幕眺遠方,開口詢問道:

 “前面就是澎峪縣了吧?”

 左凌泉停下腳步,拿出輿圖看了眼:

 “再走兩里多,應該就到了,這輿圖不準,哪里難走標哪里。”

 “輿圖是兵家重,能放在市面上賣的必然有偏差,能勉強找到地方就不錯了。”

 姜怡瞧見左凌泉渾更凄慘,也有點心痛未婚夫:

 “你累不累?要不上來坐著,我來牽馬探路。”

 左凌泉自然不累,五行親水,在暴雨之中還舒服的,雖然滿地泥漿有些難走,但他哪舍得讓媳婦淌泥地牽馬,搖頭道:

Advertisement

 “多謝公主殿下厚,公主千金之軀,豈能給駙馬牽馬。”

 姜怡聽見這恭維話語,輕輕“哼~”了聲,眼神兒還是滿意的,聲道:

 “我可不是厚你,都是修行中人,俗世份該放下了,結伴出來降妖除魔,哪能讓你一個人出力。”

 左凌泉笑道:“公主要是想出力,待會到了縣城,找個地方住下,給我澡捶背犒勞一下就行了。”

 姜怡眉頭一皺:“你想得,你給我……不對,你想都別想,咱們一會開兩間房子,我和團子睡。”

 “嘰~”

 “出門在外的不安全,這幾天都在趕路,我有點累,睡了疏忽大意怎麼辦?”

 “那你不睡就是了,在外面守夜,你靈谷的修為,不睡覺又不會累死。”

 “地主家的驢子都不敢這麼使喚,公主就不怕把我惹了,待會……”

 姜怡還真有點怕,不過還是

 “待會怎樣?”

 “呵呵……”

 “你笑什麼?有本事把話說明白,我現在就告訴小姨……”

 ……

 兩個人就這麼隨意瞎扯,往前又走了兩三里,來到了澎峪縣的老城墻之外。

 澎峪縣距離郡城有百余里,偏遠小縣,房舍不過千戶,住的都是當地人,只有些許江湖人會經由此,前往郡城。

 左凌泉接下的差事,便是澎峪縣的衙門上報,事發生在縣城北側的大黃嶺一帶,未曾進縣城打聽,也不知細節。

 三更半夜,暴雨傾盆。

 左凌泉牽著馬在城門外停下,跺了跺腳,甩去靴子上的泥,看向城門。

 縣城的城門里,城門破了個大窟窿,從痕跡來看已近有些年頭,前后也看不到守門兵役。

 黑黢黢的縣城里,暴雨聲遮掩了所有聲息,街面上積蓄了雨水,遠的縣城中心,有幾道從窗戶里照出來的幽暗束,瞧不見半個活人。

 “這地方,怎麼鬼氣森森的?”

 姜怡翻下馬,抖了抖黏糊糊的子后,表認真了些,從左凌泉手上接過黃皮紙燈籠,湊到破爛城門前。

 城門的木板滿是扭曲紋路,還有一大片烏紅痕跡,以及幾道黃紙符。

 黃紙符用漿糊沾上,并未沾牢,被夜風吹得左右搖擺,發出‘嘩嘩嘩~’的響聲,讓夜雨之下的縣城更多了幾分詭異。

 左凌泉表凝重,左右看了看,開口道:

 “這地方氣好重。”

 “你覺的到氣?”

 “覺不到,但是脊背發涼。”

 姜怡其實也覺得心悸,提著黃皮燈籠,湊到城門跟前,用沾水的手指,在烏黑痕跡上涂抹,然后湊到鼻子前聞了聞。

 左凌泉見狀叮囑道:

 “當心有毒。”

 “不用你提醒,你老實注意周邊。”

 姜怡仔細聞了下——烏黑痕跡帶著一腥臭。皺起眉來:

 “是跡,不是人。”

 左凌泉站在跟前,手按劍柄掃視城門外烏漆麻黑的灌木林,詢問道:

 “?”

 “不是兇,聞起來像是狗之類的。”

 姜怡以前執掌大丹的緝捕司,對兇、民間鬼怪的案子接,對這些方面的了解,還真比自不敬鬼神的左凌泉多,解釋道:

 “民間百姓驅邪,都喜歡用這些玩意,在門上黃符也是驅邪的常用手段,這地方恐怕鬧過鬼。”

 左凌泉聽聞此言,拿出案卷看了看:

 “卷宗上面寫的是‘似有兇’,沒提到鬧鬼的事。”

 “偏遠縣城的百姓,哪里分得清兇鬼怪,以前白鹿江里鬧兇,把人往水里拖,就被百姓誤認為了水鬼;我們來調查解決問題,要是卷宗上都寫全了,還要我們過來作甚?”

 “倒也是。”

 左凌泉收起卷宗,牽著馬和姜怡一起穿過城門上的破,來到黑黢黢的小縣城里。

 夜間雨勢很大,凹凸不平的街面上全是積水。

 姜怡提著燈籠坐在前面,行走間左右打量;左凌泉從馬側出了油紙傘,遮在兩人的頭頂,側耳傾聽周邊的細微靜。

 嘀嘀噠噠——

 冰冷雨珠砸在傘面上,順著傘骨下,又被街上的橫風,黏在了蓑之上。

 小鎮上看不到人影,氣氛確實有點森,團子都不敢了,只是在姜怡脖子跟前,小心著。

 姜怡往前走了一截,并未發現異樣,正想說話,卻見邊的左凌泉豎起手指,示意聲。

 屏息凝氣,側耳傾聽,噼里啪啦的雨幕之間,傳來:

 “嗚嗚……嗚嗚……”

 好像是人低聲哀泣的聲音。

 左凌泉頓住腳步,輕聲道:

 “君子不立危墻之下,要不白天再過來?”

 姜怡把心底藏得很好,表平靜,猶豫了下:

 “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我們就是來降妖除魔的,嗯……前面鋪子有燈火,先過去看看吧。”

 左凌泉倒是不怕,只是覺得氣氛有點古怪,他見姜怡不害怕,便拉著姜怡的手快步往前行走。

 只是兩人剛沿著街道,走出不過十余丈,街畔烏漆麻黑的房舍屋檐下,就傳來了‘踏踏踏——’的細微腳步聲。

 兩人同時頓住腳步,姜怡抬起黃皮燈籠查看——街邊的一棟房子門沒有關,里面是七八糟的雜

 一個披頭散發的老嫗,抬起兩只滿是褶子的手,搖搖晃晃走了過來。

 “嗚嗚……”

 老嫗年紀太大,花白頭發被雨水打在臉上,眼睛呈灰白之,蠟黃的皮在昏暗的燈下,看起來猶如曬干的人皮,里牙齒掉完,張只能發出跑風的嗚咽聲。

 彼此距離不是很遠。

 姜怡抬起燈籠就瞧見這一幕,被驚得往后退出半步,佩劍也出鞘了兩寸。

 嗆啷——

 不過,劍還沒拔出來,就被旁邊的左凌泉按住了。

 左凌泉聽出老嫗有氣息,也瞧見了老嫗臉上的一抹焦急,不像是妖魔鬼怪;他著姜怡的手,往回退出兩步,朗聲開口道:

 “老婆婆,你是不是認錯人了?”

 “嗚嗚……”

 老嫗在雨地里巍巍行走,張嗚咽,卻聽不清說什麼,一直往前走。

 姜怡眉頭蹙,也不敢貿然上前,只能和左凌泉往回退。

 好在,遠亮著燈火的一間鋪子里,聽見聲響,走出了一個店小二,遙遙瞧了眼這邊一眼后,連忙開口道:

 “李大娘,你認錯人了,那不是你兒子。”

 兩人聞言微微松了口氣,左凌泉上前扶住了老嫗。

 店小二看起來還是個熱心腸,撐開傘跑了過來,幫忙扶著老嫗走回屋里,同時解釋道:

 “李大娘的兒子以前在山里走丟了,從那之后腦子就不清醒,聽見聲響就往出跑,嚇到過不走夜路的人。”

 左凌泉確實被嚇了一跳,瞧見老嫗渾渾噩噩的模樣,輕輕嘆了口氣:

 “家里沒其他人?”

 “就一個兒子,以前很孝順,為了給老娘治眼睛媳婦都沒娶,這人一沒就只剩李大娘一個了,唉……”

 店小二把老嫗扶回屋里,把門幫忙關上,又道:

 “兩位看起來面生,好像是第一次來縣城,晚上雨大,要是找地兒落腳的話,可以去前面鋪子,還有間客房。”

 兩人本就準備找地方落腳,當下和小二一起走向客棧,姜怡詢問到:

 “我們剛從京城過來,瞧見城門上潑著,還有符紙,可是城里出了什麼臟東西?”

 小二瞧見姜怡帶著劍,后面還跟著個牽馬的保鏢,以為是江湖世家出來的俠,開口道:

 “俠倒是好眼力。最近城里是有點傳聞,我知道的也不是很清楚,好像有砍柴的,在大黃嶺那邊撞鬼了,近些年又有些鄉親走丟,所以到了晚上沒人敢出門;城門上的黑狗,是前面狗鋪子的伙計潑的,也沒啥卵用……”

 姜怡輕輕點頭,又問道:

 “走丟的人很多嗎?”

 “進山里砍柴挖藥,難免遇上老虎豹子蛇,人丟了是常事兒,每年都會失蹤幾個;也不是縣城,郡城還有其他地方,也有人走丟……”

 姜怡對這個倒是不意外,大丹府每年也會報上來很多失蹤的案件,要是哪年一個縣沒人,才是真的稀奇事。

 琢磨了下,湊到左凌泉跟前,小聲道:

 “我估計是此地的衙門,為了結案方便,把所有找不到的失蹤百姓,匯總在一起,瞎編了個理由給報上去了;兇,百姓不可能是這般反應。”

 “來都來了,先把事查清楚再做定論,若只是意外走丟,沒有兇,也是好事。”

 姜怡緩緩點頭,不再多言,和左凌泉一起進了縣城里的小客棧。

 街上鬼影都沒有,客棧里面人倒是多。

 左凌泉進大門一眼掃去,便發現客棧大堂里面六張桌子都坐了人,全是江湖裝束,穿著也不算寒酸,看派頭就只是江湖上的大堂口出,好像還互相認識,其中一個錦佩劍的中年男子,正和一個武服老者朗聲說著話:

 “……宋老在澤州江湖德高重,派個晚輩過來即可,何必親自過來?”

 武服老者年紀頗大,但四肢勻稱太高高鼓起,一看就是走外家路數的好手,對此笑道:

 “拳怕壯,碧潭山莊如今勢大,老夫十年前還能住,現在是沒法子了;江湖就是如此,端著輩分沒本事,遲早把臉丟干凈,還不如利落讓位給后輩……”

 “宋老這話太謙虛了……”

 ……

 左凌泉聽見這些言語,眼角出幾分笑意,并沒有打擾,直接和小二走向了樓上的客房。

 姜怡走在左凌泉跟前,發現左凌泉表的變化,詢問道:

 “你笑什麼?那些人也是修行中人?”

 左凌泉搖了搖頭:“尋常江湖人罷了。我未躋修行一道前,在南方四郡可是江湖上的第一劍俠,出豪門,劍無雙,人送雅號‘七公子’;像是下面那種江湖人集會,我從來都是坐頭把椅。”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