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瑤衣 第142頁

《瑤衣》 第142頁

婆婆病了,有些話憋著不能說,帶著子料理著這個家,就怕一個晴天霹靂下來, 這個家散了。

“瑤, 你知道的,咱家是正經買賣,怎麼可能那些軍中的東西?還運?”胡玉娘一邊哭一邊說著。

袁瑤輕輕著對方的后脊,勸說著:“表嫂莫急,這件事府定然會查清的。”

胡玉娘紅著一雙眼:“說是這麼說,可這麼多天了,人在哪兒都不知道,怎人不擔心?”

灶膛里的火還在燒著,鍋里的水已經燒開。

袁瑤站起來, 拿舀子將鍋里的水舀進盆里, 氤氳的水汽模糊了的眉眼。

心中確定,姨丈是不可能打軍中資主意的, 那是掉腦袋的大事兒。再者, 家中雖不是大富戶, 可也吃穿不愁,實沒必要去冒那個險。

“那些兵是在咱家貨中發現的?”站在灶臺旁, 手里握著水瓢,“有多貨,姨丈應該清楚的啊,兵那種東西可不好藏。”

這邊,胡玉娘干眼淚:“這不咱家去年鋪子新開,去壘州進的布料有些多,公公為了省些銀子,便和別人一起租了商船的一間貨倉。因為咱家貨多,當時在貨單上便留了公公的名字。”

Advertisement

袁瑤仔細聽著:“那一起租的人是誰?”

“不知道,”胡玉娘搖頭,“當時公公回來說過,那人運的是茶葉。也是去年才開布鋪,什麼地方都要用錢,公公才怕就是那個人搞的鬼。”

袁瑤,不管是不是那人搞的鬼,怕是人已經找不到,不然姨丈早已經有消息。

“若是從運河運貨,那咱家的貨是從授州碼頭卸下,”說著,將洗好的米倒進鍋中,“再往北走只是些小河道,商船并不好通行。”

那就是說,那批兵或許也是在授州卸下船的。

只是有一點兒不明白,兵是往南運,既然到手了,為何又要冒險往北運回來?不找個穩妥的地方,溶了重鑄嗎?

胡玉娘現在緒稍稍穩定下,拿火鉤子在灶膛中挑了挑:“表妹說得沒錯,授州渡頭是運河的最北端了,往北的小河道,便只能容一些小的船只通行。北方比不得南方的水充裕,到了干旱的冬日,有的河甚至會斷流。”

袁瑤點頭,往鍋里添了水,隨后蓋好鍋蓋。

不由,想起頭晌時,詹鐸說過他來厚山鎮辦一樁案子。什麼案子,值得他這個樞使親自出馬?

院掌管軍中事務,所以他的案子,定然也和軍中有關。而初四那日,他離京南下,查的正是兵丟失一事。以為他這麼快回京,是將事查清楚了。

可若不是查清了呢?他手頭里查的事兒,和姨丈的事兒是牽連在一起的?

上元節那晚,他曾對說,有關于姨母的事,只是后來彩燈臺塌了

,纏纏繞繞的好生復雜,袁瑤似能猜到點兒什麼,可再往深想,又是一團模糊。

夜幕落下,用過晚飯之后。

袁瑤看了伍氏用的藥,是些補和氣的,便知姨母其實沒什麼大病,只是憂思過慮造虛弱。

這種事不能怠慢,一旦人的子弱下來,總會伴隨著別的病癥產生,早晚而已。

所以,讓人的神好起來才是當務之急。那無非還是姨丈的事兒,若能解決,姨母自然好起來。

“你說要回去?”伍氏撐著神,坐在桌邊,“不是讓你留在家里嗎?你的兩個表哥很快會回來。”

袁瑤笑笑,往姨母手里塞了盞清水:“我那邊不是還有東西要收拾嗎?等理好了,我就過來。”

看著瘦了許多的姨母,心里發酸,記憶中的人可是利落又能干,如今凹陷著一雙眼,神很差。有時候,人再能干,有些事就是力不能及。

伍氏點點頭,喝了口水:“你一個姑娘家,來回路上小心些,雖說是京城地界兒,到底是沒有真正的太平。”

說完,就是一聲嘆。

“省的,”袁瑤應下,又道,“明日我去藥堂給姨母配兩副藥,再走。”

伍氏晚飯用了半碗飯,稍稍有了些氣力:“要是我中用,肯定和你一起去。”

袁瑤笑:“事總會好起來的,你別擔心。”

“你說得是,”伍氏頷首,暗淡的眼中有了些彩,“我們沒做過的事兒,定然會真相大白,你也別擔心。你表嫂是個膽小的,說的話你聽聽就算了,別真往心里去。凡事有姨母呢!”

說著,還拍拍自己口,像以前哄小姑娘的時候一樣。

袁瑤原想著安姨母,沒想到卻得到了對方的安

在這一刻,好像找到了屬于那種親人間的溫暖。很久了,被父母親放棄,漂泊了這段日子,現在又找回了那種被人在乎的覺。

依靠和溫暖。

“我,”間咽了咽,仿佛這樣可以理順要說出的話,“去年去了一趟周家找阿素,結果出了一件事”

來回的想,還是決定說一說自己的事,免得姨母上不問,心中想。

“家里容不得我,我便離開了。”道,頭慢慢垂下去。

并沒有太詳細的說,因為過程牽扯太多。想著,姨母若是問再回答。

屋里安靜了,垂下的視線中,是略樸素的子,在搖曳的燭火中時明時暗。

“離開是對的。”

哦豁,小伙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https://.52shuku.net/yanqing/26_b/bjX2V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