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錦兒覺得有些奇怪,今天家里咋那麼安靜呢?
孩子們和阿爹去哪兒了?
那倆小不點兒能干啥?
見楊氏端著飯過來,蘇錦兒起接過碗,問:“阿娘,我爹和倆孩子呢?咋不見人?”
“他們去你滿銀叔家了。”
“你滿銀叔找你爹給幫忙,說是要重新做灶,那倆小的想去找元寶玩兒就跟著去了。”
蘇錦兒點點頭,“好。”
話音落地肚子就咕咕了。
楊氏頓時心疼壞了,“嚯!你這孩子,肚子都的咕咕了咋不在縣里買點兒啥吃,非得扛著回來吃干啥?”
“你賺了那麼多銀子,難道還不夠你吃頓飯?別虧待自己,你今年才多大歲數?要是把壞了咋辦?”
“逃荒時沒吃沒喝沒辦法,現在你賺了銀子,咱有錢吃飯,你我別心疼錢,你跟我說說,你自己這是咋回事?”
……
蘇錦兒被楊氏念得腦殼疼,連忙轉移話題。
“阿娘,我在縣里吃飯了,就是肚子的太快,你別擔心,我又不傻,咋能把自己到了,阿娘你要是有空就去幫我弄些側柏葉回來,我今天拿的洗發水全都賣完了還不夠。”
“幾個老板預定了二百筒,咱們這幾天還得接著做,我吃完飯去村里問問誰會做竹筒,竹筒全都讓我爹做肯定來不及。”
“竹籃賣了五十個銅板,我今天還買了藥材、零碎的東西,剩的銀子我拿二十兩放你這里,您好好收著,前面給您的銀子收五患子估計不夠,而且后面還要給人付做竹筒的錢、找人砍柴、燒窯,這些都得你跟阿爹來管,我估計忙不過來,顧不上。”
蘇錦兒說完把銀子給楊氏,為了逃避楊氏的念叨,開始狼吞虎咽的對付面前那碗飯。
銀子原本都給楊氏最合適,因為古代未出嫁的兒不掌家,但收藥材還缺的錢還沒補齊,都給楊氏顯然不方便。
所以還是各自拿些錢最好。
楊氏見狼吞虎咽的吃飯,也不忍心再多說,怕噎到了,倒了杯水放在跟前。
“吃慢些,不夠鍋里還有,銀子我收下了,你吃完飯歇歇,我出門去弄側柏葉。”
楊氏說完起將銀子拿走,拿到房間里放著,然后背著背簍出門去弄側柏葉去了。
原本不想拿銀子,因為覺得銀子都是蘇錦兒賺的,家中里里外外都是蘇錦兒花錢置的,再拿蘇錦兒的銀子像啥樣子?
但經過上次就想通了。
因為蘇錦兒說的對,一家人就要齊心協力,分工合作,現在洗發水的漸漸做起來了,總不能都讓蘇錦兒管,那得多累?
現在想的是,閨既然給那就收著,該付的錢給人付,剩下都好好存著,等蘇錦兒出嫁時給做嫁妝。
蘇錦兒吃完飯,把買的、排骨掛到房梁上,又將豬下水用麥麩、白酒、料酒洗干凈,掛到院子里晾著,準備晚上做了吃。
再把零碎的東西都歸置好,然后才轉出門。
東升雖然是木匠,啥都會,但是找他不合適,因為他的活兒多的都做不完。
所以只能找其他人了。
之前春紅說,秀秀的阿爺,也就是秦滿銀的大哥秦旺財,他年輕時跟人學過做木活兒,所以蘇錦兒準備去找他。
做竹筒雖然不難,但最好還是有些夢里的比較好,因為這樣做起來速度快,出來的速度快。
而且上次劉芳草的事兒何氏和秀秀還給他們幫忙了,竹筒讓秦旺財做就當是還人了。
秀秀看到蘇錦兒來,跑出來高興的說:“錦兒姐,你咋來了?走走走,快到屋里坐。”
說完又大聲的沖屋里喊。
“阿——阿娘——”
“我錦兒姐來了——”
秀秀大聲兒的嚷嚷完,他們全家人都出來了,跟迎接似的,搞得蘇錦兒倒有些不好意思了。
“旺財叔、田嬸兒、嫂子、秦大哥、秦二哥……”
蘇錦兒一一跟他們打招呼,他們家人比秦滿銀家人多很多,站在院子里烏泱泱一群。
秦旺財是兒子就有三個,三個人都親了,還沒有分家,有四個孫子、仨個兒。
田氏過去拉著蘇錦兒胳膊,笑著說:“外面冷,手都凍冰了,別站在這兒了,咱們到屋里坐,紅杏,你去倒碗糖水。”
“哎!娘,我這就去。”
紅杏是田氏的大兒媳婦兒,也是秀秀的娘,生了三個娃,是田氏的兒媳婦里面最老實的。
蘇錦兒連忙道:“田嬸兒,你快別讓嫂子忙活了,我不,我想找旺財叔幫忙,說完就走,家里還有活兒要干呢!”
田氏道:“你這孩子,急啥?有事也得進屋坐下好好說。”
進屋后就只剩三個人了。
田氏,秦旺財和蘇錦兒。
因為秦旺財定過規矩,他談話時不許家里人在,所以眾人每次打過招呼后就各自去忙了,留著只能挨罵。
蘇錦兒就開門見山的說了,“田嬸兒,旺財叔,我今天來是想跟你們商量一件事,我現在做洗發水生意,需要大量的竹筒,我爹也忙,顧不上,所以我想請旺財叔幫幫忙,幫我做些竹筒,我不讓您白做,一只兩個銅板,您做多個我就給您付多錢,您覺得咋樣?能不能?”
田氏和秦旺財聽完都愣了。
還有這樣的好事兒?
這簡直是躺著把錢賺了。
做竹筒又不費事兒。
而且還給兩個銅板。
田氏不敢置信,心里在想,這丫頭做洗發水到底多賺錢啊!咋出手這麼大方嘞?
秦旺財想了想說:“錦丫頭,這事兒我倒是能應,但你一只給兩個銅板有些高了,都是人,做竹筒簡單,冬季我也沒啥事,我哪兒好意思拿你那麼多錢。”
蘇錦兒笑道:“旺財叔,竹筒做起來不費事,但還得砍竹子,而且長期坐著比較費脖子和腰,我給的價必須對得起您的付出,不然我也不好意思呀!”
這時候紅杏端著糖水進來,放到蘇錦兒面前,了聲爹娘,又對蘇錦兒笑了笑就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