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日一早,京城中南城城門就加強了守衛,除了往日守城士兵外,京兆府的衙役也守在門口,還有戶部的人跟著湊熱鬧。
凡是進城的人都要嚴加盤查。而出城的人,要是行李太多,也時不時會被戶部的人攔住。
城中一時流言紛紛,有傳言是抓叛軍探子的,有傳言是抓販賣私鹽的,還有說是抓江洋大盜的……種種說法,不一而足,傳得很熱鬧。
在臨近傍晚時分,北城門,有百姓正排隊出城,其中有兩人推著獨車慢慢靠近北門,而丁山就跟在兩人后不遠。
守城的士兵剛想上前查看,從城樓上急匆匆跑下來一個百夫長,推獨車的一人高興地喊了一聲,那百夫長走到這兩人前,探頭看了一眼,與守城的士兵說了幾句話。
那守城的士兵笑著揮手讓兩人快些離開了。
夏端的人就看到那兩推著獨車的人出城之后,丁山走到那百夫長邊上,低頭不知在說些什麼。
幾人對視了一眼,連忙跟著出城,追上了那兩輛獨車,“喂,你車里裝的什麼?”
那兩個推獨車的嚇了一跳,一看是幾個陌生人,滿臉警惕,“沒什麼,就是些米糠,運回去喂牲口吃……”
他們還沒說完,夏端的幾人圍過來,直接就上手拉開了一輛獨車上的麻袋。
“你們……你們要干嘛?這可是京城。”
“我們一就有人會來的……”
那兩個推車的里威脅,卻沒敢大聲,而夏端派來的幾人有恃無恐地拉開一個麻袋,手進去就抓到了一把鹽。
“這是米糠?”一人怪笑了一聲,問道。
兩個推獨車的人看這幾人人多勢眾,喊了一聲“跑”,竟然丟下兩車東西,當機立斷,掉頭就跑了。
“屬兔子的啊,跑這麼快!”剛才問話的人訕訕說了一句,他還沒威脅呢人就跑了?這兩車鹽,他們也沒用啊,索將車推到路邊,往路邊里一推,幾人回城復命去了。
這幾人離開好一會兒,丁山帶著跑走的兩人找到車子,幸好麻袋沒解開,里面的鹽還好,“運回營里去,這還得拿回去燒菜呢。”丁山嘀咕著,和那兩人一起合力將獨車抬出來。
接到回報的夏端喜不自勝,這幾個販賣私鹽的,果然是買通了北城門的守軍啊。
他了祝山橋過來,讓他守到胭脂巷去,“若是那個丁山今日不找來,掌燈時分你就去找他。若是他答應了,就派人守在附近。”
祝山橋明白這意思,若是自己開口后,丁山不答應,那自然是別想活命。若是他答應了,為了穩妥起見,接下來也得派人將他看住了,“殿下放心,屬下一定辦妥此事。”
“好,事之后,山橋就是首功之人。本殿絕不會虧待了你。”
“多謝殿下!”祝山橋聽到這話,有些激。這要是事,殿下繼位就是板上釘釘之事,那自己是首功之人的話,論功行賞,加進爵指日可待啊。他寒窗苦讀,為的不就是為做宰嗎?
所以,祝山橋格外小心,收拾一番就趕到胭脂巷去。
夏端又了潘豫過來,“潘將軍,如今人為刀俎,本殿不能束手待斃,想要放手一搏,還將軍助我一臂之力。”
潘豫死里逃生后,哪里還有什麼選擇,夏端要是敗了,他不僅自己得死,也許還要牽連家人。夏端若是功,自己就是從龍之功。這時候,潘豫也顧不上再想當初為何要冒險上了夏端這條船,連忙發誓效忠。
夏端讓他喬裝改扮,派人護送出城。現在城門各都在嚴查進城的人,出城的人就放松了些,憲宗的人也忙著防備潘豫逃進京城,未曾想到潘豫居然有本事前腳逃生后腳就順利進城了。
所以,潘豫一番喬裝改扮后,重新出城,他依然選了北城門離開,倒是看到有林軍喬裝的人守在城門口,他低著頭跟著前面的人往前走,很快就逃出城。
一萬大軍進城不是小靜,自然也不能指全從北門進來。
夏端又了沈明過來,詳細安排了諸事。
而憲宗這邊,在傳旨太監和林軍將軍幾番搜索,找不到潘豫之后,只能灰溜溜回京稟告。
聽說潘豫竟然被人救走了,憲宗氣得抓起手中茶盞砸到了傳旨太監和林軍將軍的上,“廢!你們帶了上百人,竟然讓人跑了!”
“圣上,后面冒出來的幾人,手很好,而且忽然出手,末將等措手不及……”林軍將軍被砸了一臉茶水也不敢躲避,只埋頭解釋。
憲宗氣得恨不得再砸一個茶碗過去,可是潘豫跑了,將這兩人砸死也沒用,“你們可派人留心了城門口?”
“末將已經派人守在四個城門口,若是發現潘豫蹤跡,必定馬上擒拿。”林軍將軍為了將功折罪,連忙安排了補救措施。他有些想不通,圣上為何不直接將潘豫問罪,一路關押押解回來,或者當時就地正法,也沒這麼多事啊。
憲宗深吸了口氣,他自然不能說,他若是直接要將潘豫問斬,老二就會心中不安。自己還想將老二這些人穩住,免得他們狗急跳墻,一萬人的軍隊躲在城外,這是老二的底牌,何嘗不是懸在自己頭上的一把刀呢?
昨日夏天棄說征北大軍的人發現北郊有靜,憲宗現在就在懷疑是不是潘豫逃回軍中去了。他千算萬算,也沒想到潘豫這事上竟然會出紕。
如今,還真的只能指老三了。
憲宗讓林軍將軍帶人出城搜查,“找到潘豫,就地正法,再出紕,你就自己提頭來見朕吧。”
“末將遵旨。”林軍將軍里發苦,還是只能著頭皮應下。
憲宗傳旨讓順王進宮。夏天棄急匆匆趕進宮,和這林軍將軍在宮門口遇到了,那將軍躬行禮,夏天棄了他半禮,往邊上讓開,“看將軍行匆匆,必定急著辦差,將軍先走吧?”
“多謝王爺。”林軍將軍沒想到順王爺竟然會給自己讓道,連忙行禮告退。走了兩步,回頭看到順王爺正與看守宮門的林軍說了兩句,不由想到:都說二皇子殿下禮賢下士,其實自從理政之后,二皇子殿下一直在拉攏宮中人,他們這些林軍也是很為難,還是順王爺好,溫和有禮,從不讓人為難啊。
這些日子,圣上脾氣晴不定,上二殿下這樣拉攏的,若不拒絕被圣上知道了,就是死罪。若是拒絕了,就是得罪了二殿下。
林軍將軍心里不由約想到,順王爺可是三皇子殿下啊,要是他的話,好像也好,聽說順王爺在軍營里一向是兵如子,和大軍同吃同住呢。
"靠山山倒,靠水水幹,靠天靠地考父母靠男人,都不如靠自己來的安全實在。杜錦瑟自認自己不算聰明,不過還是勉強可以自力更生的。只是老天何其不公,讓她這樣的的小女子在皇權傾軋中求生存,累覺不愛。埋怨有用,她就坐在那裏埋怨好了。可惜埋怨解決不了問題。看她如何周旋于各懷鬼胎的皇子們的中間,玩轉皇權,蔑視皇權,把看不起她的通通踩到腳下。"
沈汐硯怎麼都沒有想到自己有一天還能去到自己論文里提到的時代去探究,更沒有想到會遇到一個純古人。二人的相遇是意外,在這個遠古時代也是意外,但生活是繼續的,那就向前進吧。在這個未知的遠古時代發揮那麼點光熱也不是不可以,在改善生存空間的同時還能帶推動文明的進程,也挺好的,做自己想做的,和宋時一起努力找尋回去的辦法,帶宋時去看看自己的時代。 在宋時的這前二十三年里,想著讀書,為官,但這一切在遇到沈汐硯后,他想去看看天外是什麼,他想去看看沈汐硯口中的時代,想看一看銀河。在這個陌生的地方,他會努力讓沈汐硯和自己生活得更加的順利,他也在不斷的找尋方法,以便去看一看沈汐硯口中的天際宇宙銀河。他們依靠部落在這片土地上生存了下來,幫助部落發展,讓部落走向繁榮。
關於元配: 陳萱臨終前回憶自己的一生,她少時喪父,母親改嫁,卻也有叔叔養大成人。她十八歲嫁人,婆家不算寬厚,卻也沒有虐待她。在許多年後被無數人形容為兵荒馬亂的亂世,她過的不算好,卻也不很差。隻是,如果有機會重來,她仍是不希望再遇到魏年。是的,魏年待她不差,他隻是看不到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