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贅婿 第三一九章 晚春夜 孔明燈

《贅婿》 第三一九章 晚春夜 孔明燈

“爲什麼不去呢?”

“懶得去。”

“姑爺好久沒有在江寧寫詩了,這次不去那些人又要說怪話了。”

“說怪話就說怪話,反正這些人跟三姑六婆差不多,整天除了說怪話也沒什麼人生追求……”

“聽說都是很有學問的人呢,有幾次也了年輕人去,坐而論道什麼的,然後他們就出名了,跟姑爺很的李頻李公子就去過的。還有以前的顧燕楨,聽說啊,在這些人面前大放異彩,後來就被認爲是江寧有數的大才子了,再後來上京聽說金榜題名了。”

“再後來就死翹翹了……”

“相公說什麼?”

“沒有……你們幾個人,就知道貪慕虛榮,想一想啊,參加這種文會的,都是三四十歲以上的了,學問好是沒錯,但他們要是真的厲害,當的當啊,出仕的出仕了,不就是沒有這種門路才拼命讀書的麼,什麼縣太爺的師爺,知府的幕僚,王府的客卿。沒有前途的人,才拼命鑽研學問,然後考一考年輕人,年輕人上去了,就顯得他們很厲害。你家姑爺反正也沒打算當,幹嘛要給他們考……連都沒有……”

“但是縣太爺的師爺、王府的幕僚也很厲害了……”

“厲害嗎?”

“是。”

“呃……要與時俱進,不要用以前的眼來看待這些人,現在咱們家看見縣太爺的師爺已經可以不用搭理了。反正都是一幫四五十的人,有代又沒有什麼助興……”

“有啊。”

“……你們非得跟我唱反調是吧。”

“……”

“姑爺我錯了。”

“不敢了……”

“這還差不多……都有些什麼啊?”

Advertisement

“潘朵頤!陳小夏!”

“綺蘭姑娘應該也會去……”

“駱渺渺……”

“到底誰是男人,你們怎麼比我還清楚……”

“嘻……”

三月間春如畫,風吹著花瓣飛過城市上空時,蘇家的小院子裡一片笑語之聲。庭院中,一家人正一面做著孔明燈,一面閒聊。黃紙、漿糊、筆墨、硯臺連同一些製作燈罩框架的竹枝散落在周圍。便是懷胎近十月的蘇檀兒也在湊著熱鬧,拿著要裱糊到燈罩上的紙張畫著圖畫。此時心境平和,自有一雍容的氣質,但畢竟也只是二十出頭的子,長髮在腦後用緞帶束起,參與嬋兒娟兒等人的討論時仍舊清麗慧黠。

此時畢竟比後世要單純得多,縱然這幾年參與的也都是勾心鬥角的事,然而一旦滌淨心神,此時懷胎近十月,倒顯得比後世二十歲左右子的更要年輕和單純許多。此時的心思多已放在孩子與寧毅上,心境上另一面的,沉澱出來的也只是另一種特殊的引人氣質,偶爾與寧毅眼神匯間,都能在笑著說話一般。

從杭州回來已經快半個月的時間,外界的詩詞文會、風流氣息與當初離開江寧時並沒有多的變化,時不時的便能聽見邊的這類消息,增加了這樣一個時代的實。昨天送來的那個帖子,至對於江寧而言,或許還是蠻重要的一個聚會。假如說中秋詩會元夕詩會這種盛大的場合是整個上流社會的狂歡,這類的宴會大概就類似於後世門薩俱樂部一般的宴請,相對私,但因參與者的不同,也頗有影響。

這類聚會大家拿來開心的就不止是詩詞了,於經義、論、策的要求更高,平曰裡當然並不含什麼考校的意味,一幫窮經皓首的儒生互相流經驗。但若是有寧毅這類暫頭角比較快的,若被邀請,往往就會有一考校,一旦能過,證明有跟他們談論經史子集的能力,無疑便是對這人學問上的一大肯定。

對於寧毅來說,這類東西當然是避之則吉。這倒不是抄襲與否或有沒有借鑑模板的問題,如果說儒學對人生真能有多的指導作用,寧毅本的人生經驗也已經超出了那個範疇,只是大家的表達方式不同,他不至於看不起這些人,也沒必要懷著敬仰的心跟這些人請益和證明什麼了。

如果從後往前看,文會詩會似乎是這個時代的主流,人們好像就這樣過著他們的生活,實際上這些也不過是旁枝末節而已。外面不管誰又出了名,青樓中哪位人又與哪位才子好上了,更多人的曰子還是按照自己的步調在過。這幾曰爲了開導周君武,說了些飛機、熱氣球之類的事,回到家中與妻妾丫鬟們說起,大家覺得有趣,今天便弄了個製作孔明燈的大賽,各自做上一隻,晚上在院子裡放飛,比試一下誰做的更好更有趣。

“孔明燈這個東西呢,雖然看起來小,做起來簡單,但實際上也是很有學問的,一般來說,火的溫度其實比較固定了,孔明燈的重量只要高於……呃,我記得是二十三點五六克,也就是半兩左右,就怎麼都飛不起來了,所以呢……杏兒你的框做得太大了,不重做就飛不起來了,哈哈……”

小院之中氣氛融洽,這段時間,寧毅的心也還算放鬆,一面小心糊著自己的燈罩,一面煞有介事地指點著衆人的不足。實際上這類手能力他也不是很好,但反正是大夥坐在一塊的消遣,事都可以慢慢來。蘇檀兒倒是問道:“若是半兩以上就飛不起來,你教給周家小王爺的辦法不是沒用了麼?”

“要更高的溫度,更好的材料,氣球中充的東西也可以變,可以用的辦法還是很多的……”

聊一會兒氣球,大家又說一會兒最近的文會,寧毅給自己的孔明燈燈罩上加上蘇檀兒等人的卡通頭像,又加點花花草草什麼的,弄得頗爲,原本還想加首詩,但寫了兩句,紙破了,這一面就只好拆掉重做。由於“自家姑爺什麼都懂”,嬋兒娟兒杏兒不時過來問他自己的燈做得怎麼樣,他也笑著評點一番。

到得這天晚上放飛時,其餘幾人的孔明燈都在院子裡慢慢飛了起來,就連妻子那個裱糊得並不好的孔明燈都搖搖晃晃的飛上天空,只有寧毅那隻擱在小架子上沒有反應。小嬋扶著蘇檀兒站在一邊,娟兒杏兒站在另一邊,都表詭異地沒有說話,明顯在忍笑。

寧毅站在那裡眨了好一會兒的眼睛,手指額頭:“誰敢笑出來扣這個月的銀子。”

蘇檀兒扶著肚子看了看他,輕聲道:“相公好像說今天是孔明燈比賽?”

“我有說過嗎?”寧毅瞪一眼,然後目死盯著一旁看來要笑出來的小嬋。小嬋連忙擺手:“姑爺,我沒笑。”

“沒說你笑了。娟兒杏兒表現不錯,現在都還沒出聲,這個月每人扣一兩銀子,小嬋你的沒有了……還有你,要笑就笑出來吧,憋這麼久對孩子不好,我們進去……”

他扶著蘇檀兒轉往房間走去,後方笑聲之中,娟兒與杏兒都在抗議。但寧毅的姓子大家畢竟都是清楚了,關鍵時刻威嚴大氣,平素跟家裡人卻是極爲隨意的,說了扣俸銀,實際上大家不見得會在意。蘇檀兒倚在他肩上小聲地笑,待回到房間裡,兩人坐在窗前,寧毅替著肚子,讓平緩緒,小嬋端來茶水,躲在寧毅後抿輕笑,寧毅便回頭看一眼,瞇了瞇眼睛:“待會跟你算賬。”

小嬋如今妾室份已經定下,但院子裡還沒有特別給安排丫鬟,只是跟娟兒杏兒在服上稍稍有了些區別,也並不明顯。乾淨簡潔的江南子打扮,如同趙靈兒一般的心字羅,偶爾裝偶爾綢。此時在寧毅要將拉過來左擁右抱之前跑掉了。

窗外四隻孔明燈冉冉升上夜空,娟兒杏兒在院子一側仰著頭一邊看一邊跳啊跳的,不久之後,跑到了二樓走廊上看,便只能聽見們的聲音了。小嬋到院子裡左瞧右看地檢查寧毅的那隻孔明燈,後來還是發現是墨將孔明燈的一側浸出了一條細,於是小心地將那細再裱糊起來,再點燃時,這孤孤單單的孔明燈終於飛了起來,夜風吹來時,被颳得有點偏,隨後被院子角落的一樹枝給擋住了,浮在那樹枝下方飛不上去,夜當中,像是在院落一側的樹上掛了只小燈籠。

寧毅與妻子在窗前看著那邊小嬋等人在樹下撓頭,隨後又找來木、竹竿,往樹上的,但那樹木本來就有些高,三名忙碌許久也沒有結果,到得最後,還是夜風吹來,孔明燈晃了晃,擺了樹木的紙條,朝著天空中飛走了。

四方靜謐,燈點升上天空,與星辰溶在了一起,怡然而迷人的晚春夜晚。

有半數的夜晚,寧毅還是與小嬋睡在一起的。

對於大戶人家來說,正妻有了孕之後,小妾侍寢纔是最正常的,妾室往往也在這些時間裡纔有爭寵的機會。寧毅這邊,況自然頗有偏差,先前是在杭州那樣張的環境裡,這半個月回到江寧,蘇檀兒才真正有機會認真安排這些,孕已經九個多月,寧毅是覺得的狀況更重要,對此蘇檀兒自然也有些,但是多數時間還是堅持著寧毅應該陪陪小嬋。

小嬋這邊給人的覺則頗爲奇特。當初在杭州單獨相的那段時間裡就已經察覺到了,最近這些覺才更爲明晰。房事方面幾乎什麼事都肯做,只要覺得寧毅是喜歡的,任何事都不在話下,另一方面卻又是個純潔到極點的小姑娘,這類事的時候不出聲、不說話,張的時候拼命咬脣,發出一點聲音還會臉紅。

單純慾方面的需求寧毅並不是很強烈,他曾經沒能上什麼人,但經歷過頂端的生活之後,這類事於他而言並非什麼區。雖然因爲自制力不至於[***]什麼的,但人方面,只要有需要,什麼事其實都已經經歷過,見過了,過了。

他與小嬋發生關係其實也已經半年多了,當初在杭州的時候,寧毅覺得可能是在極端的環境下,小姑娘拼命地想要自己。後來才漸漸發現,蘇檀兒當初逃婚,大戶人家該的婚前教育小嬋卻接過的,大概覺得自己是丫鬟和妾室,什麼事都是自己該做的,但本心之上卻極其單純,兩人了寧毅讓看著自己還會臉紅,然後就是閉眼咬脣,有幾次寧毅輕聲跟說幾句話,讓也說話,就只是一片迷離地結:“說、說什麼啊……”腦子一片混本什麼都說不了。

大家在做這種事,對方什麼都肯做,很積極很配合很聽話心中卻只顧著害,有時候寧毅不會生出挫敗來,自己做的應該不算太差啊。

“其實……是覺得……很舒服的。”等到寧毅真的問起來,小嬋避不過了,才能這樣紅著臉跟蚊子一樣回答一句,然後又關心地問,“姑爺覺得舒服嗎?”

“呃……舒服……”這樣一回答,儼然就是兩個第一次接吻的小學生的覺了,對於這等奇妙的覺,寧毅也只能嘆一口氣,但平心而論,他心中是喜歡的。

天氣已經不冷了,穿著單薄的肚兜、綢,小嬋習慣於側著子抱著他的一隻手臂睡覺,並不介意寧毅的什麼地方,有時候寧毅偏過頭去,微微的芒中能看見角蘊著笑容,很滿足很幸福的覺,只是像個蜷在他邊的孩子……蜷在他邊的小孩子。

對於小嬋來說,或許這纔是真正喜歡的事

第二天,那場文會的邀約寧毅最終沒有去,此後幾天,有關寧毅浪得虛名、寧毅不敢赴約之類的說法開始在江寧文人羣中蔓延開來,由於是有心人在推,出現這類事並不出奇。倒是蘇家到一些影響,因爲這事,書院的山長蘇崇華還特意過來把寧毅說教了一番,寧毅就只是用奇怪的眼看著他,最終他也只好悻悻地走了。

寧毅此時想的,已經不再是江寧城這些完全不關係到自己的事。南方一帶,方臘仍舊在負隅頑抗,算算時間,劉西瓜的部隊可能已經進山裡,貫那邊則開始考慮收兵北上,寧毅也已經正式地考慮起自己去到京城又能做些什麼。這段時間裡,康賢找了他一次,問他要不要考慮到掛名在國公主名下的偵司裡管理一部分事,這倒是出乎寧毅意料之外的。

“……原本便是拼拼湊湊的一個小衙門,事多,又什麼都手,很缺人。阿貴是在這裡面幫忙的,聞人不二又對你極爲推崇,他乃秦公門下弟子,最近也要上京。你們正好可以配合呼應……另一方面,接下來一段時間,跟綠林人士可能會打些道,你正好悉這些,在江湖上又有手人屠的大名,聞者傷心見者落淚,咳咳……不妨過來個夥、幫個忙如何?因爲南方局勢已經大概定下,北伐不能再被拖住後了,接下來可能要盯一盯梁山泊這類地方,你殺過他們的人,也算與他們有舊,有興趣的話,何妨假公濟私一下……”

(未完待續)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