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軍中一應對外往,方紹堂大多給葉兆祥置。
顧明之前與叛軍做生意,也是與葉兆祥打道。
所以,他找到葉兆祥,想拿三張城防圖換一塊叛軍地盤行走的令牌。這令牌非同小可,每塊令牌都是方紹堂親自簽發的,葉兆祥不敢自己做主,請示了方紹堂。
方紹堂拿了一張城防圖,讓探子前去城中探聽,發現所有防務無誤,馬上答應了這筆易。
現在,聽說昌州城中守將換了姓顧的,方紹堂馬上想到了顧明。
葉兆祥嚇了一跳,“首領,那顧明是朝廷細?會不會對義軍有害?”
叛軍自稱義軍。顧明與他們易已經很多年了,之前他們守在崇州三城中,糧食不濟時,還多虧了顧明找上門來易,解了義軍燃眉之急。
這些年,顧明陸陸續續與義軍做過多次易,葉兆祥對此人深有好,幾次游說他加義軍。只是他都說自己是個跑生意的,不違人道義的前提下賺錢,不敢加哪頭為家人招禍。
正因為他說的坦誠,葉兆祥對他更加信任。
聽到方紹堂忽然問起此人,葉兆祥也想到了剛才副將提到的顧家叔侄,都是姓顧的啊,的確可疑,“首領,要不我命人去將那顧明抓來審審?”
方紹堂搖了搖頭,“顧明對義軍有大恩,若不是他,之前在崇州我們就斷糧了,此等恩義,不能忘卻。”
“屬下失言了,只是,他也姓顧……首領,昌州城那兩個姓顧的,一個顧清韻,一個顧昀。顧昀沒聽說過,顧清韻前幾年帶兵解了石城之危,應該真的是顧家人。”那時候憲宗還頒發了褒獎圣旨,聽說已經家破人亡的顧家,忽然冒出一個后人,議論的人不,他們遠在崇州,都聽加義軍的北地人提起過此事。
“那顧清韻怎麼就給朝廷賣命了?顧家也太愚忠了。”葉兆祥恨鐵不鋼地說了一句。
方紹堂想到幾年前的傳聞,胡點了點頭。
“首領,要不我們派人進城去游說一下,看看能不能讓顧家叔侄加到我們義軍中來?就憑顧昀一個回合捉了黃先鋒,這叔侄兩人的手必定很好啊。要是能游說過來,也是一大助力啊。”
“先等探子回報,再定后面的事。”方紹堂不置可否地回了一句。
葉兆祥看他若有所思,沒再打擾,“首領,那我先去糧倉那邊看看。”說著抱拳離開。
方紹堂看營帳中再也沒有外人了,一下坐到了桌案前,他的心腹親隨一直站在邊上,這時也忍不住走過來,“大爺,姑太太家的三公子,就是顧昀,難道是三公子還活著?”
“長風,我不知道,三表弟要是活著,那是上天有眼,讓姑父和姑母不至于絕后。只是,現在是他們攔在昌州城……”
方紹堂,應該秦瑜,苦笑了一聲,只覺得老天總是不愿讓人順遂。
當年雁門關危急,大表妹顧晴不肯留在石城等消息,要率人趕回雁門關。結果到后來,消息傳來,顧家軍全軍覆沒,姑母一家家破人亡,顧晴在路上被匈奴伏擊亡,百年將門,一夕間灰飛煙滅。
秦家與顧家是姻親,秦瑜覺得姑母一家死得蹊蹺,尤其到后來憲宗登基,圣旨說姑父剛愎自用,害得顧家軍全軍覆沒,不僅沒有恤顧家,還下旨奪了姑父爵位。很快又下旨讓林明遠代替了姑父的鎮北大將軍一職。
世人都說林明遠深,他卻不信。阿晴趕回雁門關的時候,匈奴人還未攻破關城,阿晴邊帶了幾十個顧家侍衛,沒有上百人設伏,怎麼可能將他們全部殺死一個活口都跑不出來?而上百個匈奴人混進北地,這事怎麼可能呢?
他后來派人一路找過去,找到了阿晴遇伏的地點,就算是匈奴人手,倉促之間怎麼找到這麼好的伏擊地點?福北大營巡視的地方,難道是任由匈奴人進出的?
顧家覆滅,林家崛起,秦瑜覺得林家既然得利,就最為可疑。
可是叔父生懦弱,他覺得只要保全秦家就好。所以,在朝廷圣旨下達后,就不許自己再去追查顧家死因,后來又一定要將堂妹嫁給林明征。他與叔父大吵了一架,憤而離家出走。
他與南方李家嫡長有婚約,無可去之下,就想先到準岳父家。結果沒到南方,就聽說李家與秦家解除婚約,李家長另許他人了。
天下之大,他想自己還是得從軍,闖下一番功業。
和順侯府在接連生下七個嫡子之後,終於有了嫡女。對此,老侯爺給全家做出了指示:寵。給我使勁兒寵。全家上下齊心協力一起寵。剛一出生的王姒寶對自己穿越到一個全家都疼愛的侯府那是相當的滿意。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是咱姓王,還排在了第八位。王小八!叫誰嘞?咱是王家大小姐。
前世,顧攸寧沒了兒子,失了帝寵,心如死水,只將養子視如己出,未料到養子一朝登基,人性全無,笑摟著寵妃給自己灌下毒酒。重生后,顧攸寧不再聽信帝王能護住自己的鬼話,如前世那般在后宮當個隱形人,母子兩個受盡宮人冷待欺凌,她決心爭帝寵,護親兒,奪鳳位。 皇后偽善,她便一步步戳破她的真面目。貴妃陰毒,她便讓她自食其果。 只是那前世冷漠疏離,矜傲的帝王將她扣在身前,眼里滿是痛苦迷離的希冀:“小寧兒,再愛朕一次可以嗎?” 還有那重生后的養子一臉濡慕地跪在她腳下,痛心疾首:“母后,兒臣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