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二嫁權臣 第183頁

《二嫁權臣》 第183頁

“你有這個意識,祖父很欣賞,這次清淮一行我會安排彭韓接應你,這是祖父邊的老人了,萬事你可與他商議。”

算算日子,布政司應當快要呈報奏疏了。

私鹽一事出了紕,這次賑災,他們不能再出現問題。

鄭恒清應了一聲,剛準備退出書房,突然想到什麼,回問了一句:“祖父,之前我與你說起的事,清淮那邊確認事收尾收干凈了麼?沒留下活口?”

乍一聽他問,鄭逢年想了一會才想起他說的是什麼事。

前陣子鄭恒清找到他問起清淮去年那批修堤工匠的事,問人是不是都理干凈了,原因是他晚上在酒樓喝酒,遇到一個乞丐找他麻煩,看料便知是清淮人,讓他多想了一會。

去年黃河秋汛之前皇上照樣讓工部派人下去聯合地方一起檢查河堤。

中間發生了點意外,那幾個地方工匠被鄭逢年滅了口,家中的一干老小也沒有放過。

當初鄭恒清提到時,鄭逢年便又讓人去查了,當時理的人是先下的毒,后燒的火,尸的數量也清算過,基本上是萬無一失的。

加之鄭恒清也說他發現那乞丐后馬上就讓小廝拖下去理了,這事也就這麼過了。

Advertisement

現在重新說起賑災一事,他只是想起來,就順口問了一句。

鄭逢年想到那時候呈上來的信,自己又讓零一親自趕去清淮看過,應該不會再有什麼意外了。

但還是叮囑了鄭恒清一句:“萬事都無絕對,若那次你遇見的真是網之魚,這次去清淮,你就要格外注意。”

“我知道了,祖父。”

鄭恒清又笑了一下,然后掩上了書房的門。

而他們口中那個被“拖下去理了”的乞丐,此刻整坐在俞景和魏世昭的跟前。

此時快到晌午,日頭有些高了,夏季悶熱,即使坐在亭子里也擋不住翻滾的熱氣撲面。

俞景和魏世昭已經來了有一會了,聽了面前的人將事簡單說完后,魏世昭忍不住一掌排在了石桌上:“鄭逢年這個喪心病狂的!他怎麼敢!”

俞景的臉也很沉,像是被蒙上一層翳,他邊拉扯出一個譏諷的笑:“為了貪墨賑災款,他有什麼不敢的。”

“你說他要那麼多錢干嘛呢?!一把年紀了,帶進棺材里陪葬麼!”

魏世昭氣的都坐不住了,站起來來回踱了兩步。

而俞景的手指輕輕敲著石桌,半晌后問對面的男人:“你確保所說的完全屬實?”

那男人重重的點了點頭:“我……命起誓……句句屬實!”

他如今已經可以發出聲音,但是因為毒素影響太久,間的聲音有些怪異,說的話音調也不準了。

剛剛俞景和魏世昭兩人還是連蒙帶猜的。

俞景沉了一會,又問:“這件事的所有人,已經統統滅口,除了你,沒有僥幸生還的了?”

那人又點點頭,但卻又道:“我……有……書!”

第83章 誠不欺……

書”二字一出來, 俞景和魏世昭都頓了頓。

聽著這兩個字好像都能想象到當時慘烈的場景。

“你將書帶在了上?”魏世昭重新坐下,皺著眉問了一句。

書這種東西,帶在上恐是不安全吧, 更何況他一個乞丐, 衫襤褸的也沒藏啊。

那男人搖了搖頭:“我刻在了上, 然后燒了。”

話音落下,男人便一把將服撈了起來,只見他前連著一直到腹部, 果然有字。

看起來是一刀一刀劃上去的,雖然如今已經了疤, 但仍然人看著目驚心。

書是他一家人被困火海時父親最后寫下的, 寫在了他的服里側,將他從后院的狗里塞出來,說的最后一句話就是“上京”。

他拼命朝前跑, 后的農家小院里都是父母和爺爺喊, 他一直哭, 卻不能回頭, 也不能停下。

現在想起來,子都還會微微發抖。

俞景和魏世昭都沉默了好一會。

讓他把服放下來后, 俞景沉著問了一句:“若是日后讓你上朝作證詞,你可敢當著皇上的面與鄭逢年對峙?”

“我敢!”

“好,你先下去做事吧,這件事我們定當盡力而為。”

聽了俞景的話, 那男人點了點頭, 默默的下去了。

亭子里安靜了下來,一時間魏世昭和俞景都沒有再說話。

大抵是沒想到會聽到這麼震驚的事,也沒想到鄭逢年為了斂財竟然會喪心病狂至此!

過了良久, 俞景才開了口:“以前我一直以為鄭逢年貪墨賑災款,也只是讓清淮一帶的員將款項層層盤扣,也懷疑過戶部是不是也有鄭逢年的人,畢竟每年一到汛期災,核算出來的賑災款都是非常大的一筆數目。但現在看來,工部才是。”

工部在六部中職權一直較弱,存在也不強,與朝中勢力的影響并不大,看起來似乎并沒有什麼滲的價值,但如今……

魏世昭已經在心里罵了鄭逢年百八十遍,這時候聽了俞景的話便道:”我跟父親說一下,好好查查工部的人。“

頓了頓,他抬頭看了一眼天上的艷,又喃喃了一句:”今年的汛期又要來了。“

-

蘇聞琢的馬車被劫后,在府中待了好一陣子沒出門。

哦豁,小伙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