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重生異能 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1484頁

《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1484頁

周秋萍聽得頭都痛了。一度電等于1千瓦×1小時。發電本這麼高,還搞什麼呀?本沒可能。

只奇怪:“德國是怎麼搞的?這麼高的費用也吃不消啊。”

雖然眼下德國是典型的歐洲之,經濟發展的龍頭老大。但這麼高昂的發電費,還搞伏發電,多錢都不夠燒的。

研究員扶了扶眼鏡,耐心地解釋:“他們國家鼓勵家庭伏發電,進行補。我們國家目前沒這個政策,也補不起。”

這麼說吧,按照功率計算,假如一個家庭總用電量是3千瓦,發一瓦電要20塊人民幣的晶電池板組件。是電機電池板就得掏60萬。

別說1992年,換2022年,哪個家庭花60萬去搞一個發電裝置就為了自用,那絕對是土豪中的戰斗機。

以目前的國家財力,想補也補不起。

所以到目前為止,伏發電也沒辦法商業化,只能搞研究。

研究員倒是信心十足:“我認為用不到10年,這個生產本能下降80%,那個時候伏發電就有前景了。”

朱莉都想呵呵了,降低80%,那也得12萬,還不包括其他費,老百姓怎麼可能吃得消。

Advertisement

話說到這兒,那真的沒辦法談下去了。

老板辛辛苦苦弄集裝箱過來蓋房子,又搞伏發電,核心目標是為了節約建筑費用。

這發個店比蓋房子還貴,那不是兜了一圈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嗎?

但周秋萍都把人喊過來了,自然有自己的想法:“我是這麼想的呀,同志。你們的目的是搞研究對吧?那咱們合作,你們看可以嗎?你們可以選擇我們的集裝箱房屋作為實驗場所。你們提供發電板蓄電池這些必須材料,指導我們進行施工。后面它們的運轉況,我們一定如實做記錄,然后匯總實驗數據,報給你們,好不好?”

這話要怎麼講?聽說過試藥吧。現在我們主提出當試藥的小白鼠,也不問你們要補了,就免費驗一把。

何如?很夠意思吧?

比劃了一下:“就是一條街的屋子。你們不是給一個村發電嗎?應該差不多夠用了。”

研究員認真地看著,相當無語:“那個村只有36戶人家,當時是10千瓦的發電量,他們家里只有電燈,夠用了。現在我們回收了,發電量是7千瓦的樣子,最多也就是夠兩戶人家使用。”

周秋萍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麼?”

研究員認真地點頭:“而且如果是商店的話,那麼最多一家店吧,再多肯定不夠用。”

周老板只能咬咬牙:“一家就一家吧,這樣我們也好統計。”

研究員略有些不好意思:“那你們得出錢,因為我們從村里運回來時是給了錢的,不然也拿不回來。”

雖然當初是免費給村民用的。但村里默認這是國家發給他們的東西,他們想不想繼續用是一回事兒,別人拿不拿走是另外一回事。反正不能讓他們白吃虧。

周秋萍唯有扶額:“行吧,行吧,給錢就給錢,一家店就一家店,我們就做這個示范點了。”

能怎麼辦呢?當掏錢打廣告唄。

全國唯一一家伏發電的商店,想不想過來看一看,什麼做真正的綠節能環保,什麼做高科技?

難怪人家說新能源企業全是國家補起來。要真這麼容易賺錢的話,大家早就一窩蜂的上。

作者有話說:

文中關于當時伏發電的數據全部查了資料,就不了。知道阿金不是胡謅的就行。^_^

第510章 銀行收錢了(捉蟲)

周老板發財夢碎。

不僅沒能省下電費, 還往里面了好幾萬。雖然研究所已經近乎于白送,但給村民的補還有把這麼多發電板拖過來的運費,都得真金白銀地掏錢。

唯有著鼻子不停地自我安:這可是活的廣告牌, 現的廣告, 全國唯一一家正兒八經太能發電自己自用的商店。

這代表了時代的風氣,未來的流, 高科技的典型, 連冷冰冰的外表都是傲的代表。

所以必須得請記者過來大肆報道,讓全國人民都知道有這麼個玩意兒了,不能白瞎了砸進去的廣告費。

這邊的高科技產品伏發電是頭貔貅,那邊另一個高科技的典范芯片廠同樣是頭吞金,金閃閃的外表都是忽悠人的,想讓它下金蛋, 你先砸進去金谷子再說。

林博士來海城了。

盧振軍找人調查了他的份, 李東方也為他做了背書。

他的確是位建廠高手, 在國大牌芯片廠工作多年,經驗富, 而且人品有口皆碑, 為人勤勉而踏實。

有了這個初步背景, 周秋萍也敢把人領到海城市政府介紹給領導了。

風險當然依舊存在。人復雜又多面,而且隨時會變。以前風評好沒被人發現有什麼不妥的地方,不代表他以后不捅婁子。說不定人家就是玩一把大的呢。

但現在的好在于因為政府窮, 一個908工程論證就要論證兩年,完全不備豪爽掏錢的底氣, 故而對方沖著騙補而來的可能就大大降低了, 與之相對應的, 真正愿意做事的可能大大提高了。

可見政府補這玩意兒也是雙刃劍, 引來了人才的同時也招來了眾多騙子。

海城市政府對芯片項目還是很興趣的。

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