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武俠仙俠 阿鬥之智近乎妖 第1卷 第240章 南中之策

《阿鬥之智近乎妖》 第1卷 第240章 南中之策

“南中!”

眾將聞言一愣,勝利的喜悅瞬間被南中叛的糟心事給沖淡了。

益州世家集中叛,不僅僅是軍事上的力,也不僅僅是經濟上的破壞,更多的是對劉備權威和聲的打擊,對益州統治基礎的搖。

若是南中叛得不到妥善且徹底的解決,零星的叛將持續發生,為劉備集團一個長期的出點。

阿斗比其他人想得更多:

另一個歷史維度里,云貴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不服王化的蠻夷之地。

唐朝軍力無雙,雄霸中原、草原、西域,大軍所過之無不臣服,可是,唐玄宗兩次興兵征南詔,結果全敗,十余萬大軍折戟在云貴的深山林中。

宋祖趙匡胤兄弟二人削平中原軍閥,唯獨不敢對大理國手,全因大唐的前車之鑒,再加上北方軍事力過大,也就聽任大理國偏安一隅了。

直到橫掃亞歐的蒙古人掃大陸,為了合圍南宋,這才揮師滅了大理,但也實行極其寬松的統治手段。

到明清時期實行大量移民、軍隊屯邊、改土歸流等多重手段,才相對平穩地控制了云貴高原。

如今的劉備集團想徹底控制南中,實在有些難。

阿斗想先聽聽劉備集團高層眾人的見解,因此沒有開口。

這時,劉備收攏了臉上的喜悅,沉聲問道:“不知軍師有何計策?”

眾人聞言,皆看向諸葛亮。

諸葛亮依舊是一副竹在的表,輕搖羽扇道:

“剿滅雍闿等叛賊,不難。難的是,讓南中真心臣服!難的是讓南中持續、穩定地繳納鹽鐵、賦稅、耕牛、糧草、兵員!”

阿斗點頭,順手奪過羽扇道:“大冬天的,軍師別搖了,看著怪冷的。”

諸葛亮習以為常,又拿出一個羽扇:“我需要保持冷靜。”

Advertisement

話落,他又開始輕搖羽扇,繼續道:

“南中七郡,分別是牂柯郡、越嶲郡、朱提郡、建寧郡、永昌郡、云南郡、興古郡。其中永昌、興古兩郡在極南邊陲,對蜀影響較小。但其他郡縣靠著遼闊的平原耕地,且易守難攻,鹽鐵出產頗,必須要控制在我們手上。”

阿斗聞言默默點頭,心道:

“歷史上諸葛亮就是兵至牂柯、建寧,拿下當地叛軍后便班師回朝了,確實沒去永昌、興古二郡。”

諸葛亮繼續道:

“南中依恃地形險要和路途遙遠,平叛耗時耗力,糧草周轉困難,產不足難以供應長期駐軍,即使能快速擊潰叛軍,斬殺雍闿、孟獲等人,日后還會有其他人反叛。

若是將南中諸部斬殺殆盡,一不是仁厚者所為,也不可能在短期辦到,而且,我們目前最重要的軍事目標是篡賊曹丕,不宜四興兵。

故,我認為,平叛之戰應以攻心為上,攻城為下,速戰速決。”

劉備聞言點頭,表示認可,趙云等人也深以為然。

阿斗的思維又回到了另一個歷史維度上:

“歷史上,諸葛亮興兵南下,大軍勢如破竹,雍闿、朱褒等人被殺,蠻夷中的利狼部、宕渠部、高定部、青羌部、哀牢部等皆被消滅,數萬余俘虜被遷往蜀郡都一帶淪為奴隸。

此后,諸葛亮為夷作圖譜,先畫天地、日月、君長、城府;次畫神龍,牛、馬、羊;后畫部主吏乘馬幡蓋,巡行安恤,對蠻人進行神思想的改造。又刻了“蠻為漢奴”的石碑,鎮南中。

同時分化瓦解,給忠心漢室的部族優待,免除了稅賦,針對不安分部族進行打,同時雇傭蠻夷為兵,以蠻治蠻,可謂恩威并施。

可是,諸葛亮撤軍后的第二年,他任命的平南將軍呂凱直接在上任路上被殺,各郡縣時而發小規模叛

李恢、馬忠、張嶷、張表、閻宇、霍弋等將領先后領兵南下平,大小戰役持續了十幾年也未能完全平復南中。

甚至,因越嶲郡的叟人始終不服從都指令,越嶲太守本不敢去治所任職,只能待在八百里外的安上縣進行幻想式統治。

總的來說,季漢沒有能力對南中如臂所使,只能做到南中不過于扯后,多多提供點鹽鐵耕牛,俘虜些蠻夷戰士充軍,僅此而已。”

想到這,阿斗沉聲道:

“攻心為上沒有問題,可有個前提。”

諸葛亮聞言來了興致,問道:“什麼前提。”

“把叛軍斬殺殆盡,殺到有異心者心驚膽戰,再無非分之想,把中間派殺投降派,安分守己,一心向漢。這時,咱們在談攻心。”

此言一出,眾人皆驚,趙云道:“這不就是趕盡殺絕了麼,咱們以仁義之師立足,怎可如此屠殺?”

阿斗搖頭:

“仁義是對臣民的,不是對敵人的!他們忠心耿耿地歸降,我們自然會以仁義待之,若是面和心不和,表面投降背地反叛,哼……殺盡他們,才是對黎民百姓的負責,殺盡他們,才是對江山社稷的擔當,殺盡他們,才能國泰民安,才是真正的仁義!”

諸葛亮微微搖頭:“恐怕短期難以做到!”

阿斗點頭:“短期確實做不到,但我們已經有了十萬鐵騎,掌控雍涼十三郡,牢牢扼守隴山道和渭水谷道,出五到十萬部卒南下平叛,并就地屯邊,不會傷筋骨!甚至不會耽誤明年東征長安!”

劉備眼睛亮了起來,沉聲道:

“公嗣言之有理!我們的軍力已經不是半年前了!如今孤坐擁荊州、益州、涼州和半個雍州,控制隴山、渭水、襄樊、陸口,對曹丕和孫權都可攻可守!兵力雄厚,確實有了分兵南中的實力!”

趙云聞言,很是激,抱拳道:“末將愿帶兵鎮守南中!”

此言一出,劉備、諸葛亮都有些猶豫,若讓趙云南下長期鎮守,他們絕對放心,但派他南去,實在有些浪費人才。

可如今馬超鎮守涼州,法正鎮守荊州,關羽和張飛留守益州,將來有可能分出一人駐守雍州。

黃忠年紀大了,短期去南中煙瘴之地征戰還好,若是長期駐守,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掛在那里了。

魏延、鄧芝、廖化、吳班這些人資歷稍稍欠缺。姜維二十歲出頭,屬于新兵蛋子,不會考慮他。

目前有威、有戰力、格沉穩的高級將領,似乎也只有趙云了。

阿斗看出了劉備的猶豫,笑著道:“趙叔正是能打之年,將來還要攻長安、破,橫掃中原呢,怎麼長期鎮守南中呢?”

劉備問道:“那派誰去?”

阿斗笑道:“帶兵南征的主帥呢,讓我來做就是了,留守南中的人選,我覺得讓李恢、馬忠、張嶷幾人協同鎮守即可!”

諸葛亮聞言一愣,道:

“李恢是建寧郡俞元縣人,主公蜀時便主投靠,參與過攻雒城之戰,還前往漢中聯絡請降的馬超,文武兼備,資歷卻稍遜魏延、鄧芝等人。

馬忠是閬中人,去年剛剛舉孝廉為,目前在西郡下漢昌縣任上,多有那麼點資歷,至于張嶷,他是誰?”

阿斗笑了,心道:“這就是穿越者的好了,我能知道眾人將來的就,知道他們的專項能力!”

他知道,南中平叛時,數萬叛軍將李恢包圍在滇池縣,李恢兵力不足敵軍兩,但依舊施計大敗叛軍,并追逐叛軍殘部至盤江,此后,南夷再叛,李恢獨自統兵平叛,鏟盡叛賊,并征收耕牛、戰馬、金銀以及犀牛皮作為賦稅,極大充實了都的軍用資。

可見其軍事能力、統能力、經濟能力非同小可。

而馬忠和張嶷,不僅擊討平獠人之、冬逢之、殺劉胄、狼岑、狼路諸多叛賊,更長期駐守建寧郡,恩威并濟,修繕城郭,控制鹽鐵,并重新貫通越巂郡到都的道路,恢復亭驛通信。

阿斗還沒說話,劉備率先開口了:

“李恢文武兼備,能謀善斷,是個帥才;馬忠此人孤見過一次,其人思維敏捷,腹有韜略,是個賢才。

至于張嶷,孤聽聞前幾年強盜寇犯南充,是張嶷率眾殺出一條路,保住縣令家眷命,確是個人才!”

阿斗聞言微微吃驚,心道:“劉備竟然知道張嶷這種小!還如此肯定李恢、馬忠之才!劉備的識人之能,果然名不虛傳!”

諸葛亮聞言道:“這麼說來,大王是同意此三人協作鎮守南中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