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大周令:開局抄詩就名揚天下 第2卷 第332章 御書房中

《大周令:開局抄詩就名揚天下》 第2卷 第332章 御書房中

紫薇宮。

對應的是天上的紫薇星辰。

是整個京都最中心的位置,是大周最權力的中心。

也是整個皇城位置最高的地方。

文武大臣們上朝的金鑾殿,承文殿,書房……

都在這座宮城中。

穿過層層宮門。

冬日的晨完全籠罩了整座宮城,照耀在上暖洋洋的。

書房前,小喜鵲弓腰低聲道:“侯爺稍等,奴婢先行通稟告陛下。”

“公公且去。”李牧微笑拱手。

小喜鵲邁著小碎步朝著書房走去。

李牧站在臺階上,整個皇城盡收眼底。

宏偉輝煌的建筑,比后世的紫城還要氣派。

約莫過了二十息的時間,書房傳來侍太監的尖細的嗓音,“陛下宣威武侯,李牧覲見。”

書房大門從里推開,李牧整理了一下服,單手起下擺袍,抬步走進了書房

照耀下,整個書房如同鍍上了一層金,極為明亮。

剛進殿,一墨香味混合著濃重的龍涎香撲面而來,使人神一震。

書房不算很大,四周陳設的高大書架上擺滿了書籍。

角落里,一座銅爐燒著煤炭,將整個房屋烘托的溫暖如春。

正中位置,巨大的紫檀香案后面,一個穿龍紋黃袍,材魁梧高大的男子靜靜的注視著他。

一雙眼眸深沉似海,約閃著睿智的芒。

Advertisement

,太監們微微抬頭,打量著那道伴隨朝點點的人影。

這一刻,書房的所有人目都看了過去。

他們都想看看那位詩詞傳天下,威震北境的李侯爺,到底是何樣的人。

“臣李牧,參見陛下。”李牧單膝跪地,拱手行禮。

這是李牧第一次單獨覲見天武大帝,所以一切都需要按照禮數來。

不過還好有武將份,不需要雙跪地。

卿免禮,平。”

龍案后,洪亮渾厚的嗓音響起。

“謝陛下。”

李牧起又朝天武大帝行了一禮。

抬眸看去,天武大帝看上去四十左右,魁梧的材略微有些發胖,國字臉,鼻若懸梁,眉宇間自帶一帝王霸氣。

氣度非凡,不怒自威。

桌案一旁,一名老太監善意的對著他微笑。

他知道,那就是天武皇帝邊的大太監趙默。

李牧一襲緋紅袍,氣質溫潤,灑而淡然。

天武大帝細細打量后,不暗暗點頭,站起“哈哈”一笑,豪邁道:“李卿,說來,還是你我君臣第一次正式見面,朕也早想一睹我大周名滿天下詩仙的風采。”

雖然之前見過,但那時的李牧不過是普通進士,并無突出的表現,一切都顯得那麼普通。

天武大帝早就沒了印象。

雖然在李牧異軍突起的時候見過畫像,但那和真人相差的很大。

“陛下贊譽了。”李牧微微一笑,“臣為天子門生,都是陛下教導的好。”

這話不無諂之意。

但很奇怪,從李牧的口中說出,卻顯得那麼自然。

給人覺,仿佛就理應如此。

聞聽此言,天武大帝不由出意外之,打趣道:“沒想到名滿天下的李輕舟竟也會說奉承朕的話。”

“陛下,臣所說的都是肺腑之言。”李牧認真道:“沒有陛下慧眼欽點,也沒有臣的今日。”

李牧所說倒也屬實。

科舉最后的殿試是由皇帝親自出題,榜上有名的三甲進士,都稱之為天子門生。

而他也是三甲進士的一員,若是前李牧落榜,還真就沒有現在的他。

“呵呵,卿言重了,這一切都是卿憑自能力取得。”天武大帝但臉上笑意更甚,他從未覺得和臣子聊天是如此愉快的事

“說到這里,朕還要卿,沒有卿,北境怕是早已生靈涂炭。”天武大帝慶幸道,看向那道溫文儒雅的影,眼神中的贊賞毫不加掩飾。

“臣不敢居功。”

想到荒原上那些戰死的士卒,李牧再次拱手道:“若非沒有陛下多年來的勵圖治,邊關將士的舍生忘死,就算臣在有天大的本事,也擋不住妖族的侵略。”

“所以這并非是臣的功勞,這是陛下的功勞,是所有大周將士的功勞,臣在其中所取到的作用微不足道。”

“哈哈!”天武大帝聞聽此言,一掃這段時間夢魘一事帶來的郁,笑聲更加豪邁了,嘆道:“是啊!朕的將士們都是好樣的。”

這個時代的讀書人是驕傲的,皇帝雖貴為九五之尊,但想要在他們口中聽到一句夸贊的話,那是千難萬難。

皇帝一人,系萬民,每一個決定都關乎著天下百姓的安危。

他們更愿意去找出皇帝的不足,然后加以抨擊。

督促皇帝改正,極端的時候,就算尸首兩端亦在所不辭。

這就是讀書人所謂的文人風骨。

能在李牧這樣儒家天驕口中聽到這樣的話,無疑是對他最大的肯定。

卿就不怕今日你我君臣的談話傳了出去,天下人說你李輕舟是溜須拍馬之輩?”天武大帝笑著問道。

李牧搖頭道:“臣只不過把陛下所做出的功績說出來,何來溜須拍馬一說?”

“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陛下雖貴為九五之尊,但在臣的眼中,陛下也和大周有功將士一般,對大周的貢獻同樣是不可磨滅的,同樣也是需要認同的。”

李牧怎麼想就怎麼說,他并不害怕流言。

天武大帝確實是一位難得的好皇帝。

對于一個儒家讀書人來說,只會溜須拍馬的人是不會得天地浩然正氣認可的。

他如今在儒家一脈的就,足以擊破一切妄言。

天武大帝沒有再笑,反而沉默了。

人人都羨慕皇帝好,可誰又知道皇帝的難?

自己登基以來,兢兢業業,勤于政務,毫不敢松懈。

每日忙到三更睡,五更起。

然而就這,朝野上下依舊還能聽到一些不好的聲音。

一瞬間,他有一種找到知己的覺。

李牧一番話說的慷慨激昂。

書房中靜悄悄的,所有人都低著頭,在思考那位年輕侯爺的話。

一旁的大太監趙默的抬起眼角。

沒有人比他更清楚陛下辛勞。

看向李牧的眼神越發的和善了。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