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現代言情 月光酒 第113頁

《月光酒》 第113頁

東湖離得比較遠,酒樓又離大名鼎鼎的沈園很近,喬瑜便秉著“讓他積累積累專業素材”的想法帶他去逛了一圈。

剛好是淡季,景區里的人很,就顯得景格外漂亮。

林一安在園林里拍了不照片,弄得喬瑜一個平時不拍照的人都跟著手,拿出自己的手機跟著拍了一通。

只不過拍著拍著,就發現他比冬季的石頭假山還要好看一點。那件簡簡單單的深灰被他穿得拔頎長,像林間落了霜的雪松,有種自一派的疏淡氣質。

于是鏡頭忍不住晃晃地跟了他一路,直到被他本人發現,抬眸問了一句:“你在拍我嗎?”

“……”喬瑜下意識收起手機,理不直氣不壯地回,“是你剛好站在那里,我就不小心拍到了……”

林一安點點頭,回:“那下次你記得提醒我,我可以走開。”

“……”喬瑜,說不出話來。

只能在心里默默罵他——

林!一!安!臭!直!男!

看到就看到了,說出來干嘛啊!

……

兩人這一天走下來,微信步數直兩萬五,一直走得喬瑜的腳底板火燒似的一陣陣漲痛,才總算能在某家網紅店里坐下歇腳,簡單吃了頓晚飯。

Advertisement

只不過前腳剛累得疲力盡地回家,后腳就被劉瑩告知他們鎮上跟其他六七個村組織了班子來唱平安大戲,也就是所謂社戲的一種,這次一連唱三天,然后歇一陣,臘月時再挨村挨鎮地唱回來。

雖然喬瑜當時已經快累癱了,但想了想,還是掙扎著爬起來,決定和林一安一起去看戲。

他們這趟來鏡湖只待兩天半,訂的是明天中午的車票,一早起來收拾了行李就得坐車回申城,林一安甚至還得趕下午的半天班,要想帶他去看戲就只能在今晚。

林一安對這件事當然也不反對,只是禮貌地問劉瑩要不要一起去。本來這趟行程說著是回來看的,但實際上他們待在一起的時間并不多。

劉瑩聞言只是擺手,鎮上那些大戲翻來覆去就是那幾套把式,早就看得有些膩味,年紀上來之后又喜靜,讓他們倆小年輕一塊兒去看就夠了,不想湊這個熱鬧。

……

以前家家戶戶都有船的時候,戲臺是搭在水上的,不過現在了,冬天河道里寒氣又重,戲臺便在鎮上尋了空地現搭。

兩人出門時天已經完全暗下來,大戲也早早開始。但去的一路上還是能看到裹著大襖子戴著烏氈帽拖家帶口趕往戲臺的居民,間或聽到幾個老人在用方言談論自己近來的腳,最后斷言是到要落雪的天氣了。

雖然大戲,但戲臺并不大,道也不很花哨。臺下擺了幾十張長板凳,有穿梭其中送茶水的伙計,按座收茶水錢,一個人五塊,這會兒已經坐滿了。

除此之外,一旁還有賣烤玉米、糖炒栗子、干果糕餅的攤子,在冬夜里冒著帶甜香味的熱氣。喬瑜不喜歡閑著干看戲,到場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買了一大袋栗子回來,讓邊的人幫忙捧著,隨拿隨吃。

戲是用鏡湖方言唱的,本來林一安就聽不懂,更別提加上唱腔之后,聽完兩句就低頭向喬瑜請教:“這唱的是什麼?”

“我也不太清楚,”喬瑜打開自己的保溫杯,一邊回答,“這些戲班子大部分都是前良村的,口音跟我們這兒有點差別。而且我也好多年不聽了,有點耳生,沒聽過他們唱的這出。”

“你沒聽過?”林一安剛剛才聽劉瑩說看這些看得發膩,還以為喬瑜也把戲背得滾瓜爛

喬瑜聞言老道地輕嘖了聲,告訴他:“這你就不懂了,我們這兒的平安大戲說都有五六十出,三天也唱不完。我從小到大都是零零碎碎地聽,就沒完整聽過一部……再說各個班子的戲本不一樣,偶爾他們忘了唱詞,還會隨口改改圓過去,聽不懂才正常……”

說到這兒又指了指臺上的唱做念打,道:“不過戲麼,你大概能看出個意思,專管唱和的文班,管武打拳腳的武班,又分生旦凈末丑五角……今天這里的大多數是扮鬼,鬼戲。你只要看看邊上掛出來的紙帽就知道出場了什麼鬼,臉的是閻王,灰白臉的是地方鬼,待會兒大概要有人從人做了鬼,然后讓地府來收,會有判出面裁定生前冤屈之類的……”

喬瑜說到最后,看林一安似乎是聽懂了,便不再多說,仰頭喝了口保溫杯里的東西,安閑地開始看戲。

倒是林一安消化完灌輸來的知識后,驀地從杯子里聞到一點酒味,轉頭問:“你喝的什麼?”

“……”喬瑜出師未捷,有點尷尬地沖他晃了晃手里的保溫杯,回答,“青梅酒。”

林一安聞言也失笑,但又沒法阻止,只能無奈地囑咐一句:“喝點,過個癮就行了。”

“好。”喬瑜老實應下。

等到臺上的戲唱了兩出,底下長板凳上的人也換了一。林一安并不吃袋子里的板栗,在過程中安安靜靜剝的大半袋全進了喬瑜的肚子,一直吃到口干,長板凳上才總算有了空座,能讓坐下來喝幾口茶。

只是喬瑜許久沒聽戲了,在伙計來討茶水錢的時候下意識問:“支付寶行嗎?”然后被告知只收他們現金。

當下只能轉頭看向林一安,問他:“你帶現金了嗎?”

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