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一品代嫁 第229頁

《一品代嫁》 第229頁

只不過嫌這銀紅太淺淡,總覺得皇后把這樣賞下來,分明就是在提醒只是個妃嬪的份,因此干脆把這料子就給了許瑤,自己偏要穿那更紅艷的

只是剛才還在慶幸自己的石榴紅裳沒有被梅若婉的洋紅下去,這會兒卻又覺得這銀紅也很是不錯了。尤其是許瑤生得跟個瓷人兒似的皎白,穿這愈發顯得鮮潤,就像那六月里的鮮桃似的。

這念頭在袁勝蘭心里一閃,忍不住朝著許瑤道:“你怎的這時候才來”若是早來了,或許就淹沒在今日個個盛裝的妃嬪之中,且坐得遠,皇帝倒未必能看見了。

許瑤似乎被袁勝蘭有些沖的口氣嚇到了,輕聲道:“原是早要過來,臨出門的時候宮打翻了茶,把了,只得又換了一條,這才有些晚了……”說著又忙向皇帝福,“臣妾來晚了,請皇上恕罪。”

這麼一說,旁邊幾人的目頓時都落到了子上。只見銀紅襖子下頭了一條水墨白綾兒,上頭都是重重疊疊的淡墨荷葉,越發襯得穿銀紅的許瑤像似一朵盛開的睡蓮花。

皇帝掃了一眼,就笑了一笑,扶了太后往席間走去。顧充媛離得近,將許瑤說的話都聽在耳中,也微微笑了一下,低聲道:“這是個聰明的。”

Advertisement

“充媛娘娘說什麼”凌玉珠在邊,好奇地問,“誰聰明”

顧充媛看看凌玉珠蘋果似的紅潤小臉,也對笑了笑:“你最聰明了。”瞧上這裳,料子雖只是中等,卻做得極巧。針線房里對寶林這樣的小妃嬪是不會下這等工夫的,多半這裳又是求著蘇才人給做的。

一邊跟蘇才人攀好姐妹,一邊又不忘到自己面前來奉承……顧充媛垂下眼睛笑了笑,倒也虧得那位蘇才人還肯給幫忙,究竟是看不,還是真就這麼慷慨。

一邊想,一邊就用眼角余向蘇阮看了過去。

蘇阮自進殿來,給幾位高位妃嬪行過禮后,就安安靜靜坐在自己座位上,跟旁邊的小妃嬪有一搭沒一搭地說話。上的裳倒跟凌玉珠差不多,料子中等,針線致,甚至式樣都頗為相似,一看就知道出自同一人之手,只不過搭配不同:凌玉珠是松花配桃紅,則是月白配銀紅。

雖說子都忌穿與別人相似的裳,但當滿座都爭奇斗艷各出心裁的時候,有這麼兩個年紀相仿卻風各異的子穿著相似的裳并肩而坐,反倒是更容易引人注意了。

顧充媛就再次垂下眼睛笑了笑,果然大家都是聰明人,只不過這位到底沉穩些,也厚道一點。

袁太后既來了,便正式開宴。這也是老套路了,先是皇帝皇后與佑王夫妻并敬郡王向袁太后敬酒,之后妃嬪們也依序上前。不過排在前頭的幾位還能單獨敬酒,后頭這些人才人寶林們也就只是一齊上來行個禮罷了,袁太后哪里耐煩一一應付們呢

之后便樂聲大起,早已排練好的歌舞都依次獻上,眾人觀樂飲宴,甚是熱鬧。

敬郡王年紀小,對歌舞不甚興趣,沒多久就坐不住了,嚷著要看花燈,看煙火。這煙火原是過年才有的,但袁太后素來疼他,宮里造辦自然也早奉承著送了一批煙火上來,此刻便在玉池中放起來,一時間火樹銀花的,好不熱鬧。

皇帝站在殿外看了片刻,便覺得熱鬧得不堪。這些煙火為討敬郡王喜歡,都極力弄得五,響聲亦大,噼啪之聲不絕于耳。皇帝白日里要聽朝堂上那些員們彼此辯駁爭吵,晚上還要聽這等喧嘩,只覺得頭都疼了,覷著眾人不注意,便借口更,繞到了殿后去。

誰知他到了后頭,便見廊下假山之旁早站了個人,正仰頭著天上一圓月出神。

這里雖也有宮燈懸掛,但數量較,于是看起月亮便愈發覺得潔白明。皇帝先是也仰頭往天上看了看,又看了一那名嬪妃,見手在著個什麼東西,倒似是一枚懸在頸中的勝錢之類,不由略略起了好奇之心:“蘇才人在做什麼可是想家了”

站在假山下頭的正是蘇阮,聞聲才吃了一驚,連忙轉行禮:“陛下,臣妾失禮了。”

中秋佳節,蘇阮難免也要想一想家。不過可不是懷念蘇郎中和繼母,反而是覺得有些諷刺——別人在這團圓佳節都有家人可思念,卻一個沒有。母親早逝是不必說了,蘇郎中說是親生父親,實則也沒幾分父,如今惦記的,倒是遠在杭州的許碧。一個毫無緣關系的結拜姊妹,倒比生父更讓牽掛,這豈不是有些可笑麼

只是這話不能對皇帝說,蘇阮正想含糊過去,皇帝卻就著廊下燈看了看口那枚勝錢:“這是何”看著就像枚普通銅錢嘛,聽說生母早逝,難道是亡母留下的

“這是,這是臣妾的結拜姊妹所贈。”蘇阮抬了抬手,出腕上的青白玉鐲子,“這才是臣妾母親留下的東西。”

“結拜姊妹”皇帝眼里見過多好東西,一看便知那鐲子還有幾分巧意雕工,這銅錢卻實在是普通之,不玩笑道,“什麼樣的結拜姊妹,竟舍不得贈你點值錢的東西”

蘇阮頓時就有點急了,口便道:“陛下別看這銅錢樣子普通,卻是我那妹妹自小戴在上,由姨娘在佛前誦經八十一日,供奉過的,病除災,辟邪去惡。若非我們曾一同被劫持,同歷生死,這般貴重的件誰肯相贈”

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