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崇禎八年 第151章 愁城

《崇禎八年》 第151章 愁城

揚州城的兩淮都轉運鹽使司衙門二堂中,都轉運使胡亭路和巡鹽史宋思章正在商議淮安一事應對之策。全本小說網()

胡亭路坐在椅上著臉苦思對策,宋思章則是在對麵唉聲歎氣。

淮安提舉司被錦衛一鍋端掉,兩人都嗅到了危險的氣息。

在接到楊瑞有關私鹽過境傾銷一事的報告後,雖然他和宋思章聯名給朝廷上本,但心裡本冇當回事。

在局中的他和巡鹽史宋思章的判斷一樣,都認為這是京師中有人眼紅淮鹽巨利,妄圖手進來從中分一杯羹。

這種舉在他看來非常可笑。

就算對方有天大的背景,可若想在鹽商早已打通上下所有關係的江淮一帶火中取栗,結果肯定是費儘心思後鎩羽而歸。

想從富甲天下的鹽商手中搶錢,這是想搞事啊?鹽商們怎會答應。

胡亭路上本之後,把幾名關係切的大鹽商召集過來,故意把訊息給他們,並表示自己除了上奏朝廷,從上麵給對方施加力之外,還準備召集幾巡檢司的鹽丁出馬,用武力給對方一個迎頭痛擊。

鹽商們聽到訊息後,個個都是驚怒不已,心下都在暗自琢磨,這到底誰這麼大膽子,敢在虎口奪食?

在得到轉運使大人的方表態後,鹽商們都是承不已。紛紛表示將會出錢出人,聽從大人安排,不管對方背後是誰,都要將其連拔起,以消後患。

冇過幾日,聚居在揚州和淮安的鹽商們便得到了相關訊息,胡亭路家的門檻都快被踏破了,鹽商們爭相前來拜訪,以真金白銀的形式表達對胡大人義舉的支援,表示這些銀錢是給巡檢司鹽丁緝拿私鹽的賞錢,請胡大人代表府發放賞銀,用以提高鹽丁們的士氣。

Advertisement

這些話都是場麵上的說辭,如此多的銀錢到底給誰,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結果鹽丁還冇聚集起來,胡亭路便已收下了鹽商們的厚大禮。

就在大家熱高漲之時,楊瑞和黃燦在揚州的家便被錦衛抄了。

當仆從回報說錦衛將楊、黃二人家產掃一空,連同兩人的家眷一併上船離開揚州時,胡亭路預到事不妙。

原先認為的私鹽過境的猜測看來是錯了。這次絕不是私鹽傾銷的小事,而是針對整個兩淮鹽業而來的一場謀,轉運使司更是首當其衝,對方像一頭藏在草叢中的惡狼,不知何時便會竄出來狠咬一口。

要是對方想侵占兩淮鹽業,胡亭路倒是抱著一種無所謂的態度。

因為隻要有人蔘與進來,為管著這棵搖錢樹的主人,他都不了好

就跟當初的徽商想參與兩淮鹽事,與經營多年的山陝鹽商競爭市場時發生的事彆無二致。

手握主導權的轉運使了雙方正想結的對象,吃了這頭吃那頭,不管誰勝誰負,轉運司衙門上下都是撈足了好

但當時雙方一是用各自在朝堂的關係,讓朝廷大佬出麵說清,二是花費重金收買使司員,並未用武力解決問題。

這次明顯不同的是,對方不知是哪路神仙,竟然能使衛出馬,難道是皇室中人?

衛這個龐然大的參與,讓胡亭路到了切的危險。

胡亭路當初走通的是當時的首輔周延儒的門路,他和周延儒乃是姨表親,周延儒要喊胡亭路一聲表兄。

在周延儒崇禎二年當上閣首輔後,萬曆四十一年就中了進士,但一直在中下層徘徊的胡亭路纔算是鹹魚翻,一路躍升,於崇禎四年謀得了這個從三品的差。

崇禎六年周延儒被溫仁擺了一道,崇禎一怒之下將其罷相趕回老家之後,胡亭路一度擔驚怕,生怕被表弟的仇人給攆下位去。

但溫仁由於威資曆不夠,為人損之故,一直忙於和朝中重臣互相攻盰,冇騰出手來收拾胡亭路。並且周延儒在任時為人不錯,朝中大臣還念著他的舊,加上胡亭路年節之禮都送的很厚重,所以纔在這個位子待了下來。

隨著自己的家產每年以驚人的數量增長著,胡亭路在誌得意滿的同時,也產生了早日致仕歸家的想法。

他倒不是怕被皇帝或朝廷清算。因為整個大明場風氣都是如此,誰有本事誰使,在什麼位子上撈什麼樣的錢,這已經為了一種潛規則。

就算被政敵攻擊,被迫致仕,但家產也不會到任何影響。

年近六旬的他多年來過著紙醉金迷的奢華日子,已經時常到倦怠,並且這兩年他覺得皇帝和朝廷好像有了新的變化,何種變化他不知道,但直覺告訴他,場的風向變了。

該收手時就得果決一些,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再收鹽商幾筆孝敬就夠了,胡亭路心中時常暗想道。隻要子孫後輩不會出現敗家子,他在任五年到手的銀錢,足夠數代甚至十代花費的了。

偏偏就在此時,一場突如其然的變故從天而降。

現在胡亭路隻想著能儘快解決掉這個麻煩後,堅決上本乞骸骨回家養老。隻要平安致仕就算安穩落地了,朝廷還冇有秋後算賬的風氣。

宋思章的唉聲歎氣讓一直在思考辦法的胡亭路心煩意,但兩人現在是一條繩子上的螞蚱,所以他還不能發作對方。

於是他忍著怒氣開口勸道:“文華何須如此!適才你我所議,不過是往最壞去想而已,此事遠未到你我之絕境,此刻要做的便是如何應對罷了。彆忘了,那幫鹽商也不是善與之輩,現下有人打上門來,他們豈肯善罷甘休?”

宋思章崇禎四年會試中的二榜,被分到吏部觀政一年後便去了督察院,前年走通關係謀得此位,這幾年來也是迷醉在了江南這個溫鄉裡。

聽到胡亭路的話後,坐在椅子上的他子前傾,盯著胡亭路開口道:“老大人,你覺得在錦手中,楊瑞與黃燦還能守口如瓶不?此二人要是胡攀咬,錦貪婪如狼,豈會就此收手?鹽商門路再廣,可僅限朝堂之上,錦親軍豈是鹽商所能左右!你我說不定將來與楊、黃詔獄相會也!”

除了平時鹽商的孝敬以外,他這幾年也收了楊瑞、黃燦不

雖然賄是大明場都知道的,可要是上麵真要追究,那可就很難善了了。花費重金打點關係,然後罷致仕算好的,那還是說被朝廷置的結果,文臣之間都會給對方留有餘地,以免將來自己也有那一天。

可這次卻是錦衛繞開朝廷親自出手,很可能已經是上達聖聽,那結局就可想而知了。

胡亭路也是一籌莫展,周延儒倒臺已經三年多,他在朝中並無其他依仗,現在就是再多銀子找不到門路送出去,何況也想不出誰能在錦衛中說的上話。

二堂的氣氛十分凝重,想到可能的後果,兩人都陷深深地絕之中。

宋思章忽然打破沉默,開口問道:“老大人,程芳、汪甫他們幾個是何說法?除卻前幾日納銀助餉鹽丁之外,對淮安提舉司一事可有應對之策?”

宋思章口中的程芳、汪甫幾人,皆為日常與胡亭路來往甚之徽州籍鹽商,個個都是家資數百萬,遊廣闊之輩,在江南場中名聲甚響。

除了轉運使司這種直管衙門外,程、汪幾人與南京守備太監、南京守備武臣、南京兵部尚書、應天知府等手握實權的巨頭也是切,在江南一帶不管是發生何等事端,這幾人都可用關係解決掉。

山陝鹽商雖也鉅富甚多,但其本鄙不堪,言行舉止魯直率,很不符以風流才子自居的胡亭路的口味,所以除了年節孝敬以外,胡亭路與其來往不多。

徽商大多從小族中私塾讀書,向來以文雅自詡,其行舉已與文人一般無二,故此更得胡亭路歡心。其家中的幾名貌的揚州瘦馬,也都是徽商相送,兩下日常來往頻,相互之間引為同類。

胡亭路點頭回道:“本昨日已知會程、汪幾人,程芳已遣府上管事連夜攜重金前往南京,拜訪守備太監張彝憲張公公,以及南京守備忻城伯趙伯爺等人,促請幾位上用與聖上及宮中的關係,把此事消解開來,若最終能事,你我可得深啊!”

宋思章聽完後略微鬆了一口氣,這幾個徽商還真是飽讀聖賢書的仁義之輩啊,值此非常時分,能仗義出手相幫,自己真要承人家一個天大的人

要真是能說張彝憲出麵,此事說不定還有轉折的希,因為宮中的太監與錦衛還是關聯甚的。

張彝憲為司禮監秉筆出,朝會時都要站班朝堂,而廷諸人與錦衛都指揮使都如皇室家仆一般,日常有所集也是常有之事。

胡亭路與宋思章猶如溫水中的青蛙,尚不知釜底的大火眼看就要猛烈燒灼起來,所有的希冀和幻想都了一場奢

其實他倆的這些行為都是場多年來形的慣例,要關頭就要四拜門求助,以期貴人相助渡過難關。

大家都是這樣去做的,並且往往最後都能益,就算定罪,罪責也會減輕很多。

殊不知這次是一個鐵了心要拿他們下手的狠主,就是找出天王老子說也白搭。

胡亭路和宋思章現在猶如三歲小兒,懷抱巨金行於鬨市,下場可想而知。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