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二嫁權臣 第200頁

《二嫁權臣》 第200頁

魏世昭此時終于停住腳步,他連眼神都變了,低聲問了一句:“被沖垮那堤壩的用料不能作為證據麼?”

“可以,”俞景點了點頭,又話鋒一轉,“但是還不夠,僅僅只有這個,鄭逢年很容易推工部的人出來頂了罪,我們需要能一錘落到實治他的罪證。”

俞景說的沒錯,鄭逢年這人老巨猾,若是出手打擊就必須一次到位,否則讓他留下息的時間,再想抓到把柄就會更難。

阜州一事可以說是出其不意,但清淮這趟便不那麼容易了。

“這件事不能急在一朝一夕,鄭逢年在前面鋪墊的地方肯定不,我們只能由淺深,現在我想查一下彭韓這個人。”

俞景重新梳理了一下來清淮后已經得知的一些消息,點出了彭韓。

魏世昭稍一回憶,記起了這個人,他點點頭,又問道:“你想往哪方面查?”

“就查他彭家在這次賑災中目前都手了哪些地方,尤其是米糧這一塊,從賬目上看錢是花出去了,但中間從商販手上拿了多就要另說了。還有,盯住他,看他與鄭恒清私下是否有來往。”

“好,我讓蒼林去辦。”魏世昭學著俞景的樣子點了點桌子,想起剛剛被他們忽略的一個人來,“那,那個烏先生呢?”

Advertisement

第92章 按兵不

烏先生擅長下蠱這一點, 對俞景一行人來說確實是個棘手的事

在這方面的防范即使再謹慎也不能確保不會中蠱,時間短還好,時間長了便有些防不勝防的覺。

所以這個人, 他們必須盡快除掉。

俞景想了想:“他不會武功, 這幾日看看鄭恒清會不會把他帶在邊, 先清人的向,然后再找機會下手吧。”

“行。”魏世昭沒什麼異議。

兩人在房間里一直待到午時將近才出來,已經差不多是要用午飯的時辰了。

彼時蘇聞琢恰好派了朝生過來看看俞景還要多久才回屋, 朝生在屋外頭與俞景個正著,隔著還有些距離便大聲道:“老爺, 夫人喊您回屋吃飯了!”

魏世昭一聽心里又有些酸了, 他撇了撇:“這親了的人待遇就是不一樣,正巧也到點了,要不我也去你那……”

他話還沒說話, 就被俞景毫不留的打斷了:“世子趕找個夫人, 別總去我那兒蹭飯。”

魏世昭:……算你狠!

“走走走!你趕走!炫耀的我頭疼!”

他趕著俞景回他院子去, 準備孤家寡人一個人用飯, 這時阿墨又從外頭回來了,手里提著兩個紙包, 瞧見自家主子也大聲道:“世子!陸小姐給送了點心來!”

魏世昭回房的腳步頓住,還未走遠的俞景和朝生也聽見了,順勢回頭了一眼,就這一眼, 看的魏世昭不知怎麼的心里竟然還有些飄飄然了起來。

陸沉霜這丫頭這時候還顯得有點作用啊!

他剛準備接話, 誰知道阿墨沒給他這個機會。

“陸小姐說是送給小喻夫人后剩下的就送您了!”

這話來的猝不及防,俞景一個沒忍住笑出了聲,朝生肩膀都抖了。

魏世昭:……你們都是狠人!

-

將事理順, 要盯的人盯住了,要查的人下去查,俞景終于得了一天的空閑,而這天,歐大人也剛好要啟程回盛京了。

這幾日相下來,俞景與歐大人也算是識了一些,所以他走這日,俞景帶著蘇聞琢特意將人送到了城門口。

李巖等清淮當地的一些員自然也都來了,就連陸沉霜也因為父親與歐大人而前來送別,更不用說魏世昭了。

歐大人給眾人做了一揖,又看了俞景一眼,便騎上馬帶著幾個宮里跟著護送過來的護衛一起出城了。

不過護衛他也未全帶走,俞景這個欽差大臣邊自然也是要有人的。

待歐大人離開后,俞景與蘇聞琢沒有回院子,兩人坐上馬車,去了清淮城西稍遠些的地方,那里有一宅子,里頭的景致頗有些閑雅致。

管家見是俞景來了,都不用說便將人迎了進去,喻老正在院子里納涼喝茶,等著他們。

說來也巧,喻老的老家就是清淮的,之前致仕離京后便回了這里悠閑度日。

城西地勢較高,早些時候連日的大雨對宅子的影響倒不是太大。

俞景來清淮后一直在忙,直到今日才有時間過來探祖父,但喻老也知其中,并不會怪罪。

兩人給喻老問了安,便坐下來陪他喝茶。

這院子里種了好些大樹,枝葉繁茂,綠樹蔭,被樹葉切割碎片,投下零星的點,在下頭待著便不會覺得熱。

喻老讓下人給他們兩人都到了杯茶,笑問道:“這幾日都忙了些什麼?”

俞景便將了解到的消息都大致說了,喻老聽后胡子:“嗯,彭韓這個人確實可以好好查查,他在清淮不管是商道還是道都混的很開,雖然現在彭家明面上是他父親掌家,但實際上與各府往來都是他在出面。”

接著喻老又將彭韓經常走的幾個商賈之家給俞景點了出來,其中便不乏有經營米糧,木材,石料的人家。

俞景一一記下,心里漸漸有了一個頭緒,這個彭韓看來確實不簡單。

這人的事告一段落后,喻老又給俞景理了一下如今清淮當地各員之間的關系網,這些俞景剛到地方,又是欽差份,大家心里若是有鬼自然都會防著他,不會讓他窺得全貌。

哦豁,小伙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