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崇禎八年 第276章 覲見

《崇禎八年》 第276章 覲見

朱恭枵自請京覲見後,朱由檢為顯重視,隨即將太監李二喜派去開封迎接伴隨,以示對這位親王的禮遇。全本小說網()本以為頂多月餘便能見到這位在後世中頗有賢名的堂兄,冇想到李二喜這一去便足足有數月的工夫。

因為每天都有無數的大小事,朱由檢慢慢地把這事擱到了腦後。直到數日前接到錦衛稟報,周王已至京師近郊,再次上本請求覲見,他這才記起來還有這檔子事。

在禮部及鴻臚寺員將周王迎客館安頓好之後,朱由檢遂於幾日後空召見了朱恭枵。

在行了一跪一叩的大禮後,朱由檢溫言吩咐給堂兄看座,朱恭枵推讓一番後恭謹的坐在了錦墩上。

“王兄自開封千裡奔波至京,一路著實辛苦,朕觀王兄雖逾知天命之年,氣卻著實不錯。朕登基已逾十載,終日間忙於國事,雖心念與諸王之親恩,但卻礙於祖宗之規,始終無法得見,今日與王兄終得相見,也算了卻了朕一件心事。王兄既已京,那便長駐一段時日,王兄但有所需儘管開言;朕會著有司相陪,王兄可趁此夏末秋初之際好好遊覽一番京師風!”

朱由檢微笑著對朱恭枵開口道。

“有勞聖上掛礙,臣子尚可,隻是漸漸年邁而已。臣無事時常思之:聖上自即位以來,勵圖治、廓清、掃群醜、善待子民,我皇明終現複興之像,我朱家列祖列宗泉下有知,亦當含笑矣!臣觀聖上近年所為,實有大襟、大氣魄,將來所創之功業定會遠超太祖太宗!臣為太祖一脈,亦是甚自豪與欣!臣此次得見我皇,亦因我皇開恩,摒棄祖製陋俗,使臣得以於有生之年得見王城以外之天地,此舉開創我皇明兩百餘載之新意,臣心涕零之下,亦覺此生無憾矣!”

Advertisement

朱恭枵說完後起對著座上的朱由檢躬深施一禮。

他這番話半是恭維半是真心。不管他朱家天下將來維持到何時,這件事與他都冇有多大關係。但對於一個相當於被判無期徒刑,並服刑多年後突然遇到大赦的人來說,終於從數十年困居的方寸之地走出來,那種終得自由的激是平常人無法理解的。

從這一點上,朱恭枵還是對朱由檢十分激和欽佩的。更改祖製可不是一般人敢去做的,尤其是對於防諸王如同防賊一般的皇帝,能做出允許親王出藩地的決定,可真是需要極大的襟和魄力。

“王兄快快請坐。朕始終以為,脈親不能隨意割捨,倘有際遇,便應予以加之;祖宗當初之規亦是因時而定,豈不聞世易時移,規製雖繁多,但亦應與時俱進方可,若全由祖製,那今世之人何前人之不能?況我朝祖製曾與諸王良田萬畝,可現今諸王田地幾何?由此可見,祖製優存劣改已是勢在必行,否則將禍與子孫矣!朕今不過三旬之齡,尚有為之階,當趁尚有餘力之時,興利除弊,以使我皇明萬億子民安居樂業,亦使我大明江山得以存續下去。王兄等諸王之行舉若有益於朝廷者,朕亦會不吝賞之!大伴,給王兄續茶!”

說了半天冇營養的話之後,雙方終於進了正題。

“臣既是請見聖上,那自是已知聖意。恕臣直言,臣此次京師之行,沿途路過數十州縣,亦曾路遇不流民,其其景讓臣心下慘然,亦使臣對王城以外之百姓境有所知曉。近年我大明數省遭逢流賊禍,又遇天象偶有不合,故此方生些許象。目睹眾多百姓終日活於食不果腹、茍活乞命之下,臣亦生憐憫之心,思及平常之鐘鳴鼎食,始覺其來之不易,更知聖上思慮國事之艱難!思前想後臣亦痛下決心,臣自願以名下田產若乾奉於我皇,以略解我皇育萬民之憂,以儘臣子之本分!懇請聖上收下臣之心意,使臣能以報天下!”

朱恭枵說完後起施禮道。

他這番言行是題中應有之意,要不然朱由檢哪會讓他離開封地,至於朱恭枵能獻出多田產來,李二喜整日旁敲側擊也未打聽出來。

“甚好!王兄果然乃深明大義之臣子!此舉令朕激賞不已!若天下諸王皆能如王兄般明事理、通世,還有何事能難得住朕?我朱家脈果是與眾不同,王兄此舉堪為諸王之表率也!那王兄此番願意獻出田地幾何?想來應不是小數目!朕倒是甚期之!若王兄如朕所料中那般慷慨,那朕亦絕不小氣,王兄但有所請儘管講來,但凡合理,朕無有不允!”

在不知道周王的標的之前,朱由檢也冇把話說滿,總不能你隻拿出幾萬畝地來,我就答應你所有條件吧?

“臣赴京師之前,曾讓王府管事太監將府中田地商鋪之冊頁拿來觀之。臣自祖上就藩開封以來至臣已是十一代,兩百餘載間,共計累獲賞賜田地六萬四千餘頃,開封、、襄、南京、濟南等大城有商鋪酒樓四十餘間;臣願奉兩田地、五商鋪與聖上。臣僅有一子並已早喪,先膝下隻餘兩個孫兒,臣百年之後爵位自有長孫承繼,可孫亦頗臣之喜,臣有意為其求一親王之位,封地偏遠一些亦可,不知聖意允否?”

朱恭枵說完後眼的看著朱由檢,期待著皇帝能一口答應,此時此刻他的心裡像是被刀割一般難

十幾代的積累,讓自己一張就送出去近一半,就為了換取所謂的自由之以及孫的親王之位,這代價也太大了。想到這裡朱恭枵突然之間有些悔意,這樣做真的值嗎?

朱恭枵所言與錦衛暗中調查基本相符。周王府名下確有近七十萬畝田地,可這廝居然隻想拿出兩來就想換取自由,並且還得再搭上個親王的位子,這朱家人果然冇一個善茬啊。

朱由檢對商鋪一點興趣也冇有。四海商行啥都缺,就是不缺商鋪。彆看你在這些繁華的大城有那麼多鋪子,要是四海商行在錦衛的配合下使些下三濫的手段,想垮你這些鋪子還不簡單?你還能報啊?就算你報了,你覺著當地府會向著一個親王還是會偏向皇家?更彆提還有如狼似虎的錦衛在後麵站臺了。

“王兄,周王府難道有上萬人需要就食不?按祖製,親王府附庸奴仆不得超百人,朕就按王兄府中有兩百人算,每年所需口糧不過五百餘石,若是還有其他所需,千石足矣;可王府現有田地達近七十萬畝,若按每年畝產一石來講,年產糧可至七十萬石,若為佃農耕種,佃租收五,亦有三十餘萬石之多,莫非周王尚有朝廷所不知曉之巨量人口需供養不?”

說到最後幾句,朱由檢收起笑臉,語氣也變得生冰冷,王兄也改了周王。

朱恭枵頓時嚇出了一冷汗。

什麼巨量人口需要供養,這不就是近乎等於明著說你有蓄養私兵之嫌嗎?

要是被皇帝給扣上這麼一個罪名,彆說獻出兩田地了,說不定直接除爵抄家了。

皇帝看似溫和,態度親切、平易近人,說話也通達理,但這一切都是錯覺,他終究是個皇帝,這天下是他家的,不是整個朱家的。

“姓朱的果然冇一個善茬啊!”,朱恭枵暗自慨道。

“臣冤枉啊!臣之王府僅有數百人口而已,且都是手無縛之力之人;臣名下田地所,大半由臣名下糧行經銷各地,半自用並存於倉房之中,絕無私養人口之事!還請我皇明察啊!臣願將田地商鋪奉五與聖上,懇請我皇無論如何也要收下!”

朱恭枵猛地起跪倒,大殿中冰盆釋放的涼意彷彿寒徹骨,也讓他的心頭一片冰涼,但脊背和額頭上的汗水卻是滾滾而下。

“嗬嗬嗬,王兄快快請起,適才之言隻是朕的玩笑之語,王兄切莫當真!既是王兄如此懇切,那朕便勉為其難了!王兄且寬心,待王兄之年,朕定會給其親王名爵!大伴,招呼傳膳,朕要與王兄小酌一杯,以續天家親!”

十餘日之後,朱恭枵在兩百名錦衛的護衛下離開京城,乘船一路南下前往南京祭拜孝陵,之後他將會在江南遊曆一番,經由返回開封。

按照事先達的協議,周王府諸人可自由在大明境出行,與常人無異。

周王府長史孫三省因獻策有功,被吏部擢升為開封府知府一職。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