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替姐出嫁後,錦鯉農女逆襲了 第2135章 證實二哥的清白

《替姐出嫁後,錦鯉農女逆襲了》 第2135章 證實二哥的清白

“大嫂,我就說你寫的家書太過謹慎,三弟媳怎麽會明白,這如何是好?”

    沈秋梅也是後悔自己過於謹慎,再三辯認這封家書上的字,的確是三弟媳的字跡沒錯了,而且紙張也是北地用的那種細致白淨的宣紙,不可能造假了。

    三弟媳若是不回來,那他們隻能自救,這麽被軍兵盯著待在府上不是個事兒。

    三人坐在一起商量著這事兒,最後決定想辦法見一見陶將軍,將府上的軍兵調走,他們也好恢複正常的生活。

    此時碼頭上,匆匆趕來的任廣江下了馬車,就見漕運司的人已經在搜查商船了。

    各碼頭皆有規章,不再像以前那般什麽船都能靠岸,更是不容易有私人碼頭。

    而眼下的這幾艘商船卻並沒有在文書中提報,這個時段他們是不容許靠岸的。

    任廣江快步來到船前,問起此番搜查的負責人是誰,那下頭的人還沒有答話,便見一位二十好幾的年輕男子從船上下來,他穿的是漕運司副使的服。

    任廣江還有些疑,畢竟他來嶺南後沒有悉這地方話,倒是最悉那漕運司的副使楊峰,南郡知州楊赤的大子,何時又多出一個副使來?莫不是才上任?

    金文鼎從船上下來,將文書拿出,向任廣江這個轉運使商量,這的幾艘船由他們漕運司保管,來日定給轉運使一個代。

Advertisement

    到此刻任廣江才知眼前之人是真的新上任,不然不會帶人來接手這種棘手的事。

    譬如楊副使,便絕不會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定然是要任廣江出頭的了。

    一問之下,金文鼎說出自己的來,從定州而來,陶將軍邀請,故了漕運司任副使,掌管海貨稅征。

    任廣江一聽對方當做副使的職責是征收海貨稅目,臉便變了,他沒作聲。

    就在兩人通時,圍在碼頭看熱鬧的百姓人群裏,突然有人大喊一聲:“瞅瞅,是那轉運使大貪了,諸位可知他禍害了咱們南郡的外邦生意,才導致如今我們的海貨滯銷……”

    這番話一說出來,那些不認得轉運使的百姓紛紛咒罵起來。

    站在碼頭的任廣江本想與金文鼎另尋一細說的,眼下也不好回馬車上去。

    百姓們見隔著遠罵不過癮,紛紛往前,漕運司的人本攔不住。

    而任廣江出行,邊也隻帶了兩個府衛,這會兒府衛被百姓人群淹沒,爛菜葉臭蛋扔過來,任廣江隻能苦笑。

    金文鼎見狀,怒不可遏的上前一步攔在了任廣江的前頭,朝激的百姓大喊:“諸位豈能聽他人一句話就認定轉運使有罪?若是如此,這世上哪還需要王法?”

    人群裏有人接話:“天子腳下,賢王府罩著,他轉運使何須王法,他就是王法。”

    金文鼎怒道:“豈有此理,這兒是嶺南,是南郡,你們不相信轉運使,莫不是也不相信地方父母——南郡知州楊大人?”

    “這跟楊大人有何幹係,別在這兒鼓我們。”

    人群裏又有人接了話。

    就在這一對一答之間,一路跟來的任榮長坐在某角樓懸梁上,目如炬的看向百姓人群裏說話的那位穿長衫的中年男子。

    瞧著是個讀書人,臉上卻頗為得意,且說且走,在人群裏鑽進鑽出,是為了讓自己的聲音被人群掩蓋,不被對方發現麽。

    但他逃不過任榮長的眼睛。

    碼頭上,金文鼎怒氣接話:“如何沒有幹係,楊大人乃是地方父母,是青天老爺,這麽多年掌管南郡,從來沒有出現過貪贓枉法之事,如今你們說轉運使是貪,楊大人為何不派人抓走他,為何不立案調查?”

    “楊大人那可是真正替百姓著想的好,楊大人都不抓的人,豈能是壞人。”

    金文鼎倒是厲害,先是將楊知州捧青天老爺,而後來證實任廣江的清白,這法子任廣江沒有想過,不過他若自己說了,人家更不可能信了。

    但金文鼎這個新上任的員說出來,還是有些說服力的,果然碼頭邊圍著的百姓鬧騰的聲音小了,有人也收了手,不再扔爛菜葉。

    人群裏那穿長衫的書生正要張口說話,卻不知怎麽的背後似乎有什麽的東西抵住了他的背,後頓寒涼,他正要疑的回頭看一眼,沒想眼睛一閉,人暈過去了。

    待那書生暈過去後,任榮長拉了拉帷帽邊沿,從人群裏了出去,轉眼不見了蹤影。

    沒有人來反駁了,金文鼎的皮子可是長,當即說道:“諸位應該相信自己的眼睛,要用心的去看去聽,而不要他人的蠱。”

    “轉運使來了南郡,且不說他是不是貪,便說他來了後,諸位的生活可有改變?”

    “海道上曾經數不盡的走私商,外邦胡商能隨意進出南郡行商,反倒咱們燕國人行商卻抵製。”

    “走私商一市,市場上的資便有價格上波,諸位可曾記得前幾年市麵上布價幾何?瓷茶葉價錢幾何?涉及百姓的,農價錢又是幾何?”

    金文鼎這麽一問,有大膽的百姓答道:“可這幾年的糧價並沒有變,除了災年之外,然而自打轉運使來了後,糧價、鹽價皆有變,這又是為何?”

    金文鼎回頭看了任廣江一眼,這才向那位百姓說道:“一人之力還是薄弱了,可改變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諸位隻關注糧鹽兩價,卻沒注意市麵上多了行商會,整改了胡商商會。”

    “至於鹽糧兩價,過不了多久,就再也漲不了價錢,朝廷已經著重於此事,北地商人會通過庾嶺關送達,一切都將回歸正軌。”

    先前開口的百姓冷笑了一聲,“你說的話怎麽證實,我們哪能等得起,以前在手上的海貨還能賣給胡商賺些微薄銀子,至還能買得起糧吃得起鹽。”

    “可如今,海貨爛在手裏,鹽糧又漲價,轉運使這是要死我們百姓麽?”

    那人所說的話擊中了眾人的痛,一時間碼頭前的百姓又鬧騰了起來。

    金文鼎還要再替任廣江辯護時,任廣江卻是趁機拉著他離開碼頭。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