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侯門醫妃有點毒 第176章

《侯門醫妃有點毒》 第176章

第176章 嫁

來的人是侯府大夫人邊的杜嬤嬤。

杜嬤嬤滿臉堆笑,進了花廳先給大太太張氏,謝氏請安。

接著說道:「我家夫人一回府,聽說了小玖姑娘將廚房打理得井井有條,賓客們對流水席都很滿意,極為高興。

這不,特意派了奴婢過來,先給小玖姑娘道一聲謝。

我家夫人說了,今日時間太晚,來不及準備。改明兒再給小玖姑娘,珍姑娘,珊姑娘分別送一份禮過來。這些天你們都辛苦了。」

大太太張氏笑呵呵的,先是朝謝氏瞥了眼,然後才說道:「大堂嫂太客氣了。小玖,還不快趕道謝。」

顧玖上前,「還請嬤嬤替我謝謝大堂伯母,我只是做了該做的事,當不起大堂伯母如此重視,還特意讓嬤嬤辛苦走一趟。嬤嬤一定要喝了茶再走。」

大太太張氏連連點頭,「杜嬤嬤喝茶。」

丫鬟上了茶,杜嬤嬤便坐下來說話。

說道:「小玖姑娘就是謙虛。我家夫人都說了,幸虧你事果斷,侯府才沒有在賓客面前丟臉。我家夫人還說,玫姑娘還得向小玖姑娘學習,凡事不要拘泥於形式,該變通的時候就不要遲疑。」

大太太張氏似笑非笑地看著謝氏,「還是大堂嫂有見地,弟妹,你認為怎麼樣?」

謝氏尷尬到恨不得找個地鑽進去。

剛還說顧玖丟了侯府的臉,結果人家侯府當家夫人就派人過來謝顧玖。

這不是打臉是什麼?

謝氏臉難看,語氣著不耐,說道:「大堂嫂說的自然有理。我乏了,先回房歇息。這裡就辛苦大嫂代為招呼。」

說完,謝氏也不管別人怎麼想,甩袖離去

大太太張氏挑眉一笑,搖搖頭,同杜嬤嬤說道:「嬤嬤喝茶。二太太也上了年紀,在宮裡辛苦了幾天,是該好好歇息。請嬤嬤不要見怪。」

Advertisement

杜嬤嬤瞭然一笑,說道:「大太太也辛苦了幾天,也該早點歇息,保重。奴婢還要回去覆命,就先告辭。」

「嬤嬤再坐一會。」

「不了,我家夫人還等著奴婢回去覆命。改日得了空再來叨擾。」

「芍藥,送送嬤嬤。」

芍藥領命,送走了杜嬤嬤。

大太太張氏同顧玖說道:「小玖,你家太太的脾氣你都清楚,說的那些話,你也別放在心上。」

顧玖抿了抿,說道:「大伯母放心,我這人很想得開,不會把太太說的話放在心上。」

「那就好。」

顧玖辭別張氏,回芷蘭院歇息。

杜嬤嬤回到侯府,面見大夫人小魏氏。

「小玖姑娘極為客氣,叮囑奴婢,一定要代謝謝夫人。」

大夫人小魏氏點點頭,「小玖這孩子,規矩上從沒出過錯。聽聞在宮裡幾天,還跟著嬤嬤學了宮規,如今這禮數上面越發周到。」

「夫人說的是。不過隔壁府上的二太太,瞧著一臉不樂意的樣子。似乎奴婢去之前,二太太正在呵斥小玖姑娘,怪罪小玖姑娘擅作主張,丟了侯府和顧府的臉面。」

大夫人小魏氏嗤笑一聲,「謝弟妹哪裡是擔心小玖丟了侯府的臉面,分明是擔心我們侯府怪罪,會牽連頭上,急著撇清關係。

那人,本夫人是真看不上,太小家子氣,又喜歡自作聰明,總是說一些不合時宜的話。」

杜嬤嬤說道:「本是妾扶正,自然不能要求太高。」

大夫人小魏氏冷哼一聲,「幸虧本夫人不用和謝氏做妯娌。只是苦了張弟妹,整日裡面對謝氏,怕是三天兩頭就要被氣一回。」

杜嬤嬤說道:「夫人說的極是。不過好在二太太和謝家斷了聯繫。倒是卻了許多麻煩。」

大夫人小魏氏冷笑一聲,說道:「謝氏若是不和謝家斷絕聯繫,侯府也得和謝家斷了關係。顧知禮好歹做了一件靠譜的事,把謝氏拘在家裡,不讓和謝家聯繫,防著同謝家一起作妖。」

杜嬤嬤說道:「只是委屈了小玖姑娘。好在小玖姑娘的婚事有了著落。奴婢還聽說,小玖姑娘的嫁妝,顧二老爺親自派人置辦,沒讓二太太手。」

大夫人小魏氏聞言,笑了起來,「顧知禮是活得越來越明白了,真是難得。

要是他年輕的時候也活得這般明白,也幹不出妾扶正的荒唐事

他就是目短淺,看著謝茂做了東宮屬,就迫不及待的將謝氏扶正。

結果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差點被謝茂給害死。希他吸取教訓,不要再幹出類似的糊塗事。」

被小魏氏主僕二人議論的謝氏,這會正在房裡發脾氣。

「侯府大夫人到底是什麼意思?是看我不順眼嗎?剛剛回府,就急不可耐的派人過來,還名其曰謝顧玖。這是在打我的臉。」

謝氏氣到表扭曲,拿起茶杯狠狠地砸在地上。

春禾急忙勸道:「太太息怒。侯府大夫人應該沒別的意思,只是派人過來道一聲謝。」

謝氏嗤笑一聲,然後厲聲呵斥春禾,「胡說八道。你真以為大夫人猜不到我們府上發生了什麼事嗎?

你真以為這個時候派杜嬤嬤過來,只是單純的道一聲謝嗎?

本就是派杜嬤嬤過來打我的臉。知道我定要教訓顧玖,所以故意派人過來,落我的臉面。真是欺人太甚。」

謝氏氣得口不擇言,狠狠咒罵了幾句。

春禾張,急忙去門口看了眼。幸好沒人。

要是剛才那番咒罵傳到侯府大夫人的耳中,麻煩就大了。

「太太,你先消消氣。事已經發生了,多想也無益。明日天不亮就要進宮,奴婢去打熱水,太太早點歇息。」

謝氏罵累了,癱坐在椅子上,額頭一的痛。

進宮一趟,添了一個偏頭痛的病。

謝氏額頭,估計是在宮裡沒歇息好,頭才會痛。

只是這痛,不甚厲害,卻又連綿不絕,讓人息的機會都沒有。

,加上一肚子火氣還沒消掉,真是暴躁得想要殺人。

這個時候,小丫鬟進來稟報,「太太,三姑娘來了。」

來做什麼?」

謝氏一臉不耐煩的樣子。

小丫鬟瑟了一下,小聲說道:「三姑娘說,有要稟報,事關白姨娘。」

一聽白姨娘三個字,謝氏頓時打起了神。頭不痛了,火氣也被了下去。

「讓進來。」

顧玥被請進房裡。

兒給母親請安?母親好些了嗎?」

謝氏招手,讓顧玥到邊坐下。

「你有心了。珊兒沒來,你倒是來了。」

顧玥下心頭的不快,說道:「這些天,兒沒去侯府幫忙,就是因為心裡頭惦記著母親,想替母親守著家裡。」

「哦?」

謝氏重新打量顧玥,長進了啊。

顧玥一副低眉順眼地樣子,「母親累了一天,原本兒不該在這個時候打擾母親,可是兒又怕耽誤事。啟稟母親,二姐姐今日替白姨娘請了兩位穩婆到府裡,鬼鬼祟祟的,也不知道做了什麼。」

「果真?」謝氏表一冷,盯著顧玥。

顧玥點頭,「此事千真萬確。母親可以派人去問門房。」

謝氏咬牙,「顧玖好大的膽子,竟然敢私下裡替白姨娘請穩婆。白姨娘見了穩婆,沒出什麼事吧?」

顧玥搖頭。

謝氏冷哼一聲,「白氏賤人,看來是坐不住了。如果一直安安分分,我自會給面。可偏要趁著我不在的時候作妖,那就怪不得我對不客氣。」

謝氏心裡頭轉著各種念頭。

白姨娘肚子裡的孩子,都說是男孩。

謝氏怎會樂意看著白姨娘順利生下孩子。

白姨娘本就囂張,要是有了兒子,豈不是更囂張。

顧玥不在乎白姨娘,白姨娘生不生兒子,都沒所謂。

在意的是顧玖。

「母親,二姐姐私自做主,為白姨娘請穩婆,此事定有蹊蹺。兒以為,應該嚴查二姐姐。」

謝氏蹙眉,「查什麼?」

「無論查什麼,此事兒以為,絕不能放任不管。否則下次二姐姐是不是要替白姨娘出頭,同母親打對臺。」

謝氏暗自點頭,顧玥說的有幾分道理。

「這件事,我再想想。玥兒,這回你做得很好,沒有辜負我對你多年的細心培養。若是你以後都能這般用心做事,母親就滿足了。」

顧玥突然哭了出來,無聲流淚,可憐得令人心疼。

對謝氏說道:「母親的教誨,兒一日不敢忘。過去是兒太過任,辜負了母親的良苦用心。從今以後,兒一定上進,不敢再讓母親失。」

「傻孩子,說這些做什麼。你只要記住,我對你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好。」

謝氏拿出手絹,親自替顧玥拭眼淚。

顧玥重重點頭,抱住謝氏的腰

兒知道,世上最心疼兒的人唯有母親。以前是兒太任,不知好歹,讓母親一次又一次傷心。兒後悔了,後悔醒悟得太晚,讓母親替了那麼多心。」

「好孩子!你能想明白太好了。」

兩人抱在一起,痛哭流涕。

兩人狠狠哭了一場,哭過之後,都覺彼此的更深了。彷彿又回到過去最好的時

謝氏替顧玥完眼淚,說道:「我不在府中的時候,你替我盯著白姨娘。」

顧玥點頭,「母親放心,兒一定盯死。」

謝氏笑了起來,「這些日子委屈你了,你先回去歇著。改日為娘和你好好談談。」

顧玥躬離去,又聽話又乖巧。

謝氏心頭安,顧玥還是有救的。

短短幾天,不知道顧玥了什麼刺激,竟然長進這麼多。

春禾也在恭喜謝氏,「恭喜太太,賀喜太太,三姑娘終於懂事了。」

謝氏笑了笑,「希是真懂事。」

謝氏決定再考察一段時間,看看顧玥的表現再下結論。

之後幾天,謝氏和張氏早出晚歸,每日累得手腳都在打

侯府這邊,賈氏停靈七日就要出殯。

出殯這日,賈家人來了,顧瑞的也恢復了。

顧瑞親自出門迎接賈家人,態度客客氣氣,卻了親近。

兩家人都很克制,不想在出殯的日子裡鬧起來,讓人看笑話。

賈氏沒有孩子,無人摔盆捧靈。還是顧瑞擔起了這個重擔。

生是我的人,死是我的鬼。我送最後一程,是應該的。」

顧瑞此舉,無人出言阻止。都說顧瑞和賈氏深厚,可惜賈氏沒有福氣。

顧玖也去送了一程。

賈氏的人生到此劃下了句號。

喪事辦完,眾人都累到在床上躺了兩天。

侯府送來了謝禮。

顧玖,顧珍,顧珊,三人一人一份。

謝禮很貴重,四匹綢,四匹緞,還有四匹棉布,以及珠花首飾。

青梅見到綢緞,棉布,很開心。

「又可以為姑娘做幾服。姑娘這段時間,好像又長高了些。」

「真的嗎?」

一聽說自己長高了,顧玖比什麼都高興。

剛穿越過來的時候,最怨念的就是自己的高和材。

經過近一年時間的調養,效是很顯著的。

顧玖收腹,好歹有了一點曲線

來王依。

丫鬟裡面,就數王依最高,目測應該超過了一米七。

顧玖和王依背對背比高,已經到了王依的耳朵上面。

哇,這是不是證明高已經從小矮子長到了一米六以上。

青竹說道:「姑娘這一年長高了許多。過去的服,穿著都短了一截。」

顧玖高興,來了興致,「青梅,將我去年生病時候穿的服拿出來,我得看看我到底長高了多。」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