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一品代嫁 第307頁

《一品代嫁》 第307頁

這麼一等,沈夫人才下馬車,就聽后頭車聲響,卻是袁家眷也到了。

袁大這還是過年之后第一回面,著尚未顯形的肚子扶了丫鬟的手下馬車,再過去伺候自己的婆婆下車,惹來旁邊的丫鬟們一陣小聲驚呼:“大小心些——”

如今杭州城里誰不知道袁沈兩家正在摽著勁兒,這會兒在門口撞上,實在是有些尷尬。在門口迎客的是董家兩位,董大連忙上前,向沈夫人笑道:“三姑娘一早就念叨著府上二姑娘了,這會兒怕不等急了。”董二則直奔了袁大去,一邊自己去扶袁夫人,一邊丫鬟來攙扶袁大:“瞧大這氣,必定生個結結實實的小小爺呢。”

董家兩個庶子雖都記在董夫人孟氏名下,但卻是那妾室蘇氏養大的。那會兒蘇氏正得寵,董夫人再板正,丈夫偏袒著妾室,口上說著兒子們過了六歲就挪到前院去讀書,其實晚上還時不時地跑回去與蘇氏親熱,對嫡母卻是敬而遠之。

只是后來兒子們都大了,要娶妻之時,傳出去說是養在姨娘邊的,這名聲難免就要降一等。董大人剛升上杭州知府,正是意氣風發之時,卻發現杭州這邊兒的讀書人窮講究,對他家的記名嫡子竟并不看好,反是對董夫人教養出來的兒頗多追捧,這才有些后悔起來。

Advertisement

初時他被蘇氏吹了一耳朵的枕頭風,只想著往那高門世家里去尋兒媳,了幾回釘子才曉得此事不易。且此時靖王做了太子,董夫人也就跟太子妃梅氏家里了姻親,那位嫁到梅家的妹妹還特地寫了信來。

董大人此人,要說還是頗有幾分才干的,不然一個寒門出的,也不能在四十歲上就做到知府。可是能做到杭州知府,就不全靠才干了——這可是個好缺,不是誰都能撈得著的——他靠的是有眼,會鉆營。

有眼的董大人迅速地改變了策略,把找兒媳的事兒全給了董夫人。事實證明他的主意很正確,董夫人挑中的兩個兒媳雖出不是多麼顯貴,卻都是賢淑明理之人。長媳大方能干,次媳伶俐溫和,妯娌兩個相十分和諧,各自還把自己院子里的事打理得一清二楚。

不過,蘇姨娘是很不滿意的。首先嫌兩個兒媳出不夠高貴,長媳的父親不過是五品兒,次媳更是某書院山長之,連個都沒有呢。

其次,也是最要的,就是兩個兒媳對不親近,見面也不過是一聲姨娘,反是在董夫人面前口口聲聲地喚母親,做足了十分的恭敬。

為這,蘇姨娘不在董大人面前哭訴,還在兩個兒子面前挑唆了好幾回,的確挑唆得兩個兒子跟兒媳都不親近了。

可惜的挑唆也只在知府后衙里才有用了。董夫人在杭州呆得越久,賢良淑德的名聲就越盛。更何況靖王由太子而皇帝,梅氏一族也跟著水漲船高,愈發地追捧了。

董大人如此有眼的人,這會兒還要借著妻子的呢,哪敢在外頭貶低董夫人且兩個兒子跟兒媳不和,連個嫡子都沒有,難道是什麼好事

別看男人偏寵妾室,可嫡子的份量是不同的。董大人自己沒個嫡子,心中也不無憾。若是兩個兒子也都沒嫡子,一家子全是庶出,外頭的名聲可好不好聽呢

更有一樁。董大人自己是年登科,兩個兒子卻似乎都沒繼承到他的才學和努力,到現在還只是秀才,連個舉人都沒考中,要到哪年哪月才能中進士董夫人挑的次媳,娘家父親是一院山長,學問是極好的,手下教出了不舉人進士,這是多好的資源啊

結果次子呢非但不好好利用,反而跟妻子生疏起來,真是白瞎了董夫人這番苦心。

雖嫌董夫人太過板正又不如蘇氏貌,可董大人只要眼睛不瞎就能看得出來,要掌家理事相夫教子,還得靠董夫人這樣的。且兩個庶子雖跟不親,董夫人挑兒媳的時候卻是毫無私心,完全為了董家著想。就是他自己去尋,也未必尋得來更好的了。

這麼一來,董大人是狠狠教訓了兩個兒子一頓,連蘇姨娘那里都冷落了幾天。于是董家兩位爺又憋憋屈屈回去跟妻子和好,而兩位董依舊還跟從前一般敬著嫡母,對生事的姨娘婆婆更沒好了。

這件事兒鬧得怪厲害的,董夫人雖然管家甚嚴,但架不住蘇姨娘連著兩個兒子都糊涂,自己在外頭不收斂著些,倒把后宅的事兒傳了出去,弄得杭州城里消息靈通的人都知曉了。這會兒看著兩位董事得當,不由得都有點兒替們惋惜——這麼好的媳婦兒,偏有人不識貨。

雖說暗地里較著勁兒,但無論是沈夫人還是袁夫人,都不會在面兒上出來什麼針鋒相對的意思,仍是一團和氣地寒喧,且因為袁大有孕,話題倒是多了。董家兩位暗暗松了口氣,便也就著這話題說下去,一時也并不冷場。

袁大是滿面春風,里卻苦:“頭一回,也不知道怎的就這麼纏磨人,每日里只想吃些古怪東西,倒攪得全家都不安寧。”

這話顯然是在炫耀,旁邊自有人接話道:“若這樣鬧騰,八是個小爺了。”

沈夫人暗嗤了一聲。鬧騰那說的是胎頻繁,這口味多變跟是男是有個屁的關系。現在只管奉承,等生下來是個閨,那時才好看呢。

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