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象升的捷報於十日後快馬送達京城。全本小說網()一起送來的還有此次戰役的戰況,以及從竹山縣城繳獲的一些戰利品,包括張獻忠使用的金印一枚、縷金龍棒一、令旗令箭各八件、張獻忠使用過的鍍金雙龍鐵一,上麵還刻有“八大王金鞭”五個字,還有鍍金大刀一柄,上麵刻著“天賜飛刀”四字。
朱由檢好奇的檢視了一下這些戰利品,對於張獻忠的瞭解倒是更加深了一層。
鍍金什麼的倒也罷了,你說你一個流賊,居然還用雙龍,還用什麼金印,怎麼不連龍袍冠冕一起準備好?
高迎祥那麼大的勢力還冇準備登基呢,你一個附於驥尾的蒼蠅就敢想三想四的,誰給你的自信和勇氣?難道是一個姓梁的人,對著你唱了首歌你就做起夢來了?該不會是潘獨鼇和徐以顯那兩個敗類給他出的餿主意吧?
這個逆賊確實死有餘辜,本想等盧象升能把他生擒來,然後和高家兄弟一樣切若乾小塊放太底下曬乾呢,冇想到居然自儘了。
梁姓子給的勇氣用到了這裡,總算比被切乾要強出好多。
戰報上冇有提到朱由檢最關心的李定國的名字,想來是軍除了張獻忠以外,對其他人並不在意。李定國或許歿於陣中,或許是不知所終。其他孫可、劉文秀之流朱由檢並未放在心上,死活都無所謂。
朱由檢從心是希這位後來抗清時的漢人名將能逃出生天,因為他本不像張獻忠、李自等人那樣,備巨大的破壞力和影響力。讀書明理之人做事不會太過分,更不會視人命如草芥,但這種仁慈和仁義會嚴重製約著李定國的發展。
但願他能活著吧,要是有他的訊息就派人將他擒來便可。
自己的到來已經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很多事並不是自己所能掌控的,除非自己是神仙。
對於方孔炤能招降劉國能,並順勢定計擒獲羅汝才、賀一龍一事,朱由檢真是不怎麼相信。
隻能說方以智的這位老爹運氣不錯而已,劉國能是離著他近所以纔去向他請降,若是換了彆人做湖廣巡,劉國能照樣還會去請降。
方孔炤並非文才武略出眾之人,說穿了,本他就是個才平庸的僚。你說讓他去設計逮住以智計出名的曹羅汝才,真是有點天方夜譚,朱由檢覺得反過來還差不多。
不行,得讓人問問劉國能,到底是怎麼回事。
不過,對於這位老舊僚,居然能培養出方以智這種大纔來,朱由檢也是暗自稱奇;他其實更相信方以智是個天才,與他老爹的培養冇有半點關係。
若是按照方孔炤這種老舊思路,方以智除了四書五經之外,其他雜書是絕對不允許翻看的。
雖然方孔炤的奏摺把招降擒賊一事寫的妙筆生花,但朱由檢很是好奇,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
既然前麵有張文耀的例子,那劉國能就一樣授個遊擊,部下選整編後暫歸盧象升麾下聽命好了。投降的人格外忠心,曆史上的白先、高傑就是個例子,不過高傑現在冇有出現,也不知道在什麼地方。
羅汝才、賀一龍就地斬首就行。這些賊人出草莽,心中冇有半點忠義,不像張文耀和劉國能這種在軍裡待過,至是懂得服從和聽命之人。至於左金王藺養和老回回馬守應不見蹤跡,那就命人搜剿便是,料這兩人也翻不起多大的浪花。
高迎祥、張獻忠死、革左五營覆滅、李自逃亡,曆史上推翻大明的流賊已經基本肅清了,自己這也算是改天換命了吧?
想到這裡,朱由檢不由得心中暗自得意。
前世自己一個普通人,穿越過來做如此大事,心中自是滿滿的就。
眼前的對手就剩下建州了,以自己現在掌握的實力來說,對付建奴問題不大,關鍵是用什麼樣的方式來滅掉皇太極了。
朱由檢其實傾向於慢慢熬死對方。
以建奴現在不過百十萬的人口來算,經濟量連後世江浙一帶一個發達鄉鎮的百分之一都趕不上。
遼東惡劣的氣候和自然條件,嚴重的製約了建奴的自發展。並且各種資源極度匱乏,所需戰略資都要靠外界輸,隻要嚴封鎖住建州資的出,不用數年,這個半奴隸製的部落就會土崩瓦解,到時隻要派遣量兵,輕而易舉就能將之降服。
依著建奴極度落後的生產方式和生產效率,若不是數次從大明擄掠去大量的人口和匠人,他們現在還於穿皮、用骨箭的時代。
可這樣做的話,將來自己的事一旦寫書,會被無數看書的人痛罵,指責自己為何不躍馬提兵踏平建奴,什麼什麼笑談飲啦,壯誌餐啦,那樣自己會覺得好尷尬呀好尷尬。
若想花時間來熬死困死,倒是會犧牲掉很多大明士卒的生命,可缺點也是很明顯,這就代表著封鎖期間,還要著鼻子繼續餵養遼東將門這些禍害。
可要是強攻的話,現在還不到時候。連年的大戰過後,將士們需要得到充足的時間來休息。
後世網上人儘皆知的用船運兵到金州一帶,從側翼擾的方法來對付建奴的方法,朱由檢其實並不看好。
首先,這種擾方法要用一隻兵,人數太多不行,人多了糧草資怎麼補給?至於說用船運糧,現在地還有無數的百姓等著鄭家運來的糧食餬口呢。
那麼問題來了,你派數千人過去乾嘛呢?
後世的很多人可能冇去過東北,並且將後世那種人口集、村鎮相連的況帶到了過去,東三省總人口現在已經是過億了。
可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東北太大了。
尤其後世的黑龍江省,到是一無際的平原和丘陵,跑上數十裡才能看到一個幾百口人的小村落,那還是人口炸的世代。
滿清關時總人口不過是在三百萬左右,那還是之前幾次進大明地劫掠後的總數。
朱由檢估計現在建奴總人口也就在一百到一百五十萬之間,其中滿八旗也就五十萬上下,其餘的一百萬由遼東漢人、劫掠去的地漢人以及蒙古人組。
如此寬滿遼闊的大地上才百十萬人口,你派人過去擾,請問你擾誰?你知道去哪裡擾?你以為隨隨便便就能找到建奴人口集且不設防的村子,然後衝進去大砍大殺一通?
出去一兩百裡見不到一個人影,看不見一個村落,而你一次派出幾百上千人,要攜帶多糧草?這來回數百裡地,要是被建奴發現,人家騎兵在平原上能饒得了你?
強攻?不敢;擾?你覺得大明的軍能擾的了騎無雙的蒙八旗嗎?你擾幾次,沾點小便宜,人家把蒙古人派過去躲起來,你又出來擾了,蒙八旗一衝,你還擾不?你這是來擾還是來送人頭啊?
好吧,幾千人太,那派幾萬人過去,糧草資就當有運輸機天天空投,這幾萬人過去乾嘛?肯定不是擾了,這是一隻大軍,得和建奴懟。
行,懟吧,建奴聚齊一半兵力打不過你嗎?結果還是送人頭去了,然後丟下的士卒兵盔甲糧草資,讓建奴賺了個盆滿缽滿,這是大明常凱申嗎?
什麼?從正麵出兵去救,正好合兵一掃平遼東。
既然能從正麵帶兵打過去掃平遼東,那還從側翼派人乾啥?子放屁——多此一舉。
這種想當然的方式純屬異想天開,屁用冇有,但卻引起後世無數軍事小白的狂熱追捧。好似穿越過去後,不用船運兵過去擾建奴你就是個白癡一樣。實際上他們對過去戰爭所需要的海量資補給,以及道路的複雜一無所知,很多人以為過去的道路狀況跟現在一樣平坦寬闊呢。
文龍在東江鎮其實對建奴冇有產生任何威脅,他最主要的功勞就是收攏了大批不堪為奴的遼東漢人。
至於說他派兵擾,一個月出去斬首三級五級,自己死傷好幾十,那樣做有用嗎?
後世穿越書中熱捧的占領海島,側翼擾的策略和計劃,不過是某個大神自己琢磨出來的藝創作而已。
這更像是三國演義裡的火燒博坡、水淹七軍之類的藝加工和想象,真實的三國裡本不存在。
剿滅獻營也屬大功,雖然張獻忠是自儘亡,但若不是軍勇作戰,他肯定不會自儘。
參與剿殺張獻忠的人全部升三級,賞銀百兩。
但將領們如何賞賜讓朱由檢覺有點撓頭。
剛剛封賞過纔沒幾日,現在已經是賞無可賞了。
怪自己把調子起高了,這下好了,下不來了。
總不能給祖寬封伯吧?雖然他在這次戰鬥中起了關鍵的作用,但還達不到封伯的程度。
要是給祖寬封伯,讓他爹他叔他大爺怎麼辦?周遇吉、曹文昭、左良玉、賀人龍、曹變蛟、李重進、秦翼明等等這些主將能冇意見?
周遇吉隨著孫傳庭剿滅高迎祥,左良玉等人跟著洪承疇剿了陝北之賊,這等大功都冇封伯,彆人還是算了。
盧象升也無法再拔擢,還有洪承疇、孫傳庭在那比著呢,再拔擢就得加太子保了,可首輔溫仁都冇加,這說不過去。
方孔炤得酌給賞,雖然也許實際上他冇多大功勞,但起碼對外界來說,人家又是招降又是擒賊的,不賞難免讓人寒心。
加個左副都史銜吧,酬功足夠。
鄖巡在這次戰役中毫無靜,也冇見盧象升在奏本裡提到過,看來才不堪,得尋機換人。
張獻忠居然在竹山和竹溪都屯了田,看來這是想把兩地當據地啊,這回正好讓兩地百姓順勢屯墾就好,稅賦減免三年就行。
兩縣的知縣佐貳都闔家殉國,讓閣依照慣例追授吧,並遣人查訪家人,厚恤之。
與盧象升的捷報先後送達的,還有開封知府路雋的奏本。
周王想要進京麵聖。
老天給機會不用再殺戮,安分守己嫁人生子過日子, 不成想再溫柔端莊賢淑,到頭來依舊是鏡花水月一場空. 誰爭權奪勢搞陰謀無所謂, 卻不該讓我做炮灰啊! 前生的彪悍加上今世的百媚千嬌, 有眼無珠的混蛋們,等著倒黴吧!
年過二十五,竟然還是處女一名,實在是愧對列祖列宗啊! 莫非驅魔龍家的女子注定孤獨終老?幸好,老天終於安排了一個帥哥給她,此男縱橫情場多年,對床第之事甚為純熟,相信會是一個很好的老師,自從相識的那一天起,她便等待著他對她有非分之想。 終於等到了,他邀請她吃飯看電影吃夜宵開房。整個行程裏,她期待的隻有一樣。這一刻終於來臨了,她喜滋滋地洗好澡,穿好浴袍,走出洗澡間正綻開一個魅惑的笑容時,忽然一陣地動山搖,樓塌了。 她從未試過像現在這般痛恨開發商的豆腐渣工程,要塌,也不差這一時三刻啊,起碼,等她完成這人生大
出門開局遭雷劈,未婚之妻兩百斤。文不成武不就,人生靠浪也靠秀。作為國朝之中最格格不入的人,楚擎為了手捧鐵飯碗,只能含著淚去給一群奇葩皇子們當人生導師了。
上古神獸蘇酥下凡歷劫,成了秦家年近八十的二老的小女兒,年紀小但是輩分高,二十多歲的侄子們見了都得喊姑姑。 蘇酥也是秦家三代里唯一的女娃娃,爸媽疼,哥哥寵,侄子們搶著要抱姑姑,保護姑姑。 保護她?蘇酥表示不需要,她堂堂神獸,超勇超兇的! 有她在,誰都別想欺負他們老秦家的人! 欺負她家人的,揍飛;覬覦她家財產的,揍飛;試圖綁架她的,揍飛。 綁了蘇酥的綁匪被蘇酥嚇到主動遞上手機求她報警。 「怎麼打開手機?」 蘇酥問。 「需要指紋解鎖,你用我的手指頭」 綁匪解釋。 「怎麼用你的手指頭?砍下來嗎?」 蘇酥又問。 「不是! 不用砍,留在我手上也能用」 綁匪哀嚎。 砍手指頭! 她這什麼腦迴路! 太恐怖了! 自從自帶好運buff的蘇酥來了家裏,秦家的運氣變好了,事業蒸蒸日上,原先有不乖的孩子們也變得更乖了,全家擰成一股繩。 妥妥的小福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