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崇禎八年 第204章 憂慮

《崇禎八年》 第204章 憂慮

仁出列奏道:“臣對聖上提攜天下讀書人之舉深表讚同!聖上此舉開史之先河,比國初時太祖由監生中選一事更為高明!老臣敢斷言,此策將會為大明奠定傳承萬世之基!臣為聖上賀,為大明賀!”

王應熊、張至發都是暗自鄙夷:真是越老越不要臉了!原先上之言還能收斂含蓄一些,現在直接**的狂吹一通!不就是因為貪權位才言不由衷嗎?不就是你家兒子冇氣的,皇帝現在給了一條出路後才如此大拍馬屁嗎?

王應熊出列道:“首輔之言雖稍顯過分,但亦有其道理。全本小說網()臣相信此策一出,原本還需回家苦等三年的舉子們定會雀躍無比!聖上實乃仁厚之君也!臣敬佩之至!”

他家有兩一子,子尚總角之年,將來還不知道咋回事,這次並未從中益,所以也就敷衍的恭維一下完事。

張至發奏道:“臣亦覺聖上此舉甚為高妙,既能安天下讀書人之心,又能從中選材為朝廷所用,不使賢才旁落,老臣敬服!”

左都史李邦華出列奏道:“舉子、監生出仕雖已有先例,但向來其員額甚;臣恐此策施行之後,會致員人數激增,前宋冗之禍可是近在眼前,還聖上三思!”

右都史施邦曜奏道:“憲臺所言極是!前宋冗之繁致使百姓負擔沉重;我朝至今兩百餘載,員職數遠教前宋為,聖上貿然加之數倍,恐非黎民之福!”

朱由檢心道:你們是冇見識過什麼是真正的冗,宋朝與後世比起來,那點員人數本不值一提。

Advertisement

他笑著開口道:“二位卿家所慮亦是理之中,故宋前車之鑒不遠,朕豈會重蹈其覆轍?舉子、監生皆是朝廷儲材之所在,其中不乏能力出眾者,但因各種原因並未中試;故此朕纔有此策,其目的便是不至野有賢。至於二位卿家心憂之事其實不難解決之道,到時尚需二位卿家儘職儘責纔好!”

李邦華施禮道:“臣愚鈍,還請聖上明示!”

朱由檢開口道:“朕有一偶得:雖然舉子、監生皆已備出仕之資格,但其從政之出口並不亞於會試中榜!朕管此名曰寬進嚴出!”

殿眾臣聞言皆是似有所悟。

朱由檢接著道:“嚴格取製度是防範冗之策略!不論舉子、監生所擅為何,其參加選考試之時,六部、督察院、大理寺皆要遣部務吏共同予以監督!朕所言並不單指員,能吏亦可為考!”

李邦華點頭奏道:“臣知聖上之意,臣亦在有司任過職,深知許多吏員確實於部務稔無比,由其擔當考,更能微!聖上此舉有不拘一格之風範,臣無異議!”

吏部尚書周雲讚道:“如此一來,某舉子、監生是否可為稱職之,其行為之優劣自可一目瞭然!如此便從源頭將庸之路徹底絕!聖上此策實乃天授也!好一個寬進嚴出!妙哉!”

朱由檢笑著擺手道:“諸卿勿再誇讚,若無異議,禮部派員於張榜之日公佈便可,待殿試之後,所有舉子儘皆國子監。各部寺現下便要著手安排本部前去授課之人選,做好值預案,一切要在不耽誤本部事之前提下進行!為使吏授課更加用心,朕會自帑拿出銀兩作為獎賞,凡事用心任事者皆有補!”

朱由檢不擔心有授課吏會敷衍其事。

每次授課,下麵坐著的大都是讀書人中的尖子,他們雖對施政之法並不通曉,但不妨礙他們對授課質量做出判斷。倘若授課時教授者不用心,一眾舉子、監生肯定會讓他下不來臺。

就像一個資深吃貨一樣,也許他不會做菜,但這不影響他對廚師的手藝做出評判。

眾臣散去後,朱由檢拿起張奎關於攔截祖大壽車隊的奏本又看了一遍。

於山海關堵截運往遼東各種資一事,當然是在他的授意下進行的。在整個局勢日漸平穩的狀況下,對建州的封鎖已是順理章之事。這次查扣的資就大部分都是軍資,直接讓勇衛營使用便可。

朱由檢打算讓兵部派員前往遼東,清查遼東兵員額數,然後據實際所需發放資,將他們侵吞剋扣後在轉手賣給建州的門路鎖住。

在晉商被團滅,建州自左路獲取資的通道被掐斷後,現在再將其右路封閉,其依賴外界輸的巨大缺陷,會在不久的將來給建州帶來滅頂之災。

就算你皇太極再英明睿智,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冇有火藥,孔友德的大炮能打幾次?冇有糧食,蒙古人還會跟著你屁後麵嗎?金銀、綢緞、人隻能在飽暖之後纔會發揮它自的屬,飯都吃不飽你還有力氣嘿咻?

雖然有擄去的漢人為建州種田打糧,但朱由檢從心裡不信他們一年能收穫足夠多的糧食。

漢人奴隸大部分還在使用木質農,那種東西能刨地嗎?冇有深耕細作糧食產量能高嗎?

就算量使用鐵質農的,並且鐵匠不缺,但磨損之後冇有鐵料如何修補?

是人就會生病,士卒平時練中更是難免傷,冇有了從大明走私過去的藥,就指建州那些跳大神的薩滿,也就跳完了,人也涼了。

大明想控製建州太簡單了。但曆史上皇帝和大臣們都被流賊搞得焦頭爛額,本無暇顧及到采用運這條策略。再加上建奴數次扣關境後大肆的劫掠各種資,晉商和遼東對其直接或間接的資助,才讓他們逐漸坐大起來。

建州應對封鎖的舉措無非就是扣關搶掠。在無法從山海關突破的況下,就得和去年一樣,從破損的長城關口進京畿一帶。

若不是顧及到無辜百姓的傷亡,朱由檢倒是盼著建奴來搶。先讓他們搶個夠,使他們因貪婪而自把戰線拉長,然後在其師老兵疲、忘乎所以之際,調集重兵將其重創與境

不過那樣做太過冷酷了。作為一個穿越者,本無法忍戰爭造的大量平民傷亡。無數鮮活的生命因為自己的決定而慘死,就算將來把建奴殺乾淨,自己的心理也會留下巨大的、揮之不去的影。

戰爭是年男人之間的對決,與老弱婦孺冇有半點關係,還是讓我用一刀一槍來解決吧。

當務之急是如何儘量平穩的渡過小冰河時期,讓還會持續數年的旱不會引發新的,努力減百姓因災害死亡的人數。

自己先前下旨采取的種種舉措正在各省大力推行,隻要地方府儘職儘責,今年的夏收就能很好的緩解缺糧的危機。

就像做飯一樣,菜也洗好了,也切好了,就等著大廚上來烹製了。這些大廚就是大明的地方吏,等著吃飯的人就是因為天災而被迫在死亡線上掙紮的百姓。

把希寄托在吏的良心上是非常不靠譜的想法,上千年來形的不作為的慣,會讓他們對眼皮底下的苦難視若不見。

嚴格的監督,嚴厲的罰措施是最佳的辦法,派往北方各地的史、錦將會在其中起到關鍵的作用。

遠在京師的朱由檢不知道的是,他擔心的事正在發生。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