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一品代嫁 第358頁

《一品代嫁》 第358頁

當然,如今后悔也沒什麼用了,但畢竟跟沈家的姻親關系還在,重新走起來也不是不行啊。許良圃今兒跟許夫人提這事兒,就是這麼打算的:“眼看要過年了,也打點些年禮送過去。聽說,倭人襲海寧,碧姐兒正跟著沈姑爺去觀,也撞上了。”既撞上了,肯定是要些驚嚇的,娘家關切一二,不也是理之中嗎

許夫人聽見“沈姑爺”三字,就覺得口堵得慌。從前那些事兒可還都沒忘記呢,那會兒為了不影響許瑤選,是不讓許碧回門,如今這又要去親近,實在是拉不下臉皮來啊。

可是丈夫的話卻又是在理的。眼看著太后的娘家不,皇后的娘家倒起來了,就為了許瑤的前程也要想法子結啊。許夫人口,就去準備給許碧的年禮了。許良圃的意思明白,于是禮之外,還寫了封信,信里當然提了提梅大儒家的事兒,就預備著倘若沈家托許家下人給梅大儒捎點什麼東西,這不就有借口登門拜訪了麼

東西到江浙的時候,才是十月里呢。許碧聽說是許家來送年禮,簡直是嚇了一跳:“太打西邊出來了”

Advertisement

進來傳話的是知晴,一聽許碧這話就笑了出來:“說的可不就是呢,奴婢在二門上見著陳媽媽,只當自己看花了眼。”許夫人姓陳,這陳媽媽就是的陪房,是個心腹了。許夫人使跑一趟,可見重視。

娘家派人來,許碧也不能不見,遂整整裳,就往花廳里去了。

陳媽媽既是許夫人的心腹,從前自然是不把許碧放在眼里的,便是這回進了沈家門,心里想的還是從前那個說話都要半低著頭的二姑娘,誰知坐下喝了半盞茶,才見里頭人慢悠悠出來,幾個丫鬟簇擁著,中間一個高挑個兒的婦,一件玫瑰紫的長襖,邊上鑲著雪白的狐皮風兒,襯得一張臉也如玉石象牙一般,白皙瑩潤。

越白,就越顯得眉如墨畫,鬢若羽,似丹朱。陳媽媽固然知道二姑娘生得不錯,可也從不曾見過這般艷照人,一時竟然不敢認了。

是許夫人伺候的人,自也見過幾樣好東西,認得那做襖兒的料子就是蘇州產的宋錦,玫瑰紫的底子上用暗金線織著流云紋樣,又艷又華麗。類似的料子,陳媽媽在京城也見過類似的,一匹說也值得八十兩銀子。許碧上這個還織了金,價值只會更高。

再看許碧頭上挽了個家常的一窩,只戴了一枝赤金華勝,那累累金細如發一般,中間鑲了三枚碧瑩瑩的貓兒眼,顆顆都有小指肚大小。且兩耳垂下的水滴墜子,鑲的亦是貓兒眼,雖比頭上的寶石略小些,卻是相同的碧綠喜人。

這樣的貓兒眼,一枚兩枚好尋,但這般多又相同的,卻不常見了。陳媽媽也算識貨,心里越發吃驚——沈家縱然富貴,可二姑娘家常就這般打扮,也可見在這府里甚是尊貴了。

若說陳媽媽來時心里多還懷著些舊時的輕視,這會兒卻是不敢再有半點兒心思,連忙把茶盞一擱,深深福行禮:“老奴給姑請安。”

“陳媽媽不必多禮。”許碧對這老婆子的印象僅限于日常板著臉站在許夫人后的模樣,不過想來對著許瑤許珠姊妹兩個必不是這番臉了,“這大年下的,你怎麼千里迢迢的來了”真稀罕吶。

陳媽媽聽這話說得不怎麼客氣,賠著笑臉道:“老爺夫人聽說姑在鹽鎮上因遇倭人了驚,擔心得不行,特地老奴來一趟,瞧瞧姑呢。”說著就遞上禮單,“夫人說,杭州這地方雖好,只怕口味與京城不同,姑吃不慣,這不,裝了好些京城的土老奴捎過來……”

知晴忍不住就嗤了一聲:“都來杭州兩年了……”這會兒倒怕口味不慣了

許碧接了單子也懶得看,隨手扔在桌上:“老爺夫人還好”反正知道路姨娘在庵堂里過得自在的就行了。

“都好都好。”陳媽媽剛說完,又猛地想起來,連忙補了一句,“就是掛念姑。前些日子宮里的大姑生了皇子,夫人遞牌子進宮,大姑還說,惦記姑呢。”

一邊說,一邊暗自懊惱——也不知怎麼的,見了二姑娘竟有些不大會說話了,實在眼前這位,雖臉兒還是那張臉,卻總覺得不是在跟二姑娘說話似的。

“聽說大姐姐升了婕妤,離得遠,我也沒法給道喜,媽媽回去的時候給我帶句好兒吧。”許碧才不相信許瑤會惦記呢。

“是是是。”陳媽媽素來明,焉能聽不出許碧的冷淡呢只得賠著笑臉道,“家里爺和三姑娘,也都有東西帶給姑。”

許碧仍舊只哦了一聲,沒甚誠意地道:“也替我多謝他們。”

這簡直沒法進行友好談話了,陳媽媽便是巧舌如簧,這會兒也實在不知該說什麼,只得著頭皮道:“老奴還不曾給親家老爺和親家夫人請安……”

“大將軍在營里未歸。”許碧隨意指了指,“知雨帶陳媽媽去給夫人請安,再安排陳媽媽歇下。這眼看就要過年了,也得安排陳媽媽早點回去,天寒地凍的,路上可不好走。”

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