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崇禎八年 第184章 戰前

《崇禎八年》 第184章 戰前

崇禎九年臘月二十八,鄖縣城外盧象升所部駐地一片歡聲笑語,每個營地的將士卒臉上都滿是喜悅之

兵部武選司郎中何楷帶著相關人等趕到了這裡,在當眾宣讀了聖旨以及朝廷對將士卒們的升賞後,全軍上下無不到歡欣鼓舞。

何楷宣旨完畢就去了鄖府暫歇,然後再趕回京師。眼看過年還要被安排遠離京師前來出差,何楷當然不高興。再說雖是為兵部郎中,但他從來不喜行伍中人,這次出差也無甚油水,有盧象升這種新晉大學士在,他也不敢公然索賄。

在得知自己的升賞後,祖寬等人之前的種種不滿徹底煙消雲散。

祖寬由總兵一躍為正一品的大將,已經超過了他的父親,與他的伯父比肩,並且還有恩蔭。這讓他誌得意滿的同時,心裡又有些說不出的滋味。

李重進更是喜笑開。

他和祖寬奉命前來地剿賊時,心也是十分的不滿。冇想到這一年多的時間,他從一個遊擊一步步晉升到總兵頭銜。他心裡清楚,若是他一直待在遼東,到死能混上個參將就算不錯了。

人都是自私的,誰不希發財、宗耀祖?

可遼東的高級將名額是有限的,就算朝廷批下來,升職的也都是和祖家沾親帶故的人。

在遼東,武將升職不論戰功,論的是帶關係。

冇有關係和背景,就算你戰功再多也白搭,混到遊擊也就到頭了。

但是一旦有戰事,你這個遊擊得帶頭出戰,戰死算你倒黴。

李重進並不在祖家的小圈子,若不是百餘年來數代一直戍守遼東,並且能打能扛,他連個遊擊也當不上。

自己在遼東也算拚儘了全力,祖家的恩德已經報答了,我李重進再不欠祖傢什麼了,接下來該是報聖上的賞識之恩了。

Advertisement

李重進暗自下了決心。

黃得功、秦翼明、高其勳、吳群等人自是對朱由檢更加的忠心。眾人都覺著自己冇有白白付出,所有的辛勞都得到了最大的回報。

盧象升表麵上一副風輕雲淡的樣子,其實心裡對朱由檢激之用語言難以表達。

士為知己者死。

自己從河間知府榮升至大學士之高位,雖說期間也是全心為大明付出,但若無聖上賞識與恩典,若非聖上為其擋住了朝堂之上的無數攻盰,自己的仕途並不如現下一般的坦途一片。

盧象升知道自的弱點:太過耿直,不屑於謀詭計,善謀事而不善謀

這樣的格按理說不適合列朝堂之上。若是遇見耳的皇帝,自己功勞再大,也會在各種構陷之下黯然退場,甚至會落個敗名裂的結局。

當今聖上實乃懷寬廣的明君。自崇禎八年後,聖上一改之前急躁多疑的格,變得穩重大氣、英明睿智。

不管是在自己還是洪承疇、孫傳庭的使用上,今上始終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一再鼓勵臣下放手施為,大膽任事。並且從後勤資上給與了強有力的支援與保障,這才使得原本艱難無比的剿賊戰事變得越來越輕鬆。

現今不管是文臣武將還是軍士卒,都對徹底剿滅流賊充滿了必勝的信心,一掃之前悲觀疑慮、士氣低落的態勢,此前的危局已經徹底扭轉過來。

闖賊已經授首,陝西基本平定,隻要把麵前的獻賊等部斬殺,禍大明十年左右的流賊便會全部平,關外跳梁也終將難逃敗亡之下場。

在外征戰多年的各路人馬對於過年並無太過重視。尤其是天雄軍的將士,從崇禎二年起便跟隨盧象升征戰南北,已經數年不曾回到家鄉;比起已經陣亡的弟兄來講,能活著便知足了,過不過年無所謂。

崇禎十年正月初八日,京營的兩隻兵馬經過一個多月的長途行軍,終於抵達鄖府。在得知盧象升紮營於鄖縣後,神機營總兵茅元儀與伍軍營總兵馮勳在安排好紮營事宜後,各自帶著親兵聯袂趕到三十裡外的鄖縣,拜見東閣大學士、五省理臣盧象升,聽從盧象升對此次鄖之役各路兵馬的部署和安排。

竹山縣衙大堂,八大王張獻忠踞坐於本是知縣升堂辦公的大案之後,義子艾能奇披掛整齊,手按腰刀立於他的側。

堂下分彆擺放了兩排椅,老回回馬守應、革裡眼賀一龍、曹羅汝才、闖塌天劉國能帶著各自手下的大將坐於椅子上。

羅汝才瞅了一本正經的張獻忠一眼,心中暗道:日你孃的,大夥兒都是義軍,憑甚你坐在上頭!俺們甚時了你的手下?

劉國能則是心中暗想:李老四不知有無見到巡大老爺,也不知朝廷對俺們歸降是何想法。

接到張獻忠請各路頭領前來竹山商議大事之前,劉國能便已將常年跑外的李老四遣往襄,讓他攜帶重金收買府中人,以求能見到在襄的湖廣巡方孔炤。

羅汝才大大咧咧地開口道:“俺說八大王,此番讓俺們來為的甚事?莫不是又捉了好多人兒要分與俺們幾個?”

悉他秉的賀一龍、老回回等人哈哈大笑起來。

羅汝才生,帶著部眾輾轉各地破府滅縣後,第一件事就是讓手下蒐羅婦供他樂。現在他的帳中還有數十名大明各地的婦人,白晝宣對他來講已經是家常便飯。

張獻忠大手一擺,笑道:“些許婦人算得甚事?一會走時俺送你老羅幾個!”

羅汝才一聽真有人,適才心中的不滿頓時煙消雲散,他拍掌笑道:“八大王是爽快!俺曹承你這份!”

張獻忠收起笑臉正道:“俺今日請各家頭領前來,是有要事要與大夥兒商議!這可是事關俺們各路義軍生死的大事!各位頭領須得打起神來纔好!”

眾人見他如此正經,也就收起嬉笑玩鬨的神態,紛紛坐正子聽他繼續講說。

張獻忠滿意的看著眾人的表現,側前傾,一直手臂搭在椅子的扶手上,另一隻手肘支於大案之上,目來回掃視眾人繼續道:“俺家孩兒前番去襄采買資,打聽到一個信兒:高闖王在陝西被擒,送到京城後被朝廷給颳了!闖王大軍全軍覆冇!”

堂下眾人聞聽之後都是相顧失

不管眾人明裡暗裡的說些風涼怪話,但心裡不得不承認,高迎祥的勢力遠非自己可比。尤其是他手下的近兩萬蕃漢騎,其餘的流賊全部加起來也不是個兒。

這麼強橫的人,咋說冇就冇了?這是哪路軍如此強悍?

這樣不怪他們,在這個資訊極度閉塞的世代,幾月前壽州之戰的訊息他們也是一無所知。這數月間他們一直在深山河流佈的襄府境流竄,對外界發生的大事無從知曉。

回過神來後,賀一龍搶先開口道:“八大王,這信兒可準?是哪路軍敗的闖王?”

他是延安府綏德州人,與高迎祥算是鄉黨,雖然因不耐人管製加高迎祥的隊伍,但對這個鄉黨還是甚佩服。

介麵問道:“高闖王手下那兩萬騎可不是吃素的!俺們與手多年,能打的就那麼幾隻人馬,不曾聽說有哪一路軍有本事將高闖王一口吃下啊?”

張獻忠沉聲說道:“數月前俺與高闖王合兵攻打壽州,冇想被外夾擊打了埋伏,之後俺才帶著手下從南直隸一路跑到此地,高闖王部眾損失亦是不小。眼見軍大軍聚集而來,不得已下往陝西而去,結果在西安府陝西巡孫傳庭帶人給擒住了!”

張獻忠說到高迎祥被擒時,麵上表十分沉重,但心裡卻仍舊覺得舒坦無比。

老回回馬守應詫異道:“這孫傳庭是哪裡出來的?竟比洪承疇還要厲害不?看來陝西是去不得了!”

張獻忠點頭道:“老馬說的冇錯,陝西不能去了!那邊本就有洪承疇在,現在又多了個更能打的孫傳庭!俺要說的可不止是高闖王的事,俺們現下也有麻煩了!”

本就被高迎祥被擒殺一事弄得心思不屬的眾人,聽到他的話後更是張起來。

張獻忠肅聲道:“過年前手下報知與俺,似是有軍哨探前來窺伺俺們!俺隨後遣人一路往北查探,結果到了鄖縣以南便看到軍在路上設了卡,再想往前已是不能!這就是說,鄖縣現下來了軍,有多人馬不知!俺琢磨著,來的定是盧閻王!軍就是在壽州打俺們埋伏的那幾路!”

老回回雖聽說過盧象升的名字,但從未與他過手。

急忙問道:“這個盧閻王的名字俺聽書過,據說能打。八大王,你跟他過手,你說說,盧閻王比洪承疇和敗了闖王那個誰更厲害?”

賀一龍道:“厲害不厲害另說,現下要的是探清軍多人馬,要是人多俺們就跑,人的話俺們就跟他乾一仗!”

張獻忠得知有軍前來後,立刻就知道是盧象升來了。

現在高迎祥敗亡,義軍裡有名氣的就他和老回回等人了,朝廷是絕對不會放過他們的。

張獻忠知道軍會來找他,但冇想到來的如此快。

隻有打敗或者擊退盧象升,他打算在黃茅關長期經營的策略纔會繼續下去,不然還得繼續跑路。

潘獨鼇和徐以顯對他占據鄖南作為據地的策略也是極為讚,並且用本朝太祖的例子來鼓勵他:若想就大事,須得據有一地,若是還如從前那樣四,那樣永遠是賊寇。

但潘獨鼇認為黃茅關一帶地勢雖然險要,但還不足以當真正的據點,獻營的最佳據地就是蜀中。

隻要進道路難行的川蜀之地,然後再去尋找到合適的落腳點,數年之獻營將會發生胎換骨的改變。

張獻忠雖然覺得二人所言在理,但有些不捨得放棄經營了數月的兩縣之地,就在他猶豫不決之時,軍已經來了。

據手下探知,竹山東北方向的板橋山附近已現影,人數當在幾千人。

板橋山離竹山隻有四十餘裡,要是現在開始向西南的大昌、大寧撤退,軍察覺後很快就會追上來。

若是往南跑,則會進水網佈的荊州府,要是遇有城池阻隔,還是會讓軍包了餃子。

往東則是襄府,老回回等人剛從那邊敗回來冇多久,那邊的軍人數也是不

現在跑路不是最佳選擇。戰陣之上,隻要一方開始後退,哪怕是正常後撤,若是對方追之下,撤退很容易會變潰敗。尤其是對於組織、紀律極差的流賊來說,這種事十有九會出現。

何況要從竹山撤往大昌,中間路途足有幾百裡,並且中間還有數道河流,道路複雜難行。

更重要的是,無人帶路。

張獻忠並不是雄才偉略之人,他來到鄖南後並未想過要去蜀中,所以冇有遣人去探路。

在前路不明、後有追兵的形下,基本不可能帶著一兩萬人馬安全撤離。

現在隻有一條路可走:聯合老回回等人,據守竹山、房縣一帶,實在不行再往大山裡跑。

不過真要再敗一次,想要恢複元氣就要看運氣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