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首輔嬌妻被風吹倒了 第1卷 第149章 兩地通商

《首輔嬌妻被風吹倒了》 第1卷 第149章 兩地通商

“陛下,北疆那麼多的百姓,靠咱們大禹朝廷救濟是萬萬不行的,他們的冬日本就比咱們的冬天時長,糧食要給到何時才算,藥材更是要花大價錢的,咱們必須有個對策,不然有多銀子也不夠。”

戶部尚書還是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他必須時刻當好一個鐵公,不拔一,不管是誰要錢、要糧都得一視同仁,能不給就不給,不能不給就砍半。

大臣們當然覺得戶部尚書所言甚至,畢竟現在北疆還不屬于大禹呢,他們相比北疆王室已經是仁至義盡了。

禹文帝也陷沉思,國庫好不容易有些積蓄,他也不想一次就掏干凈了,今年是個什麼年景他還未知呢。

“眾位卿也都回去好好想想辦法,明日早朝給朕一個答復,都退下吧。

太子以及幾位親王留下。”

“微臣告退。”

曹公公有眼地讓小太監把書房的門關上了。

“你們幾個有什麼好辦法?

當初朕與牧時景的計策就是利用百姓對北疆王室的不滿,現如今已經得逞,不然咱們大禹的軍隊哪能勢如破竹才多久就打到王城墻去了。

咱們必須安好北疆的百姓,該舍的藥材、糧食一樣都不能。”

“父皇,這銀子不是一筆小數目,不如再次像籌集軍費一般,在富商腦筋,讓他們幫忙捐獻糧食、草藥等。”

Advertisement

端親王(原三皇子)禹寒銘想了想回道。

寧親王(原二皇子)禹寒司并不認同這個法子:“上次為了攻打北疆籌措糧草,這法子可一不可再二再三,這天下畢竟是父皇的天下,繼續下去恐怕也會養大了某些人的胃口,會不會有人犯了罪,家里人想著給朝廷捐銀子就能免除了呢?”

禹文帝頗為認同:“嗯,說的不無道理。”

“那你可有解決的辦法?”

“父皇,兒臣并無更好的解決辦法,只能說一說兒臣的思考思路。”

寧親王禹寒司得到禹文帝的應允后,才繼續說道:“父皇,北疆歸為大禹國土這是板上釘釘的事了,日后還會有無數個漫長冬日,我們不能每年冬日都要拿全大禹的糧稅去填給那里的百姓,這對一直勤勤懇懇種地的農民何其不公,更何況還會讓北疆的百姓變得不勞而獲。

大家要想的辦法不是應付過這一次,而是徹底解決。”

“說得很是,朕也想從上解決這件事,不然國庫再盈也養不起這麼多的人。”

而后看向太子禹寒川:“太子怎麼不說話?”

太子禹寒川聞言拱手行禮:“父皇,兒臣確實有個想法,我還沒有想清楚是否可行,您就先聽聽。”

太子禹寒川提議這次的糧食、藥草和酒,先要送到,畢竟他們大禹的將士們還要吃喝。

之后鼓勵大禹與北疆通商,此次押送糧食等,有軍隊護送,商人們可以去已經被安全的城鎮收北疆的特、特產,運回京中來賣,與北疆百姓易的時候要用糧食或是藥草,他們需要的東西去換。

牛、羊甚至是馬匹在北疆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不,可在大禹卻能賣上高價,還有皮在北疆不值錢,可在京中卻是很難買到的貴重東西。

北疆還缺食鹽,朝廷也可派員前往,用食鹽與他們換這些,給大禹各地的商人們起到一個帶頭作用。

徹底攻打下北疆之后,也可以鼓勵北疆的百姓前往大禹來經商,帶他們那邊的經濟發展,茶葉、綢、酒等等,在北疆都是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這樣,北疆那邊只要有個合格的員管理,其他的也不用朝廷心了。

禹文帝出贊賞的眼神,不愧是他挑中的儲君,將來的君王,方方面面都想到了。

“好,確實是個好主意,商人重利,北疆的商品換回來都能賣個好價錢,遠走一趟安全能得到保障,又能賺到不銀子,想必大家都會聞風而

只是這頭一趟需要選個可靠的商家,跟朝廷一條心的,不然到時候夾帶了私心,一句不好就讓這好事泡湯了。

關于人選,你們三個可有想法?”

兄弟三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太子禹寒川站了出來:“父皇,要說人力、力、財力都有還站在朝廷這邊的,您邊不就有個現的。”

而且賺了銀子,您還能拿紅利呢。

禹文帝猛然想了起來:“張家。”

沒錯了,張家不僅是大禹的首富,產業遍布各行各業,糧食、藥材他們皆有,而且最重要的是可靠啊,跟他綁在一起的人,只有朝廷好了,張家才能好。

更何況還有懷善這個中間人呢。

等等!

禹文帝看向太子禹寒川:“這個主意是你想出來的麼?”

一雙眼睛恐怕要把他盯出來個窟窿了。

姜還是老的辣啊。

太子在心里為自己了一把汗:“父皇,是兒臣想出來的,不過起因確實是因為懷善,前兩日進宮看母后的時候,正巧兒臣與太子妃也在,懷善提起想要為‘大同之家’的孩子日后找到一條謀生的路,不想完全依靠夫家,沒了自由和人權。

說要是北疆的羊和牛能讓在京中買到就好了,這樣也就不用犯愁了。

剛剛您與我們提起北疆之事,我才想到這事兒,越發覺得可行。”

“那丫頭又想搞什麼了?”

“懷善沒說,只是說羊不僅好吃,羊還有大作用呢。”

禹寒川據實以告。

禹文帝一想就是,那丫頭無論做什麼,考慮的第一件事永遠都是吃。

“好了,明日早朝上再商定一下可行的舉措,就可以定下來了。

老曹,宣懷善進宮,朕要跟聊聊。

你們三個也回去吧。”

“是,兒臣告退。”

禹文帝想到剛剛太子提出解決辦法的時候,寧親王和端親王眼中皆是崇拜和認同,沒有一嫉妒的意思,他還是比較滿意的。

幸好,幾個兒子從小就被養在皇子所,不再自己母親邊,他們兄友弟恭、關系也較為親近。

若是真被養在自己母親邊,恐怕十有八九都被要養歪了,手足相殘的痛,還是不要讓孩子們會了。

自己的兄弟說殺就殺,毫無一一毫的顧念,這樣的皇帝就算登上了帝位也無法為百姓著想,無法帶領大臣治理出盛世。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