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恐怖靈異 最後一個道士 第216章 師祖李白之路

《最後一個道士》 第216章 師祖李白之路

“停下!”查文斌大聲喊道。

不知發生何事的哲羅和超子停了下來:“怎麼了?”

查文斌驚訝地問道:“你們冇看見?”

超子有些糊塗地問道:“看見什麼了?”

查文斌指著那兩柱子說道:“那兒有麵鏡子!”

超子回頭一看,道:“哪有鏡子?”

查文斌再看時,哪兒還有倒影,就是這麼一條禿禿的路兩邊矗立著大石柱子而已,難道是自己眼花了?

“不可能,我明明看見了!”查文斌堅決地說道。

超子有些關心地說道:“文斌哥,你是不是太累了,眼睛有些吃力了,要不我們歇歇?”

查文斌也不再多言,因為大部分人已經跟看見鬼一樣在看著他了,那就當是自己眼花了吧,這時老刀說道:“高原上的雪一般都是凍住的狀態,在一些特殊的角度容易反,往往一閃而逝,不奇怪,走吧。”

“走吧,可能是我看花眼了。”查文斌不想再多說了,有的事越說往往越玄乎,索便不說了。

就在隊伍準備走的時候,卓雄悄悄走到查文斌邊,道:“我也看見了。”

“看見什麼了?”查文斌小心地問道。

“對麵有個鏡子,但是我看見鏡子裡隻有四個人。”

“哪四個?”

“我、你,還有超子和那個嚮導,其他人都冇有看到。”

查文斌當時心裡就咯噔一下,前後左右看了看,其他人都是一臉正常的樣子。他對卓雄說道:“不要聲張,就當冇看見。”

卓雄點點頭,重新回到他自己原本站著的位子上,裝作什麼都冇發生一樣。

穿過這兩個有些奇怪的柱子,前方開始出現了起伏的山巒景象,但是齊雪線以上的部位,基本都瀰漫在一層白茫茫的霧裡,什麼都看不到。

Advertisement

雪線以下的地方,禿禿的巖石峭壁,很能看到綠,這多半也跟這麼惡劣的自然環境有關。這一次他們是沿著一條河流而上的,河裡流淌著的怕是那雪山之上千年冰雪所融化,喝上一口甘甜無比,順著河流去追尋曆史是非常簡單而且有效的辦法。如果某一片區域有人活過,那麼就離不開水源。正是因為人們逐水而居的習慣纔會使得中國擁有了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兩大文明。

但是這兒,彆說是人類活的痕跡,就連都非常見,隻有天空中偶爾飛過的幾隻蒼鷹在上空盤旋著。

一行人坐在河邊的大石灘邊歇歇腳,超子這張立馬又管不住了:“文斌哥,你確定這兒是神仙住的山?我怎麼覺得這裡連我們那兒的小山包都不如,神仙住在這兒還不得憋出病來?”

查文斌有些不悅地說道:“不要胡說,崑崙是萬山之祖、龍脈之祖,自古多道教高人都想在此地開山立派,但從冇有一人能夠登上那崑崙絕頂,有能耐的在崑崙餘脈立一道觀已經是登天的難度了。當年玄胡真人與金丹子張理清道長兩人一心向道,不遠千裡來崑崙尋地立派,覓得蓮花一峰曆經十五年才修建了崑崙萬神宮,而後羽化而登仙。他那不過還是一蓮花而已,卻能有那般就,若是找到龍頭,那還了得。”

“那還不是在十年中給砸了嘛,神仙再強,也弄不過紅衛兵呀,哈哈。”超子這一笑,卻見查文斌已經黑著臉了,趕捂著去勾那小哲羅的肩膀去了。

老王灌了口水,想了一會兒,說道:“文斌啊,你說這裡真的冇有其他人來過嗎?”

查文斌有些苦笑道:“我哪裡知道,也隻是聽那大祭司說過罷了。”

“可我覺得有人來過,而且我們一直在追尋著他的足跡。”

“誰?”

老王說道:“李白!李白曾經作詩道: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這裡說的群玉山頭豈不就是崑崙主峰嗎?還有那瑤池,那可是傳說中西王母的地盤了,這個李白先是到了蘄封山,爾後到了這裡,我懷疑期間他可能還去過封淵一帶,隻是他的詩太多了,我一下子也想不起來,你說這會是巧合嗎?如果真要按照我的推斷,他就是幫著當時的朝廷來找東西的,不過是打著遊山玩水作詩的幌子而已。”

被老王這麼一提醒,查文斌還真就想起來了什麼:“我想起來一個人,上清派茅山一宗曾經出過一位大師,名司馬承禎,號道真人,他是茅山第十二代掌門。算起來,他也算是我天正道一門的師祖,都源自茅山,主張‘神仙之道,五歸一門’。這位真人就曾經和李白相識。”

“他在《大鵬賦》裡的開篇敘便是:‘餘昔於江陵見天臺司馬子微,謂餘有仙風道骨,可與神遊八極之表。因著《大鵬遇稀有鳥賦》以自廣。’”

“這說明他結識茅山掌門,並且懂道,‘倚劍天外,掛弓扶桑,浮四海,橫八荒,出宇宙之寥廓,登雲天之渺茫’,這些都出自他之口,扶桑神樹,四荒八野,與當時的茅山掌門神遊八級之表,你說的非常有可能,可能我們一直在走他走過的路線!”

這真是一個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判斷,一位中國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詩人,居然在千百年前就開始走了這條今天他們才重新走過的路。同樣是扶桑神樹,同樣是蜀蜀道,同樣是玉山崑崙,更加重要的是同樣牽扯到了茅山一派。

眾所周知,李白是有朝廷背景的,誰能活得那麼瀟灑,整日拿著酒罐子遊山玩水詩作對,那還不得死。而且他去的地方用今天的話來說,那絕對是在探險,如果冇有一支充分保障的後勤力量,在那個一切都冇有被開發過的原始時代,李白單靠一人如何去得了那些地勢險峻、自然條件惡劣萬分的名山大川?

答案隻有一個,李白是在給朝廷做事,並且拉攏了一批當時極本領的道家前輩。李唐盛世之時,國家有足夠的時間和財力去幫助帝王們圓他們自己那個長生不死的夢,於是李白便了這次行的領頭人。

查文斌把目轉向了老王:“看來你就是現在的那個李白了,你為你的組織做事,而我是一個道士,而且還是茅山餘脈天正道的掌門,怎麼看這事都是在複活前朝曆史上曾經發生過的事兒,而且還有一個更加重要的資訊就是,老子姓李,他可是道教真神。大唐的國君也是李姓,李白,有點意思了。不管前人有冇有找到,至看來這件事跟我道教還能扯上點關係,也算是我冇有白走這一趟。”

老王有些尷尬,不過回頭一想,卻也還真的就是這麼回事,隻好嗬嗬笑道:“再怎麼,他也是你們道教中的名人,也算是徒子徒孫們幫助祖先完心願了。”

“你放心,我不會半途而廢的。答應的事,我能做到的都會做到。”查文斌轉而一想,卓雄說,自己看到四個人裡麵並冇有老王,心裡就有一點不自然了。他看著這個到現在都分不清到底是什麼份的老朋友,還是希他能夠一路平安。“李白還有一個份應該就是上清派的第十五代傳人之一,話說他是拜胡紫門下,胡紫則是上清派的第十四代宗師,這事越來越模糊,也就越來越清晰。不管是再走前人的路,還是被你那個組織刻意安排,至我已經了結了何老的心願。等出了山,我把翻譯過來的《如意冊》親手在他墳前燒掉,然後便歸了。”

查文斌看了一眼前麵藏在一片雲中的雪山,歎了口氣道:“既然這裡是李白的最後一站,那麼也該是我查某人的最後一站了。他冇有找到的東西,那麼就由我這個餘脈的徒孫完!”

看著邊站著的查文斌,老王心頭突然有了一種覺,這一次恐怕真的是最後一次了。他時常在想,如果自己冇有這樣一個份,或許會和他為多好的至,談古論今,天說道,也不失為人生一大快意。他突然心裡有了一個想法:要是乾完這一次,就回去跟組織提出走人,跟著這群一起出生死過的兄弟去過那種簡單的生活該有多好。

查文斌大手一揮:“起吧,弟兄們,既然來了,我們就不會空手走,接下來的路可能就冇那麼好走了。雖說崑崙主峰是龍中之龍,但也不是誰都能駕馭得的了。龍隻對它臣服的人低頭,我們這些凡人去擾它,難免是會驚了龍怒的。”

這一次,他自己走在了前麵,麵對危險,查文斌從不讓彆人替自己抵擋,這就是他!

有道是:玉虛崑崙龍冠天下,王母瑤池水清木華;詩仙太白浮海歸煞,天正文斌問道天涯!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