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現代言情 鯨夢 第93章 太和號

《鯨夢》 第93章 太和號

趙景富和王莊羽等大批的工人站在船臺四周,猶如看著自己的孩子遠行一般,心中有無數的牽掛。

鋼鐵巨靴的四周懸掛著無數的彩旗和飄帶,打扮得好似出嫁的新娘,周圍建造它的工人們就是那些心中既高興又有些失落的父母。

看著即將離去的孩子,明明知道它即將會迎來更為燦爛的高時刻,依舊無法放下那些不舍。

沒有強大力的鋼鐵巨靴只能依靠拖的力量前進,拖守護神一樣時刻關注著它的安危。

輕車路的水手們在出水面的浮筒上忙活著,巨大的浮筒在他們看來就好像寬闊的船一般,沒有毫的狹窄,在百米長的浮筒加上巨大的立柱面前,這些拖看起來猶如一個個小小的玩

工人們盯著水手的一舉一,生怕他們的某一個作會對自己的孩子造損傷,甚至還有人在那里高聲呼喊,不耐其煩地絮叨著各種注意事項。

水手好像早就司空見慣了,沒有任何回應的依舊不不慢干著手中的活兒。

當所有的準備工作全部做好之后,伴隨著幾聲沉悶的汽笛聲響起,又是一陣熱烈的鞭炮聲響起,這是送行的祝福。

四艘拖部署在船周圍,十余條纜繩相連,伴隨著拖發出巨大的聲響,雪白的浪花隨即涌向了四面八方,掀起了一道又一道的漣漪。

在拖的帶下,鋼鐵巨靴慢慢離開了船臺,朝著合攏船臺方向進發。

送走了這只龐大的鋼鐵巨靴,工人們有些留著海面,只有海鷗還在繼續跟隨著這個龐然大緩慢前行,一切辛苦在那一刻似乎消失得無影無蹤。

Advertisement

“走吧!走吧!”趙景富拍打著旁的徒弟們,“我們以后日子里還會有更多這樣的任務,這僅僅是開端而已!”

隨著工人們不舍地離去,鋼鐵巨靴在海水中飄然而行,緩緩而,遠高高佇立的起重機已經做好了所有的準備,披紅掛彩的就等著藍鯨號的各個部分到來。

作為此次藍鯨號建造最關鍵的部門,合攏船臺的地位毋庸置疑,為了保證合攏的度和安全,以張宇杰為首的藍鯨號建造指揮部員早就在幾天前就已經多次來到這里檢查工作,包括秦世朝教授在的顧問們也都提出了各自不同的建議。

為了這次合攏,四葉草的主要設計工程師們幾乎傾巢出,這是福海集團四葉草設計部第一次完全自主進行詳細設計的超大項目,而且提出了許多別一格的設計容,這些設計能否順利實現結果,就等著接下來的合攏了。

馮晨一作為設計部四葉草的主任設計師,自然也必須前來擔負起技支援工作,只不過他是跟著海龍船廠建造部分來到合攏船臺的。

海龍船廠建造的部件,從規模上看比船廠要小一些,但是更加的復雜,特別是各種的設備安裝,占據了船廠大部分的工期,這也需要設計工程師與船廠方面的相互配合。

早在船廠的藍鯨號下船建造完工前兩個月,馮晨一就已經來到了合攏船臺,對船臺的各項措施進行準備工作。

按照預定的計劃,等到下船抵達之后,北風船廠建造的上層甲板和海龍船廠的構件共同組的上船,就會被整提升數十米,然后與鋼鐵巨靴一樣的下船合攏,最后組藍鯨號的最終形態。

擔任這個最重要任務的就是福海集團擁有的世界起重能力最強的橋式起重機。

太和了。

這也是當初福海集團最終決定分部建造的最強大保證。

馮晨一從小在船廠長大,印象最深的除了那個建造出來的巨之外,就是佇立在船臺上的那座超大規模的橋式起重機,高大的姿鶴立群,不僅在船廠,在整個龍濱海岸線上也算是擎天柱一般的存在。

自從太和了建以來,早就為了許多船廠子弟仰視的對象,馮晨一自然也不例外。

此時,作為藍鯨號主任設計師的馮晨一正站在太和了的最頂端,吹襲著海風,俯視著偌大的船廠和一無際的海面,舉目四龍濱的景盡收眼底,廣闊海面上千帆競技,巨遨游,一派壯觀的景

只是馮晨一現在沒有時間來欣賞眼前的景,太和了的負責人正在為大家講解整個起重機的況。

雖然馮晨一對太和了非常關注,甚至每天都能夠見到,但是也僅僅知道這是一座實力強大的起重機,況并不知曉。

這一次,起重部門的負責人將所有的工程師都請過來,詳細講解了一下太和了的況,讓大家對這件重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認識,將來用于設計建造工作的時候,也更好的能夠利用好這個寶貝。

“咱們太和了是目前全世界其中能力最大的橋式起重機,一次可以吊裝兩萬噸的重,在以往的傳統生產中,需要將料自下而上一點一點地疊加起來,特別是自重量巨大的半潛式鉆井平臺上半部分的甲板,要拆分十余個千噸左右的部件,然后再吊上去由工人在數十米高的地方進行高空作業,太和了則是改變了這一切,萬余噸的部件我們都可以一次吊裝,大大提高了工程效率!”

“這上萬噸重的力量全靠這四超高強度的混凝土支柱來承擔!”負責人指著太和了下方紅白相間的立柱講道。

馮晨一看到整個太和了擁有四立柱,高低卻不一樣,兩高的足足有百余米的高度,負責人說有一百一十多米,旁邊矮一點兒的也有八九十米,四立柱支撐起兩用于裝載吊的巨大橫梁,也就是他們現在所在的位置。

其中一橫梁本就有四千多噸的重量,部安裝了十余臺卷揚機,足以吊起萬噸重的巨,在必要的時候,兩橫梁相互配合,就可以將兩萬噸的重輕而易舉地提起。

“吊車本的重量加上工作時候需要吊裝的重量,數據是非常驚人的,所以我們對整個立柱的要求也是極高,除了采用了六米厚的混凝土基礎之外,對于混凝土的型號也非常嚴格,達到了C50,三峽大壩也只不過是C40的標準!是立柱就消耗了一萬噸的鋼材!”

說話間,起重負責人言語中的自豪油然而生。

聽到這番介紹,大家也都不由得暗自贊嘆,也為當初福海集團領導們的高瞻遠矚所欽佩。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