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女扮男裝后皇帝卻彎了/苟官 第229頁

《女扮男裝后皇帝卻彎了/苟官》 第229頁

發帶,披風,一只靴子。

所有人看著那三件東西,殿中一片沉寂。

林軍仍在搜尋中,只要還有一,吾等便不可放棄,愿蒼天保佑,陛下洪福無邊,能夠早日歸來。”楊萬頃道。

眾臣齊拜,向蒼天祈福。

“愿陛下洪福,平安歸來,”戶部尚書面凝重,開口道,“但請恕我不敬直言,如今之形,陛下只怕兇多吉,我等不能只寄于渺茫希,更得另有準備。”

“王尚書所指為何準備?”楊萬頃沉聲問道。

“國不可一日無君——此話多有冒犯,”王尚書面沉痛,向座方向一抱拳,說,“但臣一片為國為民之心,將來就算陛下回來,也定能諒——國不可一日無君,陛下卻沒有皇嗣,這日后該如何是好?”

楊萬頃先前與王道濟爭吵,此時卻沒有發怒,只一言不發。

種蘇站在群臣中,見不員面上俱有憤恨之,卻生生忍住,沒有出口反駁,想來雖不滿天子死訊未確定,對方便開始居心叵測,但眼下事實確實如此:

所有訊息都預示著天子兇多吉,而沒有皇嗣又是不爭的事實。這也是最致命的一點。

Advertisement

無論合不合規矩,事態急,這是他們也必須考慮和必須面對的實際問題。

“皇室子嗣,如今唯有小王爺了。”

所有人的目投向李和。

李和因上回之事,一直不敢面見李妄,連狩獵都未參與,誰曾想竟說不準要天人永隔,這幾日又是焦急又是難過,甚至還親自去了崖底一趟。

此時被人提及,面尤為蒼白,一張娃娃臉布滿言又止,千言萬語。

他雖萬般不愿,卻知此事事關重大,不敢胡言語,只得暫聽他們所言。

種蘇心道你不必擔心,你不想繼任帝位,其他人未必還愿呢。

兄終弟及,實屬正常,卻聽一人道:“且慢。說起皇室子嗣,卻并非小王爺一人。”

一語激起千層浪,朝中先是短暫的靜謐,接著頓時轟然,紛紛看向發出這驚天之言的人。

王道濟站在群臣前列,徐徐開口,“諸位皆知,當年先帝除卻陛下外,還有位二皇子。”

“可二皇子早已不在人世。”

“非也。”王道濟說,“當年二皇子孱弱,恐不能活,先帝便將其養在宮外,至于后來為何對外宣稱病故,當年便有人存疑,想必某些大人心中十分清楚。”

殿中所列皆多為朝廷重臣要臣,對于朝廷往事,多知曉些。

關于二皇子之事,本就說法各異,但對當年養在宮外這說法,其實早已算確定,只不能公開說。

“哼,一派胡言,”有人道,“就算當年先帝將二皇子養在宮外,但后來……二皇子確已故去,此事王相不是比我等更清楚?”

“你是指當年先帝忽然發狂,殺還是太子殿下的陛下,而要接二皇子回來之事?”王道濟居然毫不諱言,就這麼直接說了出來,“此事事關當年太子安危,我為太子母舅,自要維護當年太子安全,因而不惜與先帝起了爭執。誠然,我不希二皇子回宮,但二皇子終究先帝子嗣,我又豈敢膽大包天,做出妄為之事。二皇子回宮途中出事,所有人都懷疑我王家,實乃冤枉之極。”

“王丞相,你究竟想說什麼?”楊萬頃冷冷道。

“王家蒙冤多年,如今終于可以沉冤得雪了,” 王道濟道,“二皇子當年并未故去,只是失蹤。”

“什麼?!”

“當真如此?”

那場宮廷政變,先帝忽然對太子持劍相向,大多數人皆只以為太子因某事激怒先帝,致使暴戾狂躁的先帝對太子出手。

只有數人知曉真正實——

當年二皇子出生不久,便“因病夭折”,事實上卻被陛下養在宮外。再過幾年,先帝自覺羽翼漸養在宮外的二皇子接回,正式認祖歸宗。

此舉意味著什麼不言而明,王家自是不能答應,半路截殺二皇子,先帝得知消息,方發狂殺太子。

因此與太子,王家兵戈相向,從而引發了那場宮廷政變。

而在這場政變中,當時的太子殿下李妄卻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后,他被先帝憎惡厭棄,于王家眼中不過傀儡武,卻不培養了自己的勢力,先與王家聯合大敗先帝,接著轉頭殺了王家一個措手不及,一并將王家元氣大傷。

這是另起一話。

二皇子被截殺,幾乎已是不爭的事實,但政變之后,先帝駕崩,先后病逝,二皇子之事無人敢提,史冊上仍是按病故記錄,但私下里確有人疑心過二皇子的結局。

如今親口由王道濟道出,不啻于石破天驚。

“失蹤?王相可不要張口既來,既是失蹤,如今人又在何?”

“二皇子已回長安,不僅如此,諸位且早已見過二皇子。”王道濟環顧眾人,鄭重道。

“什麼?!”

這話再度引起震,眾人面面相覷,殿中一片嗡嗡議論之聲。

種蘇看向群臣中那道悉的影,靜靜等候他上場的時機。

全場眾人中,唯楊萬頃還算鎮定,只面冷笑,斥道:“王相是擔心陛下擔心的昏了頭麼,竟如此胡言語。”

然而王道濟如此言之鑿鑿,卻又令人不得不搖。

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