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夫人是京城一霸 第490頁

《夫人是京城一霸》 第490頁

而這十多年里,蕭氏之所以會被留在太師府,照顧懷逸只是其一,還有一重緣故,便是為了讓外面的人看起來,他還是個正常的男人。

有誰能相信,三十而立年富力強的壯年男子,往后十來年不近,比廟里清心寡的和尚,就多了一頭烏發。

這十年,外人會以為他和蕭姨娘有之親,哪怕還有揣測嘲諷,可蕭姨娘的存在,他們的話就站不住腳。

自然,這一重緣故,只能在他自己的心里,對誰都說不得。

“也許我們真的不再需要彼此。”展敬忠輕聲念,“拖下去,只會讓你痛苦。”

那一晚,隔著屏風,兒媳婦說他們夫婦早就不再需要彼此,但因重點在如何應付蕭氏,一句帶過的話,就被忽視了。

可展敬忠并沒有忽略,朝堂風云里,任何人說的話,每一個字都極為關鍵,他豈能聽一句半句,姜兒說的,他聽得真真切切。

倘若七姜只是一味討好婆婆,展敬忠不會把幾句孩子的話放在心里,可顯然不是,會為了老太太和上清而沖自己嚷嚷,也會在懷遷緒浮躁發脾氣時,站在自己的這一邊。

Advertisement

從沒有討好誰,只是公平公正地看待每一件事。

“孩子,謝謝你……”

展敬忠不后悔二十年前的出使外藩,一來為兒子尋得天賜的賢妻,二來,他很明白,縱然他的出使令才分娩不久的妻子心失,可真正導致十年后分別的,并不是這一樁。

是他歸來后的十年里,翎兒因家人委屈欺負后,他每一次的糊弄不作為,以及為了升為了朝廷,幾乎將妻兒都拋下的無

“翎兒,對不住。”展敬忠痛苦地念出這幾個字,心里有了決定。

轉天,京中大雨,隨著雨水砸千家萬戶,晉王在天牢畏罪自盡的消息也傳開了。

皇帝跟著下了一道責己的詔書,稱愧對先帝、愧對先皇兄,未能將昔日萬民敬仰的戰神留下的脈教導好,因此決定晉王之罪,不累及家眷兒,側妃與孩子們,將會由宗室另行置,不上刑罰。

當年二皇子的不敗戰績,以及民護民的仁慈,至今為百姓津津樂道,哪怕后來出生的年輕孩子,也無不知曉。

加之晉王行為不端、荒無道,時常被拿來與他的父親相比較,再有那條夜夜亮燈的街市,當今登基十七年來,為帝王在民間的聲,卻與一個已故之人不相上下。

如今,晉王終于為他父親的一世英名,畫上了句點。

太師府中,七姜來看郡主,見老嬤嬤帶著丫鬟打了傘,在墻腳下燒幾盆紙錢。

夫人,對不住……”老嬤嬤見到七姜,不有些慌張,“我們看過黃歷和玉匣記,在這里燒紙錢,不會影響太師府的風水。”

七姜笑道:“我不信這些的,不過嬤嬤,你們給誰燒紙錢?”

老嬤嬤應道:“晉王妃娘娘。”

七姜哦了一聲,想到晉王妃的死因,就更不在乎了,和氣地說:“仔細淋了雨,嬤嬤可有年紀了。”

于是留下映春幾人幫忙,獨自進門來見郡主。

眼下,屋里屋外已收拾得差不多,也搬走了不東西,瑜初見了說:“沒想到就住這麼幾天,看著沒什麼東西,一收拾卻都冒出來了。”

七姜笑道:“過日子就是東西越來越多,這才是過日子。”

瑜初想起院門外的事,忙道:“你撞見了吧,我查過玉匣記,不會沖撞府里的神明。”

七姜滿不在乎地搖搖頭:“郡主您還信這些,我是不信的,更何況您是燒給晉王妃,是個可憐人。”

瑜初松了口氣:“實在對不住,偏偏是今天合適,不然我回自己家去了。”

七姜說:“郡主,若是明日還下大雨,就再多住幾日吧。”

瑜初嗔道:“又不是隔著千山萬水,別依依不舍的,下雨天罷了,還下刀子不?”

話音剛落,映春進門來,說道:“夫人,門前傳話,司空府來人接您過去。”

七姜問:“怎麼了?”

映春說道:“沒說緣故,就問您這會子走不走得開。”

瑜初謹慎地問:“是司空府的人嗎?”

映春道:“錯不了,都是面孔。”

雖然郡主十分警惕,但來接七姜的,的確是司空府的人,想著外祖家必然有什麼事才會冒雨來接,七姜唯有先別過郡主,匆匆趕來司空府。

來了才知道,是被外祖母和舅母搬來的救兵,要幫著勸一勸母親,母親已經收拾好東西,要搬回惜園去住了。

此刻老太太和何夫人都在,何夫人拉了七姜的手說:“快勸勸你娘,才好些,又要搬出去,不人省心。”

七姜不嘀咕:“是搬家的黃道吉日嗎,怎麼都要走。”

第408章 為何不告訴我?

七姜也算了解母親的脾氣,既然決定要走,誰也留不下,除非郊外還不太平,又或是別的什麼大事,才能讓搖。

但眼下晉王死了,黨羽同伙也在皇帝的掌控下,四夫人都敢大搖大擺去燒香拜佛、逛街市,京城早已恢復了太平。

“姜兒,好好勸勸你娘。”老太太叮囑道,“這不是打算給你哥哥和玉把婚事辦了,又是姑母又是大伯母的,不留下幫忙怎麼。”

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