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一品代嫁 第171頁

《一品代嫁》 第171頁

第一就是不得仗勢欺人。別誤會,這可不是在教小郡主平易近人。佑王爺的獨,天生份高貴,又有封號,高高在上那是應當的。可就是不許口出狂言落了把柄,招得史們彈劾。

第二便是不得參與政事。這也不是說小郡主就真能做什麼了,而是一旦涉及朝廷之事,便不許在其中摻和。省得被宮里疑心佑王結黨謀私,他家可擔不起這樣的罪名。

小郡主今年也才十四,佑王又養得,并不怎麼通外頭的事。洗云的職責就是提醒,譬如這會兒說時候不早,其實就是因著司秀文與這位沈的話牽涉到了朝中之事,不能小郡主再去幫著司秀文說話了。

這京城里的人大約只看到太后是皇帝的嫡母,又是親手將他扶上皇位,便以為太后與皇帝一心,捧著太后,便是效忠皇帝。

可佑王到底也是皇家人,離得近,有些事就看得更清楚——這太后是太后,皇帝是皇帝,并不能混為一談的。

朝堂上的事太復雜,佑王自覺很難掌握尺度,索就一概不沾,如此倒好讓人放心。因此洗云一聽此事涉及袁沈兩家,便立刻催著小郡主回府。暗想等去便稟報王妃,這位司姑娘以后怕是也不好再跟小郡主來往了。

Advertisement

小郡主皺起眉頭。素來不喜歡洗月。

雖說在佑王府中寵,可小郡主心里明白,寵的是佑王,不是佑王妃。佑王妃自己有兩個兒子,并不稀罕兒,尤其還是庶出的。雖不攔著佑王寵,卻也對只是淡淡的。賞下來的這個洗月,更是總在出外游玩的時候管頭管腳。偏偏佑王別的事都由著,唯獨是王妃賞下來的這個人,佑王卻不肯替打發了。

可這個畢竟是司秀文,是最好的朋友……

小郡主清了清嚨,無視洗月的目,冷冷地道:“沈倒是牙尖快,這一番高論真是令本郡主大開眼界呢。”為了好友,就算逆一回王妃的意思又如何

許碧謙虛地笑了笑:“郡主過獎了。其實妾本也沒想到,京城中還有閨秀如此喜談論政事。妾一個后宅婦人,實在是沒有這許多見識,勉強地有問便答,讓郡主見笑了。”

小郡主生生被許碧這“謙虛”的態度噎了一下——難道誰還是在夸贊

只是許氏的言外之意卻也聽懂了,分明是說司秀文主發難,不過是應戰罷了。

這也是事實。原本都要走了的,是司秀文說想見見這許氏,才將人了過來,結果這一過來,司秀文就先說起了江浙爭功的話……

許碧打量了一下小郡主。雖說是珠圍翠繞,但看那臉上還帶一分稚氣,也不過是個孩子罷了。且剛才和司秀文槍舌劍,小郡主在一旁連話都不上,顯然被家里呵護著,連外頭的事都不怎麼知曉。聞聽佑王謹慎,果然如此。

小郡主還想再說點什麼,洗月卻上前一步,將聲音略提高了一點兒:“郡主,時候不早了。王爺不是說還有生辰禮要給郡主,這會兒想必都已經送去郡主院里了,郡主還是回去瞧瞧罷。”

小郡主忿忿地看了一眼,到底不敢太過違拗佑王妃——這位嫡母看著清清冷冷的,雖不曾刻薄難為過府里哪一個,可小郡主就是有些怕——挽了司秀文的手道:“這里暑氣大,我們回去罷。”又特意道,“你坐我的車,送你回去。”

旁邊幾個孩兒見司秀文出了這樣的丑,小郡主還這般給做臉面,不由得都撇撇,彼此又做個眼。唯有一個,只盯著許碧看,的同伴見站著不,便輕輕拉了一下:“你在看什麼走了。”沒見小郡主都走到前頭去了麼,們這些陪客還不趕跟上。

“這位沈……”那蹙著眉頭想了片刻,才不怎麼確定地道,“是不是許翰林家里的……”

同伴比消息靈通些:“聽說是姓許。我聽姨娘說,是沈家娶去沖喜了。也是命好,聽說是早先沈家還只是個百戶時定下的親事,若不然也不過一個記名嫡,哪里能攀上這樣的親事。”

也是庶出,家里父親也是五品兒,可怎麼就沒有這位沈的運氣呢將來別說嫁個五品守備了,能嫁個年輕舉人都是好的,若是運氣好,夫君中了進士還能慢慢往上熬,若是運氣不好……真是同人不同命!

卻搖了搖頭,面:“我該是見過……不錯,那年我姨母家的表姐及笄,我去觀禮,許家三位姑娘都去了。”因為許家三姊妹中有兩個都生得十分出,所以記憶頗深。

只是,若是沒記錯,那時候的許二姑娘可跟如今完全不同。雖說裳齊楚,可說話跟蚊子似的,眼睛都不怎麼敢看人,只曉得跟在兩個姊妹后,唯唯喏喏,似乎是想把自己的好容貌藏起來。

“這有什麼。”同伴輕嗤,“從前那是不得意,自然跟如今不同。得志便猖狂的人,你難道還見了不

還是搖頭:“不,也不是這樣……”不得意時那忍,可許二姑娘并不是。記得那日許家三姑娘還解釋過,說自己二姐讀書上不,倒是一筆字和一手針線頗見功夫。

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