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我見殿下少年時 第61章

《我見殿下少年時》 第61章

住持道:“唳雲霄啊。”

果然啊。

高悅行著他,久久沒能說出話。從前不信佛,且一直覺得,聽高僧講禪是一件十分無聊且枯燥的事。

住持將目向李弗襄。

他用沙啞的嗓音緩緩道:“殺孽重,福緣也深。”佛珠輕輕晃,發出悶悶的撞聲,他一指高悅行,道:“你、就是他的福緣,哪日你若是離了他,他上便只剩下無休止的殺孽了。”

高悅行欠了欠念大師的提點。站起,正準備告辭的時候,忽然雙眼發黑,腳下一陣綿綿的,像踩在棉花上,繼而,便是毫無預兆湧上來的睡意。

怎麽會無緣無故的犯困?

困意來的莫名其妙,并非源于自己的

高悅行是在藥谷呆了四年的人,傳世聖手的熏陶,于醫理藥理,有些天生的敏

高悅行後知後覺,是有人對用了藥。

是誰?

高悅行撐著桌子想要站穩,卻被人一把扶在了懷裏。

李弗襄就現在後,雙手穩穩當當地扶著,香爐裏的煙裊裊縈繞,高悅行擡頭,李弗襄正垂眼

又是那種眼神。

悉又陌生,令高悅行的記憶飄了很遠很遠,才終于找到落腳的地方。

Advertisement

高悅行其實已經記不太清上一世,丈夫的李弗襄的了。

除非刻意去回想。

高悅行半夢半醒著,深埋在心底的記憶,從沙子裏翻湧了出來。

襄王大婚。

高悅行的父親調任蜀中,本已經了,卻因忽然皇帝忽然間賜婚的旨意,耽擱了行程。

皇帝允許高景在京中親眼見著自己的兒出嫁後再離開京城。

于是,襄王與高悅行的大婚,既無比隆重,又不掉草率一詞。

從皇帝下旨賜婚,到家中高堂啓程回京,再到禮,前後不過才不過兩個月的時間。

那時的高悅行,對自己未來的夫君很是好奇,不知名的小將軍到底是怎樣的意氣風發。

當年蜀中賊之中,馬踏殘花,瀟灑而過的影,明明是一副淺淡的調,偏偏為了記憶中最濃墨重彩一筆,無論如何也抹不掉,如同刻印。

只是他好像一直都不怎麽笑。

無論開心也好,愉悅也罷,他的笑容是極其罕見的。夫妻之間,到濃的時候,李弗襄也只是歪在枕上,神,不說話。

上一世的高悅行知道,自己一直沒能真正走進他心裏。

然而這一世,時相遇,彼此托信任,高悅行真正陪在他的邊,看著他從小南閣裏解,然後送進皇帝的乾清宮,從暗無天日的地獄,到錦繡榮華的雲端。

高悅行牢牢地在他心中紮了

他的乖巧和毫不加以掩飾的依賴,是高悅行此前從未過的。

沉溺于其中,早已放松了警惕。

人有千面。

李弗襄托起高悅行的彎,抱在窗下的寬椅裏勉強著,確定了,才轉,坐回住持的面前。

住持大師道:“你把安息香混在了我的檀香裏。”

李弗襄:“但是大師功力深厚,似乎毫沒有到影響。”

住持深深地看了他一眼,閉目念經:“阿彌陀佛——”

李弗襄端起茶杯,給自己斟了茶,小口小口地飲著,一盞茶,足足能熬過一柱香,李弗襄終于開口,他皺眉問道:“我一直覺得奇怪,為什麽寺廟裏的茶都是苦的?”

住持道:“因為苦,才能令人清醒。”

李弗襄擱下茶杯,眉尾一挑:“大師,您看我像是清醒了嗎?”

住持搖頭,道:“對于殿下來說,我這小小一杯六安茶的苦,恐怕還不能與殿下的過往相提并論。”

李弗襄:“大師在清涼寺,卻對俗事拿地很準。我的過往,您竟然也知道,是算出來的?”

住持道:“貧僧已經十五年沒出過清涼寺了,山下俗事當然拿不準,只是襄王殿下的名姓如雷貫耳,從半個月前,便在寺中口耳相傳,令人不得不在意。”

李弗襄重複了一遍:“口口相傳,寺裏的人原來都在拿我嚼舌子啊。”

住持有節奏地撥弄著手裏的佛珠,說道:“清涼寺已經半月不曾接待外客了,我本以為殿下是因為無知才闖,沒想到,您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啊。”

李弗襄低著頭,空了的茶盞在他的手裏,像個致的玩意兒,他低聲問:“寺裏的僧人呢?”

古樸的木制佛珠在住持的手裏,有節奏地撥弄著。

住持道:“清涼寺不大,弟子們自給自足甚是和樂,上下不過二十幾人,如今全部葬在後山的竹林裏。”

李弗襄:“什麽時候的事?半個月前?”

住持沒有立即回答,而是看了一眼門外。

李弗襄知道他在憂心什麽,說:“錦衛悄無聲息解決幾個人還是不在話下的,我們還有時間,您有什麽要代給我的嗎?”

他說還有時間。

仿佛是為了印證什麽一般。

清涼寺外,距離住持禪房很近的地方,忽然之間起了殺聲,那是刀出鞘的靜。

馬蹄聲幾乎在同一時間沖破了清涼寺的門。

住持淺淺地問:“你說還有時間?”

李弗襄:“當然有,我是來取一樣東西的,陳家大小姐曾經在清涼寺留了什麽?”

——“啊!有刺客!快!我們殿下還在裏面!”

聲斷斷續續地傳了進來。

住持將手中的佛珠緩緩按在了桌面上:“我本以為我等不到了,困在清涼寺裏,我時常在夜裏推算星象,星象告訴我,讓我且耐心等著,于是我便等著,您終于來了……殿下,我清涼寺上下二十幾口人,死得實在是冤啊。”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