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文,” 方允發完朋友圈,收起手機,跑到他邊,自然地挽住他的胳膊。
仰著小臉問:
“臘梅林在哪兒?現在去找找看?我剛才好像聞到香味兒了。”
“嗯,就在前面棧道盡頭。”
趙廷文點點頭,任由挽著,兩人并肩沿著清掃過積雪的棧道,向更幽靜的梅林深走去。
警衛員們依舊保持著確的距離和警戒,無聲地守護著這份冬日山林間的寧靜。
他們的存在如同空氣,必要而無形。
與此同時,趙家四合院老宅。
暖過玻璃窗,慵懶地灑在古樸雅致的廳堂。
沈明薇正坐在紫檀木的中式沙發上看書,一旁的趙瑾禾捧著手機,刷得津津有味。
“媽!媽!快看!”趙瑾禾突然激地坐直,幾乎將手機懟到沈明薇眼前,聲音帶著難以置信的抖。
“小叔!是小叔的朋友圈!天啊,我眼睛沒花吧?!”
沈明薇放下書,帶著疑接過手機。
屏幕上,赫然是方允剛發的那條朋友圈。
照片里,趙廷文那張素來如冰封深潭的臉上,竟掛著一抹……堪稱和的淺淡笑意?
旁邊那個憨態可掬、略顯歪扭的雪人,更是充滿了稚趣味,與他慣常的肅穆深沉形了石破天驚的反差。
“這……”沈明薇也怔住了,仔細辨認,“是小允發的?你小叔他……竟會與雪人合影?”
這畫面,幾乎顛覆了對這個深沉小叔子十余載的認知。
“對啊!是小嬸嬸發的!我天!”趙瑾禾一臉發現新大陸的表,湊近母親,低了聲音,帶著促狹的笑意。
“媽,您說小叔這算不算……千年鐵樹開花了?居然會配合拍這種照片!簡直比新聞聯播換片頭還稀奇!”
沈明薇凝視著照片中趙廷文那抹雖淡卻真實的笑意,以及他旁那個烙印著方允鮮明個人印記的雪人。
思緒卻倏然被拉回數月前,同樣是在這間暖意融融的客廳里,那場看似尋常、實則暗流涌的家庭閑談。
那天,老爺子趙振邦神矍鑠,正與趙廷文敘著幾位舊部故的近況。
話題不知怎的,便轉到了幾個適齡世子弟的婚事。
老爺子呷了口茶,帶著長輩的關切,狀似無意地提了一句:
“老李家的那個小子,在總裝倒也干練,就是子……還需磨礪。”
老爺子目掃過端坐如松的趙廷文,慢悠悠道:
“廷文啊,你也該上上心了。家立業,家是基。”
趙廷文神未,依舊是那副山岳般的沉穩,微微頷首,聲線平穩無波:
“父親說的是。” 他并未接關于李家小子的話茬。
廳一時只聞老爺子手中核桃緩慢挲的沙沙輕響。
沈明薇坐在稍遠的沙發上,正嫻地削著一個蘋果,果皮連長長的一條。
偶爾抬眼,目溫和地掠過這對父子。
短暫的靜默后,趙廷文端起手邊的青瓷蓋碗,杯蓋輕輕拂過水面,作從容不迫。
他垂眸,看著杯中碧葉沉浮,仿佛只是在專注品茗。
片刻,他緩緩開口,語氣如同在分析一份政策報告般客觀、冷靜:
“方老將軍,依舊朗,前些日子還見他在院里打太極。”
他略作停頓,語氣依舊平淡無波:
“方家門風清正,家風嚴謹,是幾代人的基。”
提到方允時,他的語調沒有毫起伏,如同提及任何一個世晚輩:
“方家那位小孫,聽聞即將擢升律所權益合伙人,行事果決,頗有章法。”
他輕放下蓋碗,杯底與紅木幾案接,發出輕微的“嗒”聲。
目平靜地轉向趙老爺子,繼續用那種陳述事實、不帶毫個人傾向的語調說道:
“如此家世底蘊,教養出的孩子,心定是沉穩可靠的。若論‘合宜’二字……”
他微微一頓,仿佛在斟酌最確的措辭,才清晰吐字:“方家小孫,倒是一位難得的、方方面面都極為‘契合’的人選。”
話音落定,客廳里那核桃挲的沙沙聲,極其細微地滯了一瞬。
趙老爺子原本半闔的眼簾,緩緩掀開些許,目如古井無波,卻帶著悉一切的銳利,看似隨意地掃過自己這個心思深似海的小兒子。
老爺子沒言語,只是那眼神深,掠過一,如同老獵人嗅到了蛛馬跡。
他端起自己的茶碗,呷了一口,間發出一聲模糊的“嗯……”。
另一邊,沈明薇手中削蘋果的銀刀,微不可察地一頓。
抬起頭,目先是落在趙廷文平靜無波的側臉上,隨即下意識地投向老爺子。
作為在這個森嚴門庭浸潤多年的長媳,多是了解這個小叔子的。
他素來惜字如金,更極在家庭閑聊中,如此條分縷析、邏輯縝地點評一個“世晚輩”的“門風”、“底蘊”、“行事章法”、“心可靠”以及“契合度”。
這……絕不僅僅是隨口一提的閑談!
沈明薇心底瞬間雪亮。
準地捕捉到了那份過分“周全”與“客觀”的分析背后,潛藏著一份不同尋常的、近乎刻意的指向。
尤其是那句“難得的、方方面面都極為‘契合’的人選”。
這簡直像是在為某個重大決定做背書!
不聲地繼續削蘋果,但削皮的作明顯比剛才慢了些,眼神也多了幾分深意。
與老爺子換了一個極其短暫、卻心照不宣的眼神。
那眼神里,有驚訝,有探究,更有一“原來如此”的了然。
老爺子放下茶碗,手指在太師椅扶手上輕輕敲了兩下,臉上慢慢漾開一個意味深長的笑容。
他看著趙廷文,終于開口,聲音洪亮了幾分:
“老方家的允丫頭?嗯!那丫頭是塊璞玉!靈得很!”
沒有直接點破趙廷文的心思,但這份對“允丫頭”的明確肯定,本就已經是一種態度。
沈明薇也適時地微笑接話,語氣帶著長輩的慈和與恰到好的肯定:
“是啊,小允那孩子,從小就是人胚子,聰慧剔,方老教導有方。”
趙廷文聽著父親和大嫂的話,面上依舊波瀾不驚,只是微微頷首,仿佛只是在認同他們對世晚輩的公允評價。
再次端起茶杯,垂眸輕呷,濃長睫完地遮掩了眸底深那一閃而逝的微。
思及此,沈明薇看著兒手機屏幕上那張堪稱“驚世駭俗”的合影,臉上的訝異早已褪盡,取而代之的是一種閱盡千帆后的通與深沉的理解。
將手機遞還給兒,聲音溫和而篤定:
“傻丫頭,這哪兒是什麼開竅。”
著兒寫滿好奇與興的眼睛,一字一句,清晰地揭開了那層厚重帷幕:
“這怕是……來之不易。”
這四個字,道盡了那驚鴻一瞥后的漫長蟄伏,步步為營的縝籌謀。
道盡了那份將“合宜”與“契合”的冰冷標準,最終淬煉掌心滾燙珍寶的艱辛與深沉愫。
照片中那抹罕見的笑意,便是這“來之不易”最無聲卻最震撼的注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