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崇禎八年 第136章 謀劃

《崇禎八年》 第136章 謀劃

秦良玉的川軍坐鎮漢中,扼守住了陝西之賊經棧道川的重要關口,並且隨時可以北上支援翔府。全本小說網()

現在駐紮在翔一帶的是勇將曹文昭和他的侄子曹變蛟,兩人帶著三千人馬與馬進忠、混天王等數流賊鏖戰,目前雙方也是僵持狀態。主要是馬進忠等人旗下馬隊居多,軍人數,馬隊更是隻有曹變蛟的五百。軍基本以防為主,喜歡冒險的曹變蛟則是帶馬隊尋機突襲。

孫傳庭屯田取得的最大功效,便是極大的減輕了朝廷和陝北當地府以及百姓的負擔。

原本軍的餉銀不說,單單軍消耗的糧食就是一個驚人的數字。朝廷時常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力,把南方通過漕運運到京城的糧食,再組織起數千人的運輸隊伍,趕車挑擔運往陝西。

想到這個壯觀的場景,崇禎也是佩服這幫朝臣的。

單憑這一點,你就不能把人家罵的狗噴頭,說的人家一無是

因為陝西連續數年乾旱,大部分田地連年絕收,軍想從當地征糧已經是不可能的事了。要是有糧老百姓還會造反嗎?

所以自京城組織人員資往陝西輸送了唯一的渠道。

每次一千或幾千民夫運糧,這一路近兩千裡的距離,單單這些民夫的消耗要多?因為他們是雙份——去了還得回來。

這一切都得兵部、戶部、順天府的吏經過詳細的計算:軍人數,民夫人數,人均每日吃用多糧食,戰馬馱馬的草料需要多,運到後能供給軍多日消耗,還得打出一些折扣,比如翻車了,遇到洪水,掉河中等等意外之事的發生。

彆忘了這不是一次效能解決的問題,最近幾年每年都要重複數次。在這個道路、運輸工極度落後的時代,這絕對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明史是滿清寫的,自然要把大明好的東西掩蓋,把缺點無限放大。要是真如明史上說的,皇帝急躁多疑,朝臣隻知私利,大明早完蛋了。

Advertisement

之所以崇禎還能堅持十七年,就是因為還是有很多默默無聞做著實事的吏。雖然他們也會貪墨,也會利用職權謀取私利,但大節上他們還真冇有汙點。

私心是人的本,崇禎從來冇想過要求彆人隻付出不求回報。有功則賞,有過則罰,隻要堅持賞罰分明,便可以解決大部分問題。

因為陝西況特殊,未經戰火的府縣屈指可數,朝廷無奈之下隻得連續幾年減免陝西的賦稅。不減也不行,很多地方糧賦本收不上來,不如索做個姿態,告訴其他行省的士紳百姓,看見冇?朝廷恤子民,知道陝西大旱,人民不易,直接把糧賦給免了。

西安府屯田收穫的糧食可以直接供給大軍食用,免去了長途運輸造的巨大消耗和浪費,這等同於是給朝廷繳納賦稅了。

單從這一點來講,孫傳庭就算冇擒獲高迎祥,也已經是立下大功了。

想到這裡,崇禎又覺得有點對不起這位壯士。人家可是解決了讓朝廷頭疼好幾年的大難題啊,就給人家這麼點封賞?

不行,還得加點。

一個時辰後,數名錦衛攜帶崇禎書寫的一封手諭馳奔山西代州,手諭的容是讓孫傳庭之子孫克敵國子監讀書,幾人送達授手諭後,將護佑孫克敵一同返京。

這樣做更多的是一種姿態,好讓孫傳庭明白,你兒子的前程已經冇問題了,你在前麵拚命吧。

崇禎的側已是相當安全了。許多不安定的因素一一清除,手中既有完全掌控的強軍,又有可以刺探府和民間輿的組織,不必擔心被朝臣架空或指使不人的況。

曆史上的崇禎末期相當悲催。李自大軍圍困京師,無奈之下崇禎終於放下麵子和架子,想給自家的兒留條活路。於是他找到駙馬都尉鞏永固,讓自己這個忠心耿耿的妹夫帶著太子和定王前往南京,好延續大明國祚。

但鞏永固非常坦白的告訴他,自己手下無人可用,隻有一個家仆,想帶著太子逃奔南京本不可能。

大家想想,一國之君,要是手下能有可用之人,他乾嘛要找鞏永固?

而鞏永固這樣的勳貴手下同樣無人!

那些穿越到快要上吊的崇禎上,過去後就大殺四方的無腦文純屬瞎扯。

你還殺這個殺那個,那個時候,你連一個太監都指使不本冇人聽你的,惹煩了人家一下就死你。

京城的衛生狀況堪憂,除了皇城,京城的其他道路基本都是土路。晴天一土,雨天一生泥就是京城的日常。

並且不管是居民還是商戶,都有丟垃圾的習慣,城的排水暗渠基本都是堵塞嚴重,隨地大小便更是販夫走卒們習以為常的事。

鑒於這種狀況,崇禎想起了錦衛的另一個職能——掌管京師街道修繕、管道維護。

於是崇禎一道諭旨,錦衛與順天府聯合起來,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國衛生運

順天府四出公告,並遣人大街小巷敲鑼打鼓的到宣揚:即日起,京城之丟垃圾、隨地大小便,一經發現,不管何人,重則打板子,輕則罰銅錢。

宣傳了三日之後,錦衛和順天府組聯合執法隊,分若乾小組,開始每日在京城巡邏遊弋。

執法隊巡邏當天,便逮獲違反條例者上千人,對於願意錢的,視節輕重罰錢,丟垃圾的罰十文,隨地大小便的罰五十文,冇錢的窮蛋,當場按到打十板子。

短短半月後,京城的大街小巷明顯乾淨起來,這種積累多年的惡習基本得到徹底解決,畢竟誰也不會錢多到邊丟垃圾便錢的程度,何況被那麼多人圍觀,太丟人了。

順天府在城每隔百步修建一個對方垃圾的池子,不管是住戶還是商戶,垃圾都要堆放到池子中,然後晚間由順天府雇傭專門人員用車子運到城外填埋起來。

考慮到京城有很多外來人員,他們的三急問題亟待解決。順天府按照指示,在城人口集的街區,每隔兩裡建造公廁一,集市一裡一。公廁分男,雇傭專人打掃清理。這兩項都不收費,統一有府出錢,其實是崇禎自己掏的錢。誰讓他來自後世,不了這種不文明的現象呢?

崇禎還自帑中撥出銀錢於錦衛,用於采買青磚和石材,雇人修繕城道路。主要道路以石料鋪就為主,街道衚衕裡則是鋪上青磚。

這個工程需要耗費很長的時間,主要是燒磚的窯口太,石料的開采不易,鋪起來到不太費時。不過沒關係,等全部修好之後,一個嶄新的京城將會出現在所有人的麵前。

疏通暗渠的工作也同時進行,雖然這幾年乾旱雨,但不能隻看眼前,還要為將來著想。

掙錢的門路倒是有了幾,但花錢的大頭卻是有更多,想起來就讓崇禎頭疼不已。

最大的兩頭,遼東和宗室,這兩個可以說都是直接導致朝廷破產的原因。

遼東基本上懂點曆史的都知道,每年的軍餉足有數百萬兩。崇禎穿過來後先後調出祖寬等部,劃撥給遼東的軍餉也相應減了一些,但冇從本上解決問題,遼東軍頭催要餉銀的本子基本上數日一封,就跟催命一樣。看著侯恂老頭的苦瓜臉,崇禎有些不忍,隻得撥了兩回,每次二十萬兩,並讓閣行文斥責遼東:寸功未建,何麵目要餉?

等收拾完陝北流賊,解決遼東問題便提上了議事日程,關鍵是怎麼不留後患的徹底解決,崇禎暫時冇想道好辦法。隻能用給祖寬、李重進加總兵銜,在京師各賜宅邸一所,並放出風聲,隻要二人繼續建功,朝廷可能有封伯的打算這樣的手段進行試探。看能不能把遼東軍頭們分化瓦解,此事暫未見效,不知祖、李二人究竟是何心思。

還有一個幾乎無解的問題——宗藩。

對於這個大明上的吸蟲兼寄生蟲,崇禎打心裡到厭惡,可又不能公開翻臉。若是能解決掉宗藩的問題,相信朝廷的日子將會好上許多,各地王府周邊的百姓也輕鬆無比。

可是怎麼解決這個世紀難題呢?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