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聽說我哥是暴君 第127頁

《聽說我哥是暴君》 第127頁

太皇太后忽然驚覺,或許皇帝早已經提前給埋好了棋路,當派了劉公公去雨前齋傳召葉初的那一刻,就自己把這步棋啟了,甚至包括葉初會堂而皇之被帶來行宮、泄消息被知道,原本也應該在皇帝意料之中。

楚渙是楚家嫡長子、承恩侯世子,太皇太后的親侄子,他若是倒了,楚家也必將遭重創。那一晚,太皇太后在福寧殿后面的小佛龕獨坐到深夜,悠悠長嘆。

此事一出,朝野震驚。皇帝下旨,將楚渙有司審理,按律問罪。

這倒也在太皇太后意料之中,皇帝按律審理問罪,自然是要等著各方求說項,等著楚家低頭讓步,再讓太皇太后出面求。這求的誠意到了,皇帝再加以寬宥赦免,恩威并施,震懾楚家,各方的面也都顧及到了,這才是為君之道。

太皇太后原本沒以為謝澹當真會殺楚渙。有在,皇帝總得留幾分面,沒有面還有忌憚,應當還不至于撕破臉。楚渙想全而退是不可能了,以后再想起復也不大可能,但起碼在太皇太后的預料中,楚家這個嫡長子還是能保住一條命的。

所以事一出,楚從嬋便簪待罪,哭哭啼啼跪在清涼殿外給父親求,楚家百年世家,楚家一系在朝中盤錯節經營多年,一時間求說項者紛至沓來,太皇太后也親自出面說,并且再也沒提起過要葉初去拜見的事,反倒這一日派了的嬤嬤到雨前齋來,給葉初送來了一樣賞賜,說是太皇太后年輕時戴過的一對金鑲紅寶石發釵。

Advertisement

要進雨前齋后院只能先經過前頭謝澹的住。嬤嬤這次是午后來的,謝澹剛好在,聽說太皇太后的賞賜來了,便親自接了過來,查看過后人往庫房里一鎖了之。

按照規矩,葉初應當親自至福寧殿謝恩,可這事就沒人跟講,當然也不會去,太皇太后這次也完全沒計較。

這一場套路下來似乎是水到渠了。然而十天之后,三司審理定案,皇帝下旨,承恩侯世子楚渙窺伺前,包藏禍心,按律問斬,打天牢只等秋后開刀。

謝澹不知道太皇太后下一步會是什麼路數。他這位皇祖母也算得上本朝空前絕后的一位奇子了,算上只當了三個月皇帝的延始帝的三皇子,太皇太后從當年一個選秀進宮的嬪妃坐上皇后之位,已經是一朝皇后、兩朝太后、兩朝的太皇太后了,手里有的可不只是虛名。

總之這幾日前和鐵甲衛都繃得很,就連山腳下的兩千京畿駐防營也收到旨意,外松,悄悄加強了戒備。

謝澹尋思著,萬一行宮這邊有什麼異變,別嚇著小孩,是不是給小姑娘找個地方先避一避。不過轉念又作罷了,這會兒送去別不好跟解釋,他登基快三年了,基已深,沒那麼弱,皇祖母那般明的人,應當不會想跟他圖窮匕見。

是以這幾日謝澹便把一些不要的政務給心腹之臣,每日理完要的政事,便窩在雨前齋,專心養足了神,靜觀其變。

他窩在家里,葉初倒是高興得很,加上這幾日天氣炎熱,人不想出門,小姑娘便每日也都窩在家里懶著。這陣子新學會用仙花染指甲了,沾沾自喜地跑來給謝澹看。

“哥哥,好看嗎?”

小姑娘十個白白的手指頭蔥一般,十個手指甲染出了深淺不同的紅,襯托得小手越發水

謝澹的指甲一個個看了一遍,故意打趣道:“誰教你的,還不能出師吧,這怎麼深深淺淺的不一樣呢?”

“哎呀你懂什麼,這是用不同仙花染的,多有趣啊。”

謝澹斜靠在塌上看書,葉初便坐在塌邊,捉了他的一只手來玩。謝澹拿開書卷看了看,小姑娘把他的手放在自己膝蓋上,正拿著一把很小的銀夾子,把小瓷碟里搗碎的紫紅花泥敷在他指甲上。謝澹趕就想把手回來。

“哎呀別,弄壞了。”他才剛一,葉初便把他的手捉回去,他這麼一,花泥都弄到指甲外面了,拿了個帕子干凈。

謝澹頗有些無奈,看著自己比大一倍的手掌,索自顧自看書,出另一只手隨便擺弄去吧。

弄得極有耐心,仔細給每個指甲敷好花泥,用麻葉包裹,再用線纏起來。葉初把他五個指甲逐一敷好包好,笑嘻嘻叮囑道:“不要啊,給它包一會兒,就上去了。”

謝澹問:“好不好洗啊,你弄這樣,你哥回頭要是出去讓人瞧見了,大概就不用見人了。”

葉初嘻嘻笑道:“我就試試,回頭給你干凈不就行了嗎。”

“能干凈?”

“好的。”葉初說,“這里頭放了白礬,用帕子蘸著烈酒就行了。”

夕照的悠閑時,小姑娘樂此不疲地玩了一下午。用了晚膳兩人又去湖邊納涼散步,消消食,回來各自洗漱就寢。

然而也不知是故意的還是真忘了,還是沒仔細干凈,翌日清涼殿皇帝召閣臣和六部議事,年過花甲的王丞相給皇帝呈上折子時,不期然看到皇帝右手的無名指和小指上兩個殘留的紅指甲。

老丞相差點懷疑自己的眼睛,連忙借著作掩飾仔細看了又看,確實是兩個染紅的指甲。

老丞相不瞪大了眼睛,皇帝登基快三年了,也不進后宮,也沒聽說臨幸過哪個妃子,這怎麼還染了兩紅指甲……老丞相一口老差點沒噴出來。

哦豁,小伙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https://.52shuku.net/yanqing/b/bjMnS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