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崇禎八年 第330章 會商

《崇禎八年》 第330章 會商

“臣等領旨!”

閣三名閣老一臉鄭重的先後拱手回道。

雖然皇帝天馬行空的做法讓幾人到有些愕然,但隨即便是心中竊喜不已。

閣雖然位高權重,有著對部寺題本提出不同意見的票擬權,但本卻冇有直屬部門,這回手下總算是有了可以騰挪的地方,將來再想辦法加強衛生署的權威,將其他部司的權利一點一點挪過來裝進去就行。

朱由檢將衛生署置於閣名下,而不是將其歸於禮部之中,考慮的就是使其地位的特殊得到朝臣的重視與認可,到時候衛生署所有條令的頒佈,都將以閣的名義進行,這樣地方府自然會當做大事來對待。而如果衛生署隻是禮部的一個司,那其下發的律令很容易被員們選擇忽視。

至於溫仁等人如何從其他各部搶權,朱由檢早有預估並樂見其,能搶到多權利那就看他們的本事了。衛生署權力越大,對將來在大明全麵推廣醫療衛生製度越有利,隻要搶權時彆耽誤公事就行,分權更能預防和減強勢部寺濫權的行為。

說話間,接到旨意的六部尚書先後來到了昭仁殿中,順天府衙門因為距離宮城較遠,所以陳奇瑜還未到來。

時至未時末,幾名小太監給諸位大佬們奉上茶水後,又端著時令水果和點心擺放在每個座椅之間的小幾上,朱由檢笑著招呼一眾臣子先墊墊肚子,等陳奇瑜到來後再行議事。

眾臣對於皇帝推行的諸多臣子的細微舉措都是暗讚不已。這幾年隨著局勢的徹底扭轉,不管是太倉還是帑都變得充盈起來,皇帝的子也變得寬厚仁慈,將許多從前的規矩也做了改,昭仁殿擺放座椅,上水果點心茶水,這幾樣都現了皇帝對大臣們的尊重之意,這可是曆朝曆代的文臣武將從未過的待遇。

Advertisement

眾人一邊用茶水點心,一邊與鄰座之人小聲議論著最近聽到的各種趣聞,一時間不大的昭仁殿一片嗡嗡聲。

在座諸人中唯有坐在首位的溫仁正在閉目養神,本不屑與他下手位的王應熊談。

朱由檢笑地看著階下眾人,手撚起一塊牛舌回頭往後一遞,正聚會神注視著皇帝一舉一的王承恩頓時嚇了一跳。

“大伴,吃塊點心墊墊肚子,有規矩在,你隻能站著了,接著!”

朱由檢用如同對待家人一般的語氣笑道。

王承恩無意間與朱由檢對視一眼,皇帝目中的暖意讓他眼圈一紅,心激盪之下便想要跪下謝恩,但又怕被殿下的重臣們看到後多說閒話,遂將子深深地彎了下去,雙手高舉過頭接過點心,然後慢慢直起子,手捧著那塊牛舌,眼角已是泛起了淚花。

說話之間陳奇瑜終於趕到了宮裡,在向朱由檢以及殿眾臣拱手告罪一聲後尋了個空位坐了下來。

這是他就任新職以來第一次進宮參與議事,眼見得殿除了閣老便是尚書,全是正二品以上的高,幸虧有皇帝賜下的東閣大學士頭銜,要不然自己這個正三品府尹雖然有單獨麵聖的權利,但卻本冇有資格參與到重大事的會商中來。

“大伴,將題本發於眾卿傳看一下,之後眾卿議一議此事!”

王承恩捧起案上的幾本題本走下階,分彆到溫仁等幾位閣臣手中後回到了朱由檢側。

幾名史的題本很快就被殿眾臣傳看完畢,王承恩將題本收回來後放回到朱由檢麵前。

“啟奏聖上,臣以為,此數份題本雖容略有誇大之嫌,但其定論卻是直指要害!南京諸臣於朝廷政令向來以不從為榮,並將此視之為極風骨之舉,而此舉卻於朝廷之威損傷極大,以至於大明最為富庶之地,不管是庶民士子還是販夫走卒,都隻知有南京而不知我皇也!臣不多言,但臣以為南京留守當儘快裁撤!”

仁首先表態,堅決支援史們題本中給出的結論。

在溫仁的印象當中,約記得皇帝在無意中提到過有將南京部司遣來京師的想法,這次皇帝突然將重臣召集遣來後,將幾乎不可能發生之事通過史們的筆表達了出來,這不就是明擺著有了決斷了嗎?

什麼不忍言之禍,就南京那幫慫人,也就仗著手中有錢有糧才和朝廷唱反調,就算借給他們一千個膽子他們也不敢另起爐灶,安富貴榮華纔是那夥人的本目的。有錢有糧是不假,兵呢?冇兵哪來的李唐之藩鎮割據?南京守備太監是乾啥吃的?那可是皇帝的家奴。

殿中的重臣都是場中的老油子,朱由檢這套把戲誰還看不出來?這時候就算與南京利益集團有勾連的人也不敢站出來唱反調,史們的結論可是太嚇人了,那可是謀逆,誰敢保證以後會不會出現這種狀況?一旦與謀逆沾上邊,皇帝可是誰的麵也不給的。

仁之後眾臣紛紛表態,全都同意裁撤一事,但有人卻對如何安南京諸提出了疑慮。這種形早在朱由檢的意料之中,他召集重臣前來商議裁撤一事,不過是擺出證據後堵住悠悠眾口,而真正要會商的是安置員、重新劃分行政地域的問題。

“溫卿所言切中時弊,時移世易,南京留守有司現已無存在之必要,朝廷政令必須於大明境暢行無阻!既是眾卿都無異議,那閣諸卿回去後擬旨裁撤吧!現都察院李卿與親軍俱在南京查辦江南罷市案,朕會下旨給李卿與親軍,凡與策有牽連者均要依律嚴懲!接下來諸卿議一議南京留守有司員安之事吧,諸卿有何提議都可暢所言,隻要是一心為公之建言,朕自會從善如流!”

雖然朱由檢心中早有預案,但他依然要擺出一副兼聽則明的姿態來,以便讓群臣對大事有更強的參與,他也希能從中找到讓人眼前一亮的好辦法,以對自己的預案有所補充和裨益。

“既是聖上有允,那臣便做個拋磚引玉之人吧!臣以為,南京諸位同僚雖大多為材質高潔之輩,有許多亦是資曆深厚者,但其中亦不乏於大事之上有過失誤之人,並因而導致朝廷相關策略之上進退失據、極為被。而此間種種事例實是不勝枚舉,故臣以為,聖上事宜上須得慎之又慎為好!”

禮部尚書張國維率先發表了個人意見,用先揚後抑的策略對南京諸人展開了攻擊。

南京禮部尚書林楫資曆深厚,萬曆三十五年進士及第後選為翰林院庶吉士,崇禎初年至崇禎六年曾任禮部侍郎,後因為袁崇煥翻案而怒皇帝,被打發到了南京任禮部尚書一職。

名氣和科場資曆,林楫遠比自己深厚,這要是回到京師禮部,自己這個尚書之位可以說會到嚴重威脅。同一個衙門中辦公,對方也是尚書,一旦因爭權有了齟齬,對自己的名聲前程都是相當不利。但眼下裁撤合併已定局,那當務之急便是想辦法如何阻止對方返京,或者合併後如何掌控部裡的主導權了。

閣的溫仁等人並未搶先表態,合併一事對本冇有任何影響,所以他們幾人都是以旁觀者的姿態看待此事,等大局已定時再站出來幫忙也不遲。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