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崇禎八年 第308章 遠慮 (求訂閱收藏)

《崇禎八年》 第308章 遠慮 (求訂閱收藏)

於大明文盲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數據,朱由檢決定有計劃有步驟的在大明境開展掃盲運

這批犯以及以後的犯事吏,隻要是構不死罪的,都將為掃盲師資的重要來源。

江南四府的犯和家眷將會被充往陝西行省的西安府、平涼府、翔府,參與到當地府組織的適齡兒識字掃盲的過程中去。

去年的時候,朱由檢曾過開辦報紙的念頭,但這一想法很快被殘酷的現實所擊破。

在這個遍地都是睜眼瞎的時代,大部分民眾溫飽問題尚未解決,你辦了報紙給誰看?隻有讀書人纔會看報紙,而讀書識字正是士紳階層的特權,對於將自和家族利益放在國家民族前麵的他們,你印出報紙,然後在上麵大談國主義、忠君民,你覺得他們會聽嗎?

此舉無疑是眼拋給瞎子看。

隻有在溫飽問題解決後,逐步將百姓的識字率提升到一定的水平後,纔會備了辦報紙的基礎,才能將國主義和民族主義的概念慢慢灌輸到百姓的頭腦中去。

速則不達,凡事都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想著一蹴而就、一勞永逸。

這批涉案的中下層吏,基本都是中舉無的讀書人,最後走通關係進衙門中謀取實際利益,他們的學問雖然並不深,但用於掃盲卻是綽綽有餘。

這些人都備很富的實際工作經驗,殺了未免可惜,既然不管是其貪汙還是賄所得的財都已充公,那與其砍頭,還不如廢利用,讓他們發揮一下餘熱。

大明的讀書人實在是太稀缺了。

Advertisement

朱由檢覺著自己想到的這個辦法是在是妙的很。

掃盲需要大量讀書認字之人,但這些讀書人中的絕大多數都抱著金榜題名、宗耀祖的思想在科舉事業上力拚搏,你若是要求他們放棄舉業,長期去教百姓識字讀書,就算給他們高額的薪酬,估計也很有人會願意。

因為讀書中試意味著一人得道犬昇天,也代表這個人份和家族利益的巨大益,這些豈能是些許薪酬能比擬的嗎?

這次抄家所獲的田產商鋪等有形資源,四海商行將擇其優而占據一部分商鋪,大部分商鋪要發賣出去,促使更多的人蔘與到商品製造和流通中去,以點帶麵,帶本地及周邊地區商業活的穩定和繁榮。

田地則要給當地府作為公田管理,以每畝十二的佃租租給家境貧困的失地農戶,收中除拿出一部分作為衙門的開支以外,其餘的進倉,以應對不時之需。

這項工作要進行嚴格監督,防止那些經手的吏員從中上下其手,最終導致善政變惡政,監督的重任自然是到錦衛手中。向來驕傲的錦衛們本不會將那些吏員放在眼中,就算有人想通過行賄謀求他們放過,對於那一星半點的銀錢,校尉們本不在乎,而逮獲貪者卻能為晉升的資本,所以這一點朱由檢還是很放心的。

對於這次相關人員的置以及命左都史李邦華為欽差、全權理相關事宜的聖旨由李二喜發到了閣,之後很快便會被急送往在濟寧府一帶的李邦華手中。

對於這次妥善置了數府罷市行的錦衛立功人員,升賞是題中應有之意。

李若鏈擢為左都督銜,晉同知錦衛,仍兼北鎮司鎮使一職。

經過這次拔擢之後,李若鏈為錦僅次於駱養的第一人,甚至權勢比駱養還要大,北鎮司鎮使可是管著偵緝和詔獄的。

其他立功人員的升賞給李若鏈就好了。

目前的錦分為了三派:都指揮使駱養和同知劉應襲是一派,同知齊昌國和指揮僉事、南鎮司鎮使黃涪是一派,李若鏈則是自一派,也是衛中實力最小的一派。

朱由檢就是藉機讓李若鏈拉攏人心、擴充並壯大自實力,以便更好的與其他兩派相抗衡。

三足鼎立的錦衛更便於掌控,不能讓這柄利刃為一言堂,三派之間的相互製衡和牽扯對朱由檢是最為有利的。

聖旨發出後的第三天,卸任、漕運總督一職的陳奇瑜抵達京師,隨即遞本宮請求陛見。

站在硃紅大門前的陳奇瑜負手而立,心中慨萬千。

自從車廂峽之役功敗垂被逮治獄後,心喪若死的他無數次在深夜裡喟歎不已,他在恨那些貪圖賊寇錢財、慫恿蠱自己縱敵返鄉的小人的同時,也對自己誌得意滿之下的忘乎所以悔恨不已。

在詔獄的他已經想到了自己的後果,或是被欽命斬首以戒後人,或者是被罷免職白歸家。

而相比起丟去職為平民來說,陳奇瑜寧願被皇帝下令斬首示眾。

心驕傲的他,本接不了慘然返鄉時鄰裡鄉親那種幸災樂禍的眼神和議論,一想到他後半生就要和這群土裡刨食的為同一階層之人,那種愧難當的覺讓他無數次起了自儘的念頭。

天可憐見,冇想到陛下竟然有如此大度的襟和魄力,不僅特旨將他赦免出獄,並且將二品大員的高位賜贈給他,並在口諭中囑他吸取教訓、再立新功,這種再造之德,他陳奇瑜碎骨也難以報答。

“三哥,府中都已安排妥當,這一路旅途勞頓,還請三哥府沐浴歇息;小弟已安排廚娘準備飯食,現下已是申時許,待三哥沐浴更後正好用飯!”

在接到回京任職的聖旨後,陳奇瑜便打發陳奇之和陳奇帆提前回京早做準備。

陳奇之負責在京師將賜的宅邸修繕好,添置傢俱、雇傭仆從婢等等瑣碎之事。

而陳奇申則要返回山西寶德,去將陳奇瑜的老孃和家眷接來,這其中也包括他的胞弟陳奇帆一家。

陳奇瑜已經打定了主意,將來致仕後也會留在京城,不再返回老家寶,待找尋合適的機會,將父親的墳塋遷來,將來老孃歸天後便和父親安葬在一

陳家二房從此之後將在京師開枝散葉,除了祭祖之外,無事不再回寶德老家。

自己的親弟弟奇帆在老家侍奉老母多年,始終未曾出仕,陳奇瑜下定決心,一定要給弟弟謀一個好職位,以此來表達自己對弟弟的愧疚和激之

至於陳奇之和陳奇申這兩位族弟的安排,一是要征詢一下兩人的意見,二是要尋找合適的時機,兩人跟隨他上任至今,也積蓄了不財產,安排職一事倒也不急。

陳奇瑜已經考慮過很多次,現在大明境各行省整上已經趨於平穩,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他這次回來後將不會再被皇帝派遣到地方上去了,剛過五旬的他至還有十幾二十年需要在京師渡過,當然了,這一切的前提是自己不獲重罪。

“唔,請求陛見的本子呈送也無?”

陳奇瑜便問便邁步上了臺階,從大開的正門步家中。

“已經呈送進宮,三哥放心!”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