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蒙學院
蒙學院,一個以蒙辰姓氏為名字的綜合學院。
原本,蒙辰不想用這個名字,但擋不住一眾屬下苦苦相勸。
這所學院,目前僅僅開設了四類學科,一類是華佗為主講的醫學,一類是以馬鈞為主講的科學,還有一類便是蒙辰立主的新學。
至於最後一類,自然是軍事學科。所謂軍事學科,實際上與後世的軍校類似。
能夠在此學習之人,全都是蒙辰屬下各部的好苗子。
這些人上過戰場、殺過人、立過功,都是從基層選出的好苗子。
換句話說,這些人都是日後可以領兵之人,蒙辰軍中絕對的中堅力量。
醫學,顧名思義就是學習醫,有華佗這個招牌在此,其火程度不言而喻。
再加上,蒙辰已經派人去荊州請張仲景,有這二人在此,日後學醫之人必定不在數。
這些年,長安及蒙辰治下的大發展,與馬鈞率領的工匠坊不可分。
又加上流水線作業方式,以及蒙辰的灌輸,不能人巧匠一改以往的收徒模式,準備在蒙學院開壇講課。
被世家大族看不起的奇巧計,在這裡得到了推廣,並吸引了一大批誌同道合之人。
相信在不就得將來,這群人將會為社會發展的主要推力。
唯獨隻有新學,一個被世人不知並不看好的東西,在蒙辰眼中為了香餑餑。
驅車來到了蒙學院,蒙辰直奔新學講堂而去。這第一課上的好與不好,直接關乎到日後的影響。
“元直啊,不是本侯吹,今日這第一課,足以震驚天下。”
下了馬車,蒙辰還不忘在徐庶麵前繼續顯擺,而劉伯溫與賈詡二人則是抿著笑而不語。
因為他們都清楚,蒙辰說的話冇錯。當初他們簡單蒙辰編寫的新學教材後,激的三天三夜都冇睡覺。
就那部朗朗上口的《三字經》,就讓劉伯溫與賈詡驚訝的說不出話來。
還有那個勞什子《漢語拚音》,絕對是啟蒙教育的典範。
最後就是那本做《算數》的書,簡明扼要、快捷方便的計算方法,無論商人也好,普通百姓也罷,都講益終。
總的來說,這三本出就是經典,流芳百世也不為過。
當然了,蒙辰還有諸如理、化學、地理等課程冇有提出來。
畢竟萬事開頭難,時機的時候,蒙辰自然會將這些學科提出來。
進了蒙學院,三人直接來到了新學講堂。
打眼去,講堂裡麵已經滿了人,老皆有。
唯一讓蒙辰失的,就是冇有。
男、一起讀書的事,蒙辰不是冇有想過,但在當下想要實現,非常困難。
劉伯溫、賈詡、徐庶三人找了一空座坐下,蒙辰則是整理了一番之後,大搖大擺的走上了講臺。
在屋眾人的眼中,這個講臺很怪異,與夫子們教書所用的完全不一樣。
二這樣的講臺,則是蒙辰下令按照後世學校的模樣打造的。
當然了,黑板和筆一樣不差,全部配齊。
走上了講臺,蒙辰拿起筆便在後的黑板上寫了起來。
一時間整個講堂雀無聲,所有人都一臉懵的看著蒙辰寫出的怪異符號。
片刻之後,蒙辰又從講臺下取出了教,這一幕頓時讓大夥張了起來。
教雖然與戒尺有明顯區彆,但那用途大夥心知肚明。
清了清嗓子,蒙辰又用教敲了敲黑板。
“今日,本侯便來為大夥講新學的第一課。”
“當然了,本侯隻是略一講,日後會有人細說。”
說道這裡,蒙辰環顧四周,原本小聲議論之人紛紛自覺的閉上了。
“本侯後寫的是乃是漢語拚音,分為聲母、韻母兩種。”
“在結合音標,便可以拚讀出漢字的讀音。”
蒙辰所說的這些,眾人一頭霧水,蒙辰也不在意,於是開始舉例。
隨著蒙辰有節奏的書寫,天子兩個字出現在了黑板上。
“tianzi天子!”蒙辰開口發音,眾人拚讀。
雖然剛開始很難,到蒙辰依舊耐心的教導著,直到半個時辰之後,無論老,皆明白了一些。
此刻的徐庶,心無比震撼。雖然同樣是初學者,但他已經能舉一反三。
與夫子的教導方式相比,蒙辰所用的漢語拚音完全是碾。
一個時辰,蒙辰一共教了十個字,雖然每個人接能力不同,但這種識字方式的確比傳統方式更快。
休息了一刻鐘,蒙辰又將三字經的印刷版發了下去,而且是人手一本。
紙質書籍,這種前所未有的東西,頓時引起了一片議論。
當徐庶翻開第一頁的時候,一手工整的飛白引眼簾。
飛白,乃是當世大儒蔡邕所創,雖然蔡大家已過世,但其蔡琰自然是練的一手好字。
這本《三字經》,乃是蒙辰口述,蔡琰書寫,而後又被馬鈞通過活字印刷,大量印刷裝訂而。
相比於現在的竹簡,紙質書籍的好自不用多言。
看完第一頁,徐庶接著看第二頁,第三頁,接著快速的向後翻去。
甚至於,將不同頁數的相同字來回比對。
“這……居然一模一樣,而且這字與字,句與句之間的距離,完全一樣。”徐庶自言自語著,就像著了魔一樣。
而一旁的劉伯溫、賈詡二人心中暗笑。
當初二人第一次見到紙質書籍時,與徐庶目前的表相差無幾。
隨著時間的推移,學堂的翻書聲見見的被喧鬨聲所取代。
“侯爺,這新學堂還收人嗎?”
“侯爺,此書可否帶回?”
“侯爺……”
一時間,各種詢問聲四起,局麵大有失控之勢。
“諸位,新學堂僅僅針對孩,今日這第一課實數特殊況。”
“當然了,無論世家子弟,亦或是寒門子弟,但凡適齡孩,必須學。”
蒙辰的話音落下,整個學堂頓時炸開了鍋,這種況下,再講下去已經冇有意義了。
辭彆了眾人,蒙辰等人來到了軍事學堂,首先映眼簾的是門口左右掛著的木牌。
左麵木牌上書有,“升發財請往他出”。
右麵木牌則書有,“貪生怕死誤此門”。
而大門的正上方寫有,“大漢忠魂”四個大字。
紹者,一曰繼;二曰導。 公元1127年,北宋滅亡。旋即,皇九子趙構在萬眾期待中於商丘登基,繼承宋統,改元建炎。 然而,三個月內,李綱罷相,陳東被殺,岳飛被驅逐出軍,宗澤被遺棄東京,河北抗金佈置被全面裁撤……經過這麼多努力之後,滿朝文武終於統一了思想,定下了擁護趙官家南下淮甸轉揚州的輝煌抗金路線。 不過剛一啟程,在亳州明道宮參拜了道祖之後,這位趙官家便一頭栽入了聞名天下的九龍井中,起來後就不認得自己心腹是誰了! 朕要抗金!可朕的心腹都在何處? ! 這是一個來自於九百年後靈魂的真誠吶喊,他在無可奈何繼承了大宋的名號後,更要將這個朝廷與天下導向一條新路。 故稱紹宋。
永樂九年,盛世天下,國大民驕,四海來朝! 值此時,問一聲,誰不想當大官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