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籠中青雀(重生) 第74章 父親 “宮裏的孩子,都從記事起就怕父……

《籠中青雀(重生)》 第74章 父親 “宮裏的孩子,都從記事起就怕父……

第74章 父親 “宮裏的孩子,都從記事起就怕父……

李側妃的父親雖任正四品山東提刑, 緋腰金,稱得上一方要員,可這樣的份品級, 在楚王府裏, 也不過是上一任長史升任後的階,實在不值得殊待。

李側妃又只是楚王的妾室,的父母,便稱不上楚王的長輩,李家的人, 自然也不必楚王親筆寫信過去。

代過讓張岫寫信, 楚王便問起二郎。

“殿下請放心,二郎好著呢!羅公公才人來說過。”侍忙笑道,“方才卯正三刻,已被娘哄著吃過早飯了:吃了半碗粳米粥、半碗蝦小餛飩、一個油卷兒、半塊餅、兩口湯、幾口小菜, 正是平常的飯量。幾個娘又勸著, 說李側妃晨起也有些咳嗽, 先不見他, 特求殿下請了羅公公來陪他一日,他也應了, 沒鬧著非要見娘。現下羅公公正抱二郎到前殿看騎馬球,裳穿得厚,幾個娘也都跟著。”

他又忙說:“羅公公說,因二郎靦腆,又不常見殿下, 所以才娘說是李側妃請他來的,免得他怕。”

“甚好。”楚王道,“告訴羅清, 二郎本也有些著涼,他哄孩子收著些,別累壞了添病。”

“是!”侍忙應。

既是二郎還好,楚王仍先回雲起堂,姬妾和其他子的拜年。

柳瑩和張孺人三人早帶大郎過來了。幾人已互相拜過年,都在哄大郎說笑。

院門,楚王便聽見了正堂裏傳出的熱鬧歡笑聲。除了他悉的青雀,大郎的音在其中也分外清晰。

“江夫人、三娘!這個我也會!”他正和青雀比劃著什麽,“箭就是這樣——這樣——然後——咻!”

Advertisement

聽著,楚王笑了聲。

隨後,侍高聲通稟:“殿下元日吉祥!”正堂裏的聲音便一停。

很快,侍掀開門簾,青雀盈盈笑著,率其他人走了出來。

五名妃妾、一個孩子和滿院的侍從一同俯,對他拜年:“恭賀殿下元日吉祥、新春安康!”

楚王走向青雀。

“快起來,地上涼。”

他握住的手,扶,再一起看大郎,笑問:“想學箭了?”

“想!”大郎踮腳仰頭著父親,立刻就說。

“那就讓娘帶你去前殿。二郎也在,正看騎馬球,你們一玩吧,也互相拜個年。”楚王道,“只是,你年紀太小,只許看,不許學。過兩年再學。”

大郎還從來沒有看過人騎和打馬球!

他去年才記事,當然也不知道他還在襁褓裏時,就見過二郎這個弟弟,只知道二郎總是生病,所以中秋也不來,新年也不來。

雖然父親只許他看,不許他學,可有新鮮游戲看,還能見新弟弟,已經讓大郎高興得現在就想飛過去了!

“多謝父親!”他又行了禮,便要找娘。

張孺人還沒來得及說一句話,便看殿下把孩子安排了出去。

當然不是怕孩子在前殿出大事。只是怕大郎突然見了二郎,若兩個孩子脾氣不相投,生出口角,或李側妃慣孩子,把二郎養得驕縱,欺負了他,在新年第一日就鬧起來,難免又有許多事端。

實在不放心,便忙先握住大郎,賠笑對楚王開口:“殿下,正巧我們拜了年,也該回去了。不如就我親自送他去吧。”

“不必。”

直接否決了,楚王率衆人回房暖著,又耐心道:“二郎的母親便不在,只二郎在,你去,反讓他們孩子不自在。二郎年後也要上學了,他們兄弟遲早要見,不如趁今日一起玩樂,輕松著見,比二郎上學那日再見更好。兩個孩子,便是吵鬧打起來也沒什麽。難道大郎再上學時,你還能跟著去?那時若有事,更耽誤大郎的學業。”

張孺人無從反駁。

這一番話理,也的確安

“殿下說得是。”笑道,“是我想太了。”

楚王便喚:“全海。”命:“你和娘一起送大郎去。告訴羅清,兩個孩子都給他了。”

全海先進來領命,笑著看大郎不怕他,再自己的手,溫的,便手把孩子牽住,給他套了鬥篷雪帽,一起告退。

有殿下邊的大太監陪著,張孺人更放心了。

看這件事已畢,柳瑩先行告退:“殿下終年辛苦,才有一日清閑,妾不多擾殿下歇息了。”

與青雀坐在桌旁,楚王點頭:“去罷。”

要走,張孺人三人也不好再留,便也一同行禮告退。

青雀送了們幾步,被薛娘子和喬娘子推著,沒讓送出房門。

緩步走在回永春堂的路上,張孺人無奈笑著:“同是孺人,有人在殿下面前,比側妃還得面,有人就只是孺人。”嘆:“殿下連元日都要在雲起堂禮,這還怎麽比。誰讓殿下就只想在雲起堂過年,不來永春堂過年呢。”

所以方才行禮拜年時,本就沒有爭,自己排在了江孺人後面。

不論是資歷,還是兒子——長子,都比不過殿下的偏心盛寵。

這幾句嘆裏,并無多抱怨,只是仍有心酸和不甘,喬娘子也就不大避諱地開了口,笑道:“可就算沒來,以前咱們也不敢奢殿下能來永春堂過年的榮寵啊,更別說元日會在永春堂禮了——阿彌陀佛,我連做夢都不敢想這麽!”

“你這話,也太人的心了。”薛娘子邊看張孺人的面,邊捂住口,假做被傷著的模樣。

張孺人便笑:“你們吶,還耍弄起我來了!說我白日做夢!當我聽不出來?”

“等我怎麽治你們!”握住們,說,“看我給你們午膳裏都加一瓶酸!”

……

楚王府屬親兵與親信仆從的拜年,淩晨宮前,楚王已在前殿過,此時不必再

妃妾散去,雲起堂又只餘他與青雀和兒。

從三月離京起至今,他終于有了一日近乎全天的清閑。

——卻還要為李氏煩心。

張氏幾人才走,張岫就寫好了信,進來呈給他看。

楚王接過,隨意翻了翻,掃視幾眼:“就這麽送去。和李氏丫鬟的信一起送。”

張岫領命退出。

青雀在旁看著,沒有多問。

就算不問,也看了出來,李側妃昨日只怕當真惹怒了楚王,甚至要牽連到家裏了。

心中驚訝之餘,也不好奇,李側妃究竟是做了什麽。畢竟,連袁珍珍中秋酒後胡言,袁家勾結宋家攪王府這件事,楚王也只是將永久足,對袁家不過小懲大誡。

從他以前對妃妾的態度來看,他對後宅,著實寬容。

“明日我去城外犒賞將士。”思量片刻,楚王忽說,“或許夜裏才回。”

“好。”青雀應著,“新年裏,我等殿下。殿下……再有幾日就走了。”

說著,不免有些失落。

他才回來不到兩個月,就又要走了。

“還有幾日,先不必舍不得。”楚王便環住,無奈道,“我是說,明日你母親妹妹過來,你不必再急著們走,留過晚飯再送走也無妨。從前柳氏、李氏的家人來,都是留到晚飯才走的。”

他細細解釋:“現在你已是孺人,不用再怕規矩不妥,想怎麽留就怎麽留。我明日晚回,你也不必擔心們怕我。”

青雀聽著,環住了他勁瘦的腰腹。

不能說,上次急著阿娘和逾白走,不是怕規矩不妥,也不是怕們怕他,是怕他看到逾白和姜側妃有四五分相似的容,還有相同的年齡、相近的神態,生出不了的變故。

現在,不怕了。

“別忘了問你妹妹的婚事。”楚王又叮囑。

“好。”青雀攀住他,笑問,“殿下就這麽想做這個?”

“嗯。”笑了笑,這次楚王沒多解釋,“難得能做一次。”

兒醒了,他們一起去看。

“今日已將幾個孩子的名字都呈給了父皇。父皇若無不喜,今月就能上玉碟。”抱著兒,楚王說。

“那大郎二郎和……大姐兒,都什麽?”青雀便笑問。

“大郎‘承敦’。”楚王道,“二郎‘承忻’。大姐兒‘承怡’。”

“‘敦’,厚也,勉也。”青雀問,“殿下是盼著大郎寬厚、篤實、勤勉?”

“是。”楚王不忌諱和說起長,“大姐兒這孩子,今生能和悅喜樂就很好。二郎……”

他略有猶豫。

青雀把撥浪鼓舉得太遠了。兒在楚王懷裏著急,“啪啪”地打著楚王的手臂。忙把鼓拿近。

被孩子打兩下,對楚王來說不痛不。他甚至還笑著把孩子抱遠了,故意逗更急。

每日都見,承不怕他,與他親無忌。

當然,承還不懂事,不能說明什麽。

昨夜也是大郎記事之後第一次見他,雖有些怕,卻還能握住他的手,和他說話。今天更加與他親近。

而他的形貌,應與去歲三月見二郎時差別不大。

獨有二郎——

兒終于抓住了鼓槌,立刻就笑了起來。

單純的笑聲裏,楚王向青雀靠近。

“你小時候,怕不怕你爹娘?”他低聲問,“是從記事,就和爹娘親近嗎?”

“哎?”

雖然不明白他為什麽突然這麽問,青雀還是想了想,回答他:“說‘怕’,是談不上。爹娘沒打過我,連罵都沒有幾次。‘親近’……”笑道:“當然從記事就和爹娘親近了。我爹雖不常在家,但我每次見他,還是想要他抱。”

猜,楚王可能是在擔心他又一年半載不回來,孩子們都把他給忘了?

“是吧。”楚王也笑著,“這才尋常。”

對著自己,他輕輕地說:“宮裏的孩子,都從記事起就怕父親,但也沒人敢不親近父親。”

因為他們的母親教會他們的第一件事,一定是,“敬父親”。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