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一出,京師所有衙門的風氣為之一新,懶政怠政的惡習頃刻間幾乎全部消失。在廠衛的嚴格監督下,拖延推諉的政務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地方上報朝廷的大事急事都會迅速彙總到上文案上,然後再上報閣理。
不積極也不行啊,要有什麼錯被在衙坐記的廠衛記錄下來,不是年末的那三十兩鉅額獎金冇了,甚至可能會危及到飯碗。好容易盼到高薪這一天,再把金飯碗丟了,那自己家人還不得罵死啊。廠衛坐記之所以容易監督這些吏員,是因為一切往來文書都要登記在案,廠衛們隻需每日下值時驗看文檔就可。
閣諸人在此次加薪中得到的實惠更大。
溫仁作為首輔,按正一品領取俸祿。月薪定在兩百兩,養廉銀一千兩。
王應熊、張至發等人按從一品待遇,月薪一百五十兩,養廉銀八百兩。
溫仁已是六十幾歲的人了,平時走路都是踱著步,顯得穩重,也更有威。
以清廉自居的他,平日下值回家都是大門閉,基本不見外客,好做出一個拒不賄的姿態。
時間久了,清廉倒是清廉了,但日子也過的不如其他大臣寬裕。
因為冇人送禮啊,你不是清廉孤臣嗎?那還要銀子乾嘛?
為此老溫冇挨家中妻兒的埋怨:你看看人家某閣老,起居八座,家中奴仆群,隔三岔五就在家宴請賓朋。家裡的小妾都帶著全套的金飾,出門後跟著一群婢。你再看看咱家,老爺你的轎都用了好幾年了,也不捨得花錢換個新的,上下值路上多寒磣啊。
老溫是有苦自知,隻能甩下臉來罵一聲,然後溜到書房看書去了,因為他心虛了。
這麼多年的首輔,為了在皇上眼裡落個孤直清廉的形象,自己忍痛拒收了多人的重禮啊,為的不就是保住首輔的位子嗎?
平時的年節之禮,也隻有幾個他的鐵桿親信相送。而王應熊等人家中,一到過年過節,門口送禮的都排長隊。
溫仁有時也後悔,自己這是圖的什麼?
當不就是為了讓家人以及親朋好友都沾上嗎?現在倒好,一個首輔,日子過得也就比尋常富戶稍好一些而已,因為冇錢啊。
冇想到聖上開恩,居然一下子給了這麼大的恩惠,雖然不是給他自己,但他卻是所有員中薪資最高的一個。
俸祿一年就能拿到兩千四百兩,外加一千兩養廉銀,不僅是家中陡然變得寬裕無比,更重要的是那份榮耀,整個大明就他的俸祿最高!誰能比得上?
轎陳舊,不好看?換!立馬換最新款,東有暖爐,夏有冰盆那種!
人家小妾都帶金飾?買!全套的金飾,最流行那種款式,買兩套!這下該不會嘮叨了吧?
老溫現在走路都是疾步帶風那種,整個人都變得神抖擻,聲音也變得洪亮無比,平時不假辭的冷臉也帶上了些許笑意。
這次加薪帶來的效果立竿見影,並且會造較深層次的影響,人心安定是最大的好。
位居深宮,京師便是自己的大本營,也是整個大明的大腦和中樞,不管是軍心民心還是心,必須要穩,士氣必須要提振。
算下來,這次不過是每年多支出二十幾萬兩銀子就是了,但卻基本消除了衙門中諸多陋習,這些行為產生的本都是因為兩個字——銀子。
關鍵是如何讓現在這種好的風氣持續下去,而不是大家三分鐘的熱度,看來有效的監督和個人利益缺一不可。
隻要能花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區區二十萬兩銀子對於現今財大氣的崇禎來講,真不是什麼大錢。
隻要兩淮鹽場的問題得到解決,那就意味著白花花的銀子,黃澄澄的銅錢滾滾而來。
要不要給戶部也分一些呢?侯恂那張苦瓜臉現今雖然略微改善一些,但還是整天皺的。每次看到他那張滿是階級仇恨的老臉,自己都恨不得上去用腳踹到他。
算了,六十多歲的人了,還要每天應對各地要錢要糧的本子,也確實難為他了,到時適當允一些給他也罷,總不能眼看著老頭愁死吧?
既然想到兩淮的事來,那就抓辦了吧,這一年多花出去二十幾萬兩,兩淮鹽提舉司說不得一下子搞回好幾個二十萬呢。
可彆小瞧級彆不高的員,要是在要的位置上坐久了,家產不見得比某些高,小鉅貪也不是什麼新鮮事。
拿下兩淮鹽提舉司後,兩淮鹽場就了囊中之,單單淮北十幾個鹽場以及倉裡儲存的食鹽就是一筆大財。
可惜的是大鹽商們都聚集在揚州府居住,無法捎帶著以勾結匪盜,據朝廷之利為己的罪名查抄幾家,那可就發大財了。
要是同樣拿出和範永鬥等人一樣的八家來比的話,鹽商們的家產能甩範永鬥們好幾條街。
鹽商奢華到什麼程度呢?
舉個例子。
某姓鹽商在花園中建造了一座廳堂,用來宴請貴客時使用。整個廳堂全部用木頭打造,包括裡麵的所有傢俱。
木頭建造不是很平常嗎?這有什麼奢華的?
是,木頭建造是平常,但人家全部用的是金楠木!
在後世楠木被喻為一寸金一寸金,而在現下的大明,其價格比之後世毫不稍遜,寸木寸金的確名副其實。
從雲貴大山深找到楠木,砍伐後順水漂流下來,再用船拖著來到江南,然後解開木頭,徹底晾乾後再打製傢俱,這中間的花費足以讓本就稀的金楠更加昂貴。
用金楠木打造一座廳堂,那得花多銀子?
這個就不知道數目了,但大上十幾萬到數十萬兩是有的。
能花幾十萬兩造一座廳堂,隻為了自己樂,可想而知這家底有多厚吧。
後世的福布斯富人榜上,恐怕也冇幾個捨得這樣做吧。有人算過,明朝時一兩銀子的購買力,相當於一千元人民幣,花一兩億隻為建造一座廳堂,真是冇幾個人能做到。
反正崇禎乾不出這樣的奢靡之事來,雖然貴為一國之君,名義上富有四海,可實際確是剛從苦日子裡熬出來。
何況就算再有錢,崇禎也不會吧前花到這上麵去,不值得。
把鉅額資金投到改善民生上去,比如修橋鋪路,扶危濟困之類,不比搞死強嗎?都用錢來造昂貴的房子,那其他商品流通需要的銀子去哪找?
現在至京師一帶各方麵都非常穩定了,從宮裡到軍隊再到民間都是人心思定,現在又加上了員群。各種舉措下,崇禎的威已經悄然樹立,接下來就是讓人們慢慢消化吸收吃下的營養餐,潛移默化中改變一些痼疾重癥。
為了讓善政更多的惠及到普通百姓,在崇禎的有意蠱下,懿安皇後和周後以及田貴妃、李淑妃等人出資,在南城北城分彆建立起了兩所規模頗大的養濟院。原先的養濟院早已荒廢坍塌,並且周圍的民居將其侷限在小小的範圍,所以並未在原址修建。
養濟院古已有之,太祖建立大明之後,將這一製度發揚大。
“使各鰥寡孤獨廢疾不能自存者有所養”便是養濟院的基本原則,大明鼎盛時期,幾乎每個州縣都建有養濟院,當地府士紳出資捐輸,購買糧食等生活資,以供其正常運轉。
但隨著數年來局勢的盪不安,北地政紀廢弛,常人都難以得活,誰還顧得上他人。因而江北的養濟院逐漸荒廢,同時也伴隨著無數慘劇的發生。
現下想大規模恢複各地的養濟院是不可能的,能讓平常人有口飯吃都很難做到。
但總不能眼睜睜看著那些孤苦無依之人病而死吧?作為一個穿越者,從小便以人道主義是人類最基本的良心為準則的崇禎無法接。
現在手頭既然寬裕了,就不能讓人間慘劇在自己眼皮底下發生。
在一次用膳時,崇禎無意中提及錦衛的一份報告,其中一就專門描述了京師中這群無助之人的慘狀。
人類之所以組建家庭,不是為了傳宗接代,更重要的是尋找依靠。在自己遇到重大挫折需要幫助時,有親人可以陪伴左右,哪怕不能提供彆的幫助,但心理上會有更多的安全。
這些因為各種原因從而無依無靠之人,生活如在地獄裡一般。
平日缺食是常態,尤其是生病之後,隻能在神誌清醒的狀態下,伴隨著巨大的恐懼慢慢消亡。
更難熬的是到了冬日,寒迫之下,死亡便是最好的歸宿。順天府的差役每天都要用車將大批凍而死之人推出城外,找一荒僻之所扔掉。
這些並非逃難來的外地人,而是京師本地人,鰥寡孤獨廢疾者!
周後聽到丈夫說到這些後,忍不住垂淚不已,連飯都不吃就起回了臥房。
第二日,周後便去了懿安皇後居所,將崇禎所言一一相告,張嫣也是不落淚,於是便有了個人出資修建養濟院的想法。
周後將幾人的想法告訴了丈夫,崇禎立即表示堅決支援,並極力誇讚周後等人的善心善行。並大方的表示,名義上是周後等人出資,但實際所耗都由自己承擔便可,包括以後養濟院運轉所需,皆由帑負擔。
在朝野一致好評下,周後等人出資三萬兩銀子,由工部派員督建,順天府負責雇傭民夫的養濟院正式開建。
由於有母儀天下的皇後帶頭,再加上皇帝剛剛給大家大幅提高了薪資,許多勳貴文臣府上的夫人也紛紛捐輸錢糧。
樂安公主府、武侯府、宣城伯府等勳貴府上,以及溫仁為首的朝重臣府上,也你一千兩我兩幾百的爭相捐輸。這也讓崇禎不由暗自歎,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之視君如腹心,古人誠不欺我啊!修建養濟院本是應有之意,冇想到卻讓本就各懷心思的君臣之間產生了難得的集,這也算投桃報李的一種表現吧。
我的接檔存稿文《重生之公府表小姐》[11月17日開坑,男主忠犬甜寵偽表哥] 現代女法醫曲明姝穿回北宋,嫁給神童狀元晏子欽,從此: ①大忽悠屬性全開,把小丈夫騙的近不了身還團團轉。 ②法醫金手指全開,小丈夫一改高冷臉,五體投地求指教。 ③歷史金手指全開,知道大體走向,規避官場風險。 當①②③都做到時,明姝驚恐地發現,小丈夫長大了,賤笑著磨“刀”霍霍向媳婦…… 曲明姝曾對天許愿:“請神賜予我一個像霍建華一樣盛世美顏,像孫楊一樣八塊腹肌,像花滿樓一樣溫柔儒雅的男子。” 于是,她收獲了一枚像霍建華一樣老干部,像孫楊一樣逗比兒童歡樂多,像花滿樓一樣“目空一切”的晏子欽。 曲明姝:?????? 作者有話說: 0. 排雷:男女主十五歲結婚,但最開始一段時間什麼也沒發生。女主吐槽帝。部分尸體描寫不適宜用餐時間觀看。女主內心狂野,外表矜持。男主技能點全加在讀書從政上了,缺乏生活常識。 1. 本文半架空北宋,作者希望盡量貼近歷史,法醫部分查了資料,但是沒有十分的自信,所以謝絕考據,謝絕追究法醫相關描寫的真實性/(ㄒoㄒ)/~~ 2. 如果喜歡這篇文,請收藏吧!作者謝過了,小天使們能收藏對作者來說就是很大的激勵了! 3. 作者小窒息,謝絕扒榜! 4. 作者愛你們~~~留評隨機發紅包~~~
宋微景來自二十一世紀,一個偶然的機會,她來到一個在歷史上完全不存在的時代。穿越到丞相府的嫡女身上,可是司徒景的一縷余魂猶在。
【甜寵+病嬌】為了活命,盛暖要穿越不同世界,扮演作死炮灰,拯救最黑暗的反派,他們冷血偏執心狠手辣,談笑間伏尸百萬,揮手間舉世覆滅,握著炮灰劇本的盛暖很慌……后來
一覺醒來,穿越古代,成為被打入冷宮的皇家棄子。囂張跋扈的奴才,陰險毒辣的妃子,冷漠無情的帝王……楚嬴劍走偏鋒,好不容易掙脫冷宮枷鎖,轉眼又被發配到邊疆苦寒之地。什麼?封地太窮,行將崩潰?什麼?武備廢弛,無力抵擋北方賊寇?什麼?朝廷不予援助,百姓要舉家南逃?危機環伺,人人都覺得他已窮途末路,然而……不好意思,忘了自我介紹,哥前世應用科學專業畢業,最強特種兵出生,種種田,賺賺錢,打打仗,還不是手到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