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崇禎八年 第174章 盛京

《崇禎八年》 第174章 盛京

十月的遼東已是非常寒冷的季節,前幾天的一場大雪將遼闊的東北大地籠罩在一片白當中。

盛京城中心位置的皇宮崇政殿正在進行例常的八王議政,大清國皇帝皇太極高坐於龍椅上,阿敏、莽古爾泰、濟爾哈朗等親王、郡王、貝勒分坐於階下兩側。

多羅武英郡王阿濟格因為數月前扣邊損兵折將,並失陷額駙揚古利與陣中歸來後,經八王合議後已從郡王降至貝勒,正白旗旗主的位置也被迫讓給了年的多鐸,其旗下的三個牛錄被分出來給了豪格的兩黃旗。

座上的皇太極皺著眉頭開口道:“自從張家口堡的範永鬥等人被明國查抄之後,我大清所產之發賣無方,所需之糧食、鐵料、火藥等資也了來源,對明國局勢也是一無所知。現下庫房中皮、山參、鹿茸堆積如山,長此以往對我大清影響甚大;諸王對此有何見解?但有良策直須暢言!”

以範永鬥為首的晉商集團,近幾年來給建州真提供了巨大的幫助。

建州出產的各種資通過範永鬥等人分銷到大明各地,然後晉商憑藉在大明境打通的各種關係,將建州需要的各種資源源不斷的輸送過來。後金能從一個窮困野蠻的部落,發展到現在建號立國,除了靠四搶掠聚斂財富外,晉商在其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當然了,晉商也通過這一次次的商業活從中賺取了鉅額利潤,但這種從自己的母國上吸供養敵人的做法令人不齒。

衛對晉商的查抄,等於斬斷了後金的一條臂膀。近一年來,八旗各部出產或搶奪來的皮、巨木、東珠以及人蔘等徹底冇了銷路,隻能建起倉庫存放。幸好這些資都是可以長久儲存之,不然的話後金的損失將會更加巨大。

Advertisement

並且冇了晉商源源不斷的運來各種建州急缺的戰略資,原先積存的鐵料、火藥、藥材都是每日見,但卻無補充。遼東對各種原材料都是需求巨大,本又不出產這些資,現在這種坐吃山空的形可不是好兆頭。

原本應該變錢糧的這些東西現在了死,放在那裡毫無任何價值,這種隻消耗而無進賬的惡果漸漸顯現了出來,也讓皇太極等人不安起來,他們意識到,必須儘快拿出法子來改變這種狀況。

阿濟格三兄弟以及代善等人並未接皇太極的話。既然你是皇帝,這些事自當有你心;俺們要是獻出良策,到頭來你會說你也是這般想的,還不如在旁邊瞧個熱鬨。

三貝勒莽古爾泰滿不在乎的開口道:“冇了範永鬥,還有張永鬥、李永鬥!底下的奴才們多打聽打聽,再從明國找幾家商人便是!”

貝勒嶽托點頭道:“五叔說的有道理。明國商人極是財,得知與我國通能獲大利的話,定會不惜其!不妨著人多打探一番,應能尋著!”

睿親王多爾袞忍不住冷笑道:“範永鬥幾人皆是數代居於宣府鎮,因與明國邊將勾連切之故,方能出邊塞無阻;換做彆等商人,單是打通各種門路便須耗費數年,就算有人貪念巨財也難以與其比肩!這個辦法絕無可行之!”

禮親王代善附和道:“老十四說的在理!範永鬥等人一死,這條路算是徹底斷絕了,要想恢複千難萬難,還是想想彆的辦法纔可!”

皇太極對莽古爾泰和多爾袞的言行甚為不滿。

雖然現在仍是八王議政,但自己已經貴為大清皇帝,按明國例,其他人不管是誰,說話前必口稱聖上後方能發言。可自己的這些兄弟侄兒從來都是這般無禮,顯是並未將他這個皇帝放在眼裡。不行,以後要立一下規矩才,要讓他們懂得君臣之道。

鄭親王濟爾哈朗出言道:“睿親王所言雖偏頗但不能說不對,臣覺得張家口堡這條路子暫時指不上了,現下唯有從錦州那邊著手,讓祖家把這個擔子全部接過去纔好!”

皇太極滿意的頻頻點頭。

還是鄭親王知曉禮節,懂得上下尊卑,不像這幫莽漢一般魯無禮。

他開口道:“鄭親王所言甚合朕意,但若想徹底解我大清燃眉之急怕是要多費些本錢。祖家雖與我大清有所通往來,但無法與張家口堡相提並論,更兼其雖首鼠兩端,可究竟是明國高,心下會有所顧忌。可眼下這形,也隻能暫時依靠他家。要挑個能說會道之人前往纔可,且要攜以重賄,祖家貪財之名眾所周知,朕會自務府庫中選取珍寶與之!”

既然議定瞭如何解決此事,那就是挑選合適的人選問題了,最後眾人議定由已故額駙李永芳之子,一等子爵李率泰前往錦州麵見祖大壽,促請祖家暗中幫忙,解建州一時之困。

兩邊鋒多年,明著是對手,但暗地裡互有勾連。雙方曆次戰鬥中,有很多遼東明軍被八旗俘獲後加了漢軍旗,尤其是一些級彆較高的將領,數代在遼東軍中打拚,人脈很廣。他們得到主子的授意後,用金銀暗地收買賄賂原先的同僚,以換取一些重要報和資。

遼東將門的頭頭對這些事都是睜一眼閉一眼,他們雖無直接通敵之意,但對八旗的坐大也是樂見其

正是因為有了後金這個禍患在側,遼東軍閥纔有了發財的藉口和門路。

祖大壽兄弟幾個在錦州的豪宅遼東人誰不知曉?裡麵的奇珍異寶、名花異草都是從哪裡來的?不都是以種種藉口手問朝廷要來銀錢後置辦起來的?

要是後金覆滅,祖大壽們從哪裡弄到一年幾百萬的糧餉?

更何況還有那些私底下的手段了。

祖家、吳家門下都有投靠他們的大商人,經銷的商品基本都出自建州地盤上,若非這些將領允許,建州的貨能來到大明境

其實遼東將門這些行舉和範永鬥等人並無二致。唯一的區彆就是,他們還知道有皇帝,有朝廷,不敢明目張膽的給建奴提供資上的幫助。他們手下的商人可以用低廉的價格從建奴那裡購得皮之類的特產,然後運到關加價幾倍後賣出,但還不敢運回鐵料、糧食等資出售給建奴。

注意,是不敢明目張膽,至於小規模小批量的輸送各種資的行為並不罕見,因為建奴對這些急需的品出價相當的高,在數倍的利潤麵前,被背後之人默許的走私之事時有發生。

議定和錦州聯絡的人選後,眾人繼續商討阿濟格敗北之事引發的後續事宜。

阿濟格兵敗一事北還後,極言明軍火之犀利,大炮之威勢,陣容之嚴整;聲稱之所以兵敗,並非自己無能,而是昌平明軍火之威遠勝從前,此明軍不除,實乃八旗之大患。

阿濟格的話引起了皇太極等人的警覺與重視。

在阿濟格以及阿泰、傷的譚太等人的描述中,這次擊敗他們的明軍與原先的明軍截然不同。雖然總數也就一萬餘人,但戰力十分可觀,其所用之火銃似較原先明軍使用的程更遠,對八旗的步卒衝陣威脅非常大,原先的盾車對銃子的遮蔽作用已經非常微弱。

皇太極等人對此事已商討過數次,但並未想到有效的應對之策。

但此事事關重大,必須要儘快想法解決纔可。

皇太極開口問道:“禮親王,大雪之前,正紅旗從喀爾喀蒙古部帶回多人馬?”

對付明軍銃手的最好辦法就是用大騎兵衝擊,而建州真本是漁獵民族,雖然也有銳騎兵,但人數過,平常與明軍手多以重裝步卒打破明軍陣型,然後輔以騎衝殺為主。

要想以大隊騎兵衝擊的話,隻能想法從蒙古各部召集大量的騎兵。

為了對付將來會再次手的這明軍,皇太極下令正紅旗出二十個牛錄的人馬,對附近喀爾喀蒙古冇有臣服的部落展開攻勢,收服更多的蒙古騎兵為己所用。

代善答道:“此次統領冷格裡率二十個牛錄西征喀爾喀,共獲牛羊牲畜兩萬餘頭,人口五千餘口,年兵丁兩千餘人可編伍。”

皇太極皺眉道:“兵丁還是太。現下已冬,這大雪會一場接上一場,道路已無法通行;等來年開春雪化之後,鑲紅旗、正藍旗、鑲藍旗都要遣重兵向西,喀爾喀部、漢部、科爾沁部不服八旗者都要征剿一邊,要多擄人口,蒙古八旗就要派兵參戰!”

嶽托等人應下。

皇太極繼續道:“朕會讓豪格率軍往北,去林子裡多捉一些生真來,趁著貓冬,各旗要加打造兵箭隻,明年西征之後,積蓄力量,後年朕要駕親征明國,定要將昌平那隻明軍滅掉,不能使其為我大清的心腹大患!”

莽古爾泰接話道:“可打造兵箭隻的鐵料並無多,俺旗下糧食也已不多,錦州祖家之事須乘早,咱八旗這半年可是啥都缺,有金銀都花不出去!”

沉默半天的多爾袞開口道:“祖家也不行,還得去打糧才!朝鮮有糧,俺們兩白旗願意遣人去朝鮮走一遭!”

皇太極點頭同意:“睿親王之策可行!兩白旗遣將朝後不要打糧,朝鮮銃手甚是銳,尋機多抓一些回來,火藥銃子順便多拿一些!”

多爾袞點頭應下,眾人眼見再無他事,便各自散去回了各旗。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