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現代言情 玫瑰與青松 第1卷 第81章 繁瑣的“熱心”

《玫瑰與青松》 第1卷 第81章 繁瑣的“熱心”

工作推進到第三天上午,方允和團隊對接地保護區邊界復核時,卡了殼。

按規定,一份關鍵的歷史規劃圖紙需從市自然資源規劃局檔案室調取,還得分管副局長簽字確認才能復印外帶。

可偏巧,這位副局長“正好”去省里開會,要三天后才回。

檔案室管理員則鐵面無私:沒簽字,誰也不了檔案。

“方律,這分明是卡我們!”助理小雨憋著氣,“保護區邊界復核時間多,等三天啥都耽誤了——他們就是故意的!”

方允蹙眉,這手續本合規,可偏在這個節骨眼上拖延,意圖再明顯不過。

正考慮是否通過更高層級協調或發正式函件催促時,手機響了,來電是周景行。

“喂,周總?”

“方律師,沒打擾你吧?”周景行的聲音著溫和,“聽說你們在規自局那邊遇上點麻煩?要調檔案?”

方允心中微凜,消息傳得真快。

:“是,有點手續上的問題,副局長出差,簽不了字。”

“這事兒不難。”周景行語氣輕松。

“我跟規自局王局是老人,剛給他打了電話。新路項目是大事,特事特辦。他讓檔案室的小張接電話,電話里授權就行,先復印了用著,回頭他補簽。”

方允將信將疑地把手機遞給管理員小張。

小張接起電話,沒說兩句,臉上的僵霎時化開,連聲應著“是是,王局,明白!”

掛了電話,轉就麻利地找圖紙、復印、蓋章,前后不過十分鐘。

“方律師,都辦好了。您看看還需要什麼?”小張遞過復印件時,態度已是恭敬。

“麻煩你了。”方允接過文件,心復雜。

周景行的能量和“熱心”,效率高得驚人。

電話那頭,周景行似是猜到的心思,適時開口:

Advertisement

“小事一樁,能幫上忙就好。你們在臨昌推進工作不容易,遇到這種非核心但繁瑣的程序問題,盡管跟我說。

我在臨昌這麼多年,人頭還算,幫忙協調通一下,省得你們把力浪費在這些枝節上。專心理那些核心的法律難題才是正事。”

這番話滴水不,全是為項目和團隊省時間的立場,心。

方允對于周景行的這兩次“雪中送炭”,激是有的。

畢竟,他實實在在地幫解決了棘手的麻煩,無論是平息沖突還是打通關節,都展現了強大的地方影響力和“合作誠意”。

然而,聽完方允轉述,陳宴辭鏡片后的目異常冷峻。

“柳溪村的阻撓,發得準,周景行出現得更準,像掐著秒表。”

他聲線平淡,卻字字如冰錐:

“規自局那位副局長,偏偏在我們最需要這份圖紙的時候出差?周景行一個電話,就能讓鐵板一塊的檔案管理員立刻放行?方允,你不覺得,這‘熱心’來得太及時、太順暢,甚至……像排演過嗎?”

他頓了頓,聲音沉更低

“他在向我們,尤其是向你,展示他在臨昌無所不能的影響力。這是示好,也是……一種無形的威懾和提醒。”

方允心頭一震。

陳宴辭的分析像一盆冷水,澆滅了因便利而產生的些微信任,大腦瞬間清明。

柳溪村民態度驟變、檔案管理員接電話時的誠惶誠恐……細節串聯,一控的寒意爬上脊背。

周景行這個人,遠比他展現出來的溫文爾雅的形象,要復雜深沉得多,且目的不明。

他的每一次“偶遇”和“幫忙”,都像在心編織一張無形的網。

方允到,自己正一步步踏一個由他掌控節奏的棋局之中。

看似雪中送炭,實則步步為營。

臨昌的水,深且濁,遠超預期。

陳宴辭看著方允蹙的眉心,再次開口,聲線溫沉:

“他既演戲,我們便借力打力。強龍不地頭蛇,尤其臨昌,宏遠是繞不開的合作方,周景行更是關鍵節點。撕破臉皮、正面沖突是下策,只會打草驚蛇,徒增項目阻力。”

方允眸冷徹,向虛空:

“你說得對,維持現狀,陪他演下去。”

當日下午,周景行以“探討青石古鎮社區營造經驗”為由約見方允。

方允告知陳宴辭后,只赴約。

只是,去的路上,總覺后有誰躲在暗跟著,這覺像極了跟趙廷文出門時——被匿在人群里的便悄悄護著的那種。

環境清雅的茶室,茶香裊裊,古琴低徊。

周景行作嫻地燙杯、洗茶、沖泡,姿態從容,儼然醉心茶道的儒商。

“方律師,嘗嘗這泡老樅水仙,山場氣息很足,回甘也特別。”

他將澄澈茶湯推至方允面前,笑容溫煦,話題自然切青石古鎮:

“古鎮二期規劃,我們尤重社區參與與原住民權益保障,這點與柳溪村工作,異曲同工。”

方允端起茶杯,輕嗅茶香,點頭應和:

“確實,可持續發展和保障民生是核心。柳溪村那邊,補償細則的通還在膠著。”

“哦?還在卡著?”

周景行微微蹙眉,關切恰到好

“對接的是市g土局孫科?”

“是,孫科長強調‘地方實際’和‘穩定’。”方允語氣平穩,并未過多抱怨,只是陳述事實。

周景行抿茶,若有所思:

“孫科啊……”

他放下杯盞,微傾,聲音低:

“在g土系統干了快二十年,基層經驗極,對臨昌土地了如指掌,與鄉鎮、村里盤錯節,說話頗有分量。”

他稍頓,觀察方允神,見專注,才續以惋惜口吻:

“不過呢,有時候經驗太富了,就容易陷經驗主義。他特別看重‘地方共識’和‘面上穩定’,理問題偏向‘和稀泥’、求穩怕

跟他打道,講法條政策可能不夠,得多強調‘穩定’這個他最看重的點,甚至可能需要找到能影響他的‘地方共識’代表去通,效率會高些。”

方允心下了然,面上僅思索:

“原來如此,謝周總提點。孫科風格,我們確需適應。”

“舉手之勞。”周景行擺手,狀似隨意。

他話題一轉,仿佛不經意地提起另一件事:

“對了,你們團隊最近和檔案局的王副局對接還順利嗎?”

方允心中微,消息果然靈通。

:“是遇到一些程序上的問題。”

周景行抬眸,神轉為斟酌后的凝重:

“王局……他是老干部了,資歷很深,對檔案這塊業務非常悉,理論功底也扎實。”

他先予肯定,旋即話鋒暗轉:

“不過,方律師……” 他略作停頓,似在權衡,終以一種推心置腹、出于保護的口吻道:

“王局早年任清水縣g土所長時,經手過不開發區征地項目。

那個年代,你也知道,政策法規不如現在完善,作上……比較‘靈活’。

有些項目后來鬧過風波,雖平息了,但他那段歷史,背景稍顯……復雜。”

他刻意模糊了“風波”質與“復雜”容。

“所以,”他語氣轉為“關切”的提醒,“跟他打道,尤其是核實一些比較敏的歷史檔案細節,我建議你多留個心眼。”

這番話極

不待方允回應,周景行啜茶,復歸閑適:

“臨昌地界不大,各部門當家風格各異。項目要推進,須清這些‘關鍵先生’脈門,對癥下藥。有政策神,缺了‘地方智慧’,寸步難行啊。”

方允靜靜聽著,指尖在溫熱的茶杯壁上輕輕挲。

周景行的話語如同心調制的香茗,初嘗是“坦誠”與“有用”的回甘,細品之下,卻總能咂出一越過紅線的味。

抬眸,清澈目迎向周景行探詢的笑眼,角彎起得弧度:

“周總對臨昌的人和事真是如數家珍,這些信息對我們太有參考價值了。”

刻意強調“參考價值”,劃清信息與行的界限。

“孫科和王局的特點我們記下了。各類材料我們會力求完備,通也會依法依規進行。畢竟……”

語氣溫和卻蘊含力量:

“程序嚴謹與材料齊備,才是對項目的最佳保護,亦是對你我工作的最佳背書。效率?基礎夯實,快是水到渠。”

周景行笑容溫煦依舊,眼底審視之卻銳利了幾分。

他執壺為方允續茶,氤氳熱氣短暫模糊了兩人視線。

“方律師年紀輕輕,這份定力和原則,真是令人佩服。”

他的聲音帶著真誠的贊嘆,聽不出毫異樣:

“喝茶,喝茶。這泡的滋味正到好。”

茶香依舊裊裊。

但方允深知,這平靜茶敘之下,信息的暗河從未停止奔涌。

周景行拋出的每一顆關于“無關要背景”的棋子,都在準試探著底線的高度與堅守的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