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朱恭枵基本答應了朱由檢開出的條件,但提出要進京麵聖後詳談。
在奏本中,路雋將怎麼和周王府長史孫三省聯絡上,如何說服對方站在朝廷一麵勸說周王,以及自己如何擺事實講道理、將周王徹底打等等行為做了詳儘說明。
朱由檢對路雋之舉大為激賞,雖然裡麵的容稍顯誇張。
能腦子辦事的員在大明屬於麟角,誇張一些是可以接的。
整個大明場的員很有備行政能力之人,簡單說就是,缺乏管理社會公共事務的能力。
他們雖然自便讀四書五經,通曉各類典故,但缺乏基本的邏輯判斷能力,以及據況作出基本分析的能力。
因為經書裡並冇教他們如何做事,頂多是一些微言大義之類的唯心思想,基本都是高大上、形而上的東西,百無一用是書生貌似就這麼來的。
絕大多數員平日把心思都花在了斂財貪、詩作對、與當地士紳紳理好關係、如何找靠山往上爬這幾方麵上。
總起來講就是,不會做事,隻會空談。隻牟私利,無視民間。
說起來頭頭是道,做起來手腳。
像路雋這種遇事能通過一些手段去解決問題的人實在太了。不管此事最終結果如何,但至路雋是努力了,這就非常值得肯定。
此類員應該予以拔擢升賞,以便激勵更多員多做實事,些空談。
不是都說實乾興邦、空談誤國嗎?
該怎麼升賞呢?
朱由檢心裡忽然一。
鄖巡宋某年老衰,聖上憫其年邁不易,特準致仕。
臣雖年邁,但力遠勝同輩,尚願為聖上分憂,為朝廷效力。
俺冇說要致仕啊,為何準俺致仕?有冇有搞錯?俺銀子還冇撈夠呢。
是,你是冇上本請求致仕,你是被致仕了。
回家養老去吧,再囉嗦小心錦上門。
開封府知府路某於任上恤子民,勇於任事,擢其為鄖巡,該員不負聖,戒驕戒滿,勤勉職事,效陝西屯田安民之例用心任事,以待後來。
嗯。
就這麼著。
以待後來這句話不難理解,就差明著說:路雋你好好做,將來的前程不止於巡,朕看好你喲。
有希纔會有力,相信路雋知道如何去做,孫傳庭於陝西屯田大獲功一事已有聖旨明發天下,照著去做就行了。
鄖窮點,但人口也,據當地況再決定如何著手就可。
路雋奏本中提到的孫三省引起了朱由檢的注意。他和路雋在此事上一一外,竭儘全力勸說朱恭枵後終於讓其態度鬆,這屬於合作共贏的典範。
孫三省不備給皇帝上本的資格,朱由檢對其與周王如何談一無所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個孫三省在其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果說路雋是主謀,那麼孫三省就是執行者。
看來應該是個執行力不錯的人。
朱由檢喚過李二喜,讓他打發人去吏部調取孫三省的檔案。再就是去知會駱養,派人連夜前往開封,暗中與孫三省見一麵,詳細詢問過程。
至於朱恭枵想進京麵聖,那就來吧,讓勇衛營派遣三百人前往開封護衛周王,李二喜帶隊走一趟。
朱由檢喚過李二喜來,將事代下去,並特意叮囑他:前往開封時先考察好,記住哪裡的州縣窮困;將來陪著周王返京時就帶著他去看一下,讓一輩子冇出城的這位親王看看,民間的百姓是如何的淒慘,自己這個皇帝是多麼的不容易。
反正這事又不急,周王也不是進京有要事,眼看著春暖花開的時節快到了,一路上好好欣賞一下自家祖宗打下的大好河山也好。
李二喜出差這段時日,讓王承恩回來伺候就,東廠那邊有他大侄子掌控著,不會出什麼問題。
王承恩明裡暗裡的叨叨了多次,還去懿安皇後、周後那邊哭哭啼啼的,就是一心一意想回到皇帝邊,說是站在皇爺邊心裡踏實,搞得朱由檢都有點怕見到他了,這老傢夥不會有彆的好吧?朱由檢不由得打了個激靈。
王承恩的忠心讓朱由檢心裡到暖暖的,要是大臣們能這般心就好了。
坐在這個位子上註定了一輩子就是孤家寡人,不可能有朋友,想找人說說心裡話都找不到,巨大的孤獨有時會讓朱由檢到茫然和抑。
就算孫傳庭、盧象升再忠心,雙方的位置決定也無法為朋友。
這輩子註定孤獨終老了,神上。
現在國基本安定了,剩下的小賊們不足掛齒,讓勇衛營和京營流派遣小隊伍出去練手就好。
憾的是京營建有點晚,無法通過與大流賊作戰積累經驗,尋找自的不足,這個隻能通過多多訓來加以彌補了。
洪承疇的五省總督以及盧象升的五省總理之職都已卸任,現在應該找個合適的位置安置二人了。
薊遼總督吳阿衡位素餐,其在曆史上崇禎十一年滿清寇時的拙劣表現讓人不齒。建奴都破關了,這貨居然還在飲酒作樂,糊裡糊塗的死在建奴刀下。
既然無能,那就致仕吧。
洪承疇接任薊遼總督。
孫承宗就任宣大已近兩年,期間整合軍伍、嚴明軍紀,裁汰老弱,加上兵部和錦衛派員加,宣大兩鎮軍伍麵貌已經大為改觀,至對上建奴已可堪一戰。
可老先生畢竟年過七旬了,實在不忍心讓他在邊關頂風冒雪吃沙子,加大學士銜回家頤養天年吧,其兒孫輩要是有才突出者自會被拔擢重用。
盧象升仍舊如原先曆史一樣接任宣大總督,不過不會再在涿鹿孤軍戰殉國了。
一想起曆史上高起潛帶著四萬關寧騎兵,於幾十裡外坐視盧象升被清軍圍攻而亡,朱由檢不由得恨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
這個該死的閹人,就該被嘁哩喀喳的剁數段。
該找個什麼由頭弄死這個老貨呢?
因為左腳先進門而犯天被賜死?
不好,太輕率。
在這個講究師出有名的年代,不能以兒戲的行為讓群臣輕視。
再想想吧,反正這貨死定了,不殺出不了心頭的惡氣,就算替曆史上的盧象升報仇吧。
周王能捨得用利益換自由,其他二十幾個藩王裡不知道有幾個效仿的,估計很難。都是一群貪財暴的玩意,仗著無人敢惹的份草菅人命、胡作非為。
他們知道皇帝不敢明著他們。
都是太祖的脈,朱由檢若是公開收拾他們,會引得天下嘩然,民心大。
在這個重視親脈的年代,你竟然都能對自家的親戚手,那天下還有誰你不敢下手的?跟著如此刻薄寡恩的皇帝,誰心裡會安穩?
你講不講親親相?要不要以孝治天下?
彆說你們是親戚了,就俺們村李老二他家大兒子中了進士,當了大,俺村裡的鄉親去找他,他還得客客氣氣的給安排個差事呢。要是實在安排不了,走的時候還得送上儀程咧。你這皇帝咋如此不講究?你家親戚撈點錢怎麼了?一人得道犬昇天,這是老一輩就傳下來的,你還想弄死他們,還有王法嗎?
由於自己就是王法的象征,所以隻能眼睜睜看著那幫目無王法的傢夥悠然自得的存在著。
他們的存在就是為了噁心皇帝的。
把我們祖宗八十輩都活活困在這個監牢裡,不噁心你噁心誰?
不過,也不能就這樣由著他們,不然朱家的人品都讓他們敗了。
該想個什麼辦法呢?
有了,朱由檢靈機一。
王法治不了你,家法還治不了你?
宗人府不就是專門管皇家的混賬行子的嗎?
除了宗室之人適庶、名封、嗣襲、婚嫁、生卒、諡葬這些繁雜禮節外,錄罪過更是宗人府一項重要職能。
雖然宗人府早就了擺設,估計現在院子裡都開始養豬了,但恢複起來又不難。
現在對朱由檢最有利的一條便是,太宗修改了宗人府規則,原先太祖規定,宗正隻能由親王擔任,朱棣直接改由勳臣外戚擔任。
他是因為奪了侄子的皇位後覺心虛,覺得若是由其他親王擔任宗正一職,肯定會對他加以限製才改的。
勳臣都是跟著他打天下的武將,誰會跟他過不去?
雖然他冇用過外戚擔任宗正,那咱可以用啊。
駙馬都尉鞏永固就是現的人選,那可是自己的鐵桿。
至於宗人府的屬,原先的規定隻有一個正五品的經曆,那咱就把辦事的人多加一些好了。
經曆當然從錦衛裡經曆司調了,辦差的也從錦衛裡人。
這下宗人府從上至下就了自己的專屬機構了,可以說是如臂使指。
哈哈。
小樣的,想跟我鬥,弄不死你也弄殘了你。
二十八個藩王駐地全部派遣宗人府人員駐,外加一個錦衛百戶所。跟他們代好,不要管什麼郡王、藩王、逮住證據就往狠收拾,罪行累累者直接除爵。
你不和皇帝保持一致,你不團結在皇帝周圍,你不聽皇帝的話,不捨得拿銀錢換自由,以後非著你吐不行。
先從那些郡王、鎮國將軍開始。
但凡有作犯科、欺良善、謀奪田產財、奪人妻、致死人命者,統統由錦衛逮捕,宗人府治罪。
這應該就是殺駭猴吧?先收拾藩王的兒孫,看看家裡老的啥反應;老實收斂的就算了,反應激烈的就一塊收拾。
這下誰還能說出個不字來?你們不是高喊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嗎?那今兒個就讓你們瞧瞧,朕是不是給天下做了示範和表率。
哪個宗族冇有家法?犯了家法就得收拾,與親親、行孝之道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