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質子三年萬人嫌,歸來三月奪皇權 第1卷 第137章 成為東瀾附屬國?

《質子三年萬人嫌,歸來三月奪皇權》 第1卷 第137章 成為東瀾附屬國?

東瀾朝堂上攝政王當家做主。

但除了攝政王掌管的六十萬大軍之外,東瀾還有鎮守封地的鎮南王和鎮北王,這兩位王爺都是東瀾藩王,手中各領兵十萬。

兩位藩王忠心于皇帝。

準確來說,他們是希帝都掌權的那個人是個弱者,這樣藩王才有獨大的機會。

所以他們表面上效忠皇帝。

三年前鎮南王上奏折請旨,想把年方十六的兒嫁給攝政王做王妃,鎮北王也上奏折,請求把年方十四的兒嫁給攝政王。

皇帝不知該答應哪個,故詢問攝政王的意見。

攝政王未曾做出答復,并于兩日之邊最信任的人暗算中毒,危在旦夕。

太醫流想辦法,卻都束手無策。

這個消息很快傳到邊關。

雖看起來只是聯姻的問題,但事實卻是牽扯到了東瀾部權力的爭奪,一旦攝政王出了事,東瀾即刻就會陷

鎮守邊關的墨云崢聽聞消息,幾乎沒有毫猶豫就決定停戰,但東瀾剛把殷朝打得落花流水,勢頭正猛,停戰也要有個由頭——在殷朝三次求和之后,墨云崢提出殷朝送質子去東瀾的條件。

殷朝第一人的畫像是裴修竹親手所畫,由太子郁宸派人送到了邊關,墨云崢拿著畫像,提出送這位公主去東瀾為質的要求。

之所以提出這個條件,一是為了早日率兵馬趕回帝都,鎮鎮南王和鎮北王兩人的狼子野心,二是為了有個名正言順的借口駁回兩位藩王嫁兒的要求——殷朝第一人嫁給東瀾攝政王,以全兩國和平停戰的夙愿,聽起來就是事一樁。

Advertisement

三則是擔心攝政王中毒一事。

墨云崢是將軍,不但文武雙全,且擅長醫毒,也是四位將軍之中唯一一個擅毒之人。

彼時真正心急的人是墨云崢。

所以他要求殷朝盡快送來質子,然后他帶著部分兵馬先返回東瀾帝都。

消息傳到殷朝皇城,殷朝君臣皆松了口氣。

在太子和裴修竹“顧全大局”的引導下,皇帝順水推舟的默許下,最終很順利地選出了九公主郁棠作為質子人選。

定了日子,安排車駕,郁棠千里迢迢被送往東瀾,到了東瀾帝都,墨云崢命人把郁棠直接送至攝政王府。

可這件事進行得并不順利。

攝政王對戰敗國送來的公主毫無興趣。

墨云崢因為擅自做主,被杖責三十,沒收兵符,回將軍府閉門思過半年。

他回將軍府養傷,遠道而來的九公主了個無人理會的質子,但“第一人”的名頭和“戰利品”三個字,引起了東瀾權貴的興趣。

攝政王不興趣的公主,白虎將軍帶來的戰利品。

在東瀾地盤上的意義可想而知。

權貴們把視作玩,東瀾的公主貴們既看不起份,又嫉妒貌,而男人們甚至想把送去教坊司調教,供權貴們玩樂。

鎮南王和鎮北王兩人的兒被帶到京城,們彼此敵視,互看不順眼,卻又有志一同地仇視著從殷朝而來的郁棠,仗著父親的份,輒呼朋引伴以欺辱郁棠為樂。

完全可以說,郁棠前三個月所遭的刁難、屈辱和一次次嘲諷奚落,都跟蒼梧和墨云崢有關。

郁棠起初幾乎是逆來順

可泥人也有幾分倔脾氣。

被欺負得狠了,會反抗,偶爾也會怨恨,但怨恨來得快,去得也快。

因為找不到真正可以怨恨的人。

不管墨云崢是出于什麼目的提出殷朝送公主為質,至一人之,避免殷朝生靈涂炭,郁棠心里是毫無怨言的,甚至覺得這筆買賣很劃算。

至于東瀾攝政王。

一個執掌著強國朝政大權和兵權的男人,他不可能把心思放在一個上,哪怕這個子號稱第一人,他也完全有不興趣的自由。

這不是什麼過錯,郁棠沒有怨恨他的理由。

可是偏偏……

郁棠從回憶中離,思緒還有些恍惚。

那些不太好的記憶,真是一刻也不愿回想。

轉頭看向蒼梧:“你當時中了毒,是快死了嗎?”

蒼梧眸微深,很認真地問了一句:“你是不是希我死了?”

郁棠沒回答這個問題。

只是在想,如果蒼梧那時候真死了,會影響到東瀾和殷朝的局勢嗎?

答案是不會。

東瀾重武,攝政王手里掌握著最多的兵隊,但還有鎮守南北的藩王,他們手里兵馬也不

說東瀾猛將如云一點都不為過。

攝政王若死了,東瀾朝局會發生很大的變化,但東瀾和殷朝的局勢卻毫不會改變,東瀾依然有吞并殷朝的可能。

這是一個悲哀而讓人絕的結論。

就算皇帝也死了,東瀾再換一個天子,甚至藩王起兵造反,再經歷幾次,殷朝都不會是東瀾的對手。

意識到這一點,郁棠心里無法克制地生出一無力

放下茶盞,起往外走去。

到了前院,郁棠看了一眼安靜等待的馮敬淵:“走吧。”

馮敬淵抱拳行禮:“皇上有旨,請蒼梧公子一并進宮。”

話音剛落,蒼梧慢悠悠從中門走了出來,腳步沉穩,姿峭拔,周流瀉出一種讓人而生畏的懾人氣度。

馮敬淵看著他,心頭微凜。

這個人真是個裝神弄鬼的神

他看起來更像是掌殺伐大權的王者。

崇和殿外,三千銳嚴陣以待,像沙場點兵似的,一個個姿凜峭,氣勢懾人。

殿氣氛安靜而抑。

趙丞相緩緩抬頭,不敢置信地著墨云崢:“墨將軍是在開玩笑?”

“本將軍沒空跟你開玩笑。”墨云崢聲音冷冷,“殷朝弱無能,毫無戰斗之力,若想要永久的和平,只能做東瀾附屬國,這是你們唯一的選擇。”

為附屬國,就意味著從此以后都要聽東瀾的號令。

東瀾的君王才是真正的君王,殷朝將不再是一個獨自為政的國家。

昭武帝握著酒盞的手一點點收

天下果然沒有掉餡餅的好事。

東瀾使臣此次殷朝,竟是想不費一兵一卒把殷朝吞并?

今日提出殷朝做附屬,幾年之后是不是就要撤了皇帝,改封藩王?再過幾年直接撤藩王,讓殷朝徹底并東瀾疆土?

而且一旦為東瀾附屬國,昭武帝連殷朝下一任皇帝是誰都無權任命,國君的任命大權和重大事決策權,將完全落東瀾之手。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