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微滿臉錯愕。
蕭窈又問:「長姐與桓維,可曾有何?」
有那麼一瞬,翠微過哄騙蕭窈的念頭。
但在這句話問出後,便知道,當年之事恐怕瞞不住了。
蕭窈不再是當初那個年懵懂的小郎,來到建鄴後磕磕絆絆,卻也漲了閱歷,愈發敏銳。
翠微不曾開口,但這無言的沉默已是回答。
「那時桓、王兩家縱然還未定親,應當也差不離了,以阿姐的,應當不會摻和其中才對,」蕭窈攥著手令自己冷靜下來,追問道,「當年究竟是何種境?你若不肯說,我便親自問桓維去!」
翠微見氣急,只得道:「郎自是對桓維無意,是他一廂願。」
昔年天師道信眾席捲江浙,皇室族親、士族紛紛遷回建鄴避禍,蕭容正是在那時與桓維相識的。
彼時重帝還只是個不起眼的閒王,無權無勢,自不能與桓、王兩家相提並論。蕭容審時度勢,知曉兩家已有結親之意,對桓維的示好避之不及,從未有過半分逾矩。
「郎曾同我說過,待到時局安穩,咱們還是要回武陵去的,不願摻和到這些士族的事中。」翠微回憶起這些塵封舊事,神恍惚,聲音輕如枯葉,「只是事與願違……」
誰也不曾料到會有叛賊劫掠。
更無人想到,原本休整的車隊得了消息時,王氏隨行護衛的私兵會將蕭容所乘車馬下,連著那些未曾跟上的僕役們一同罹難。
蕭容葬在武陵一片山清水秀的地界,有灼灼桃花,清溪環繞。只寥寥幾人知曉,其中並未安詳躺著素來溫婉秀麗的郎,而是拼湊的骨。
王氏對此撇得乾淨,只說是形勢危急,自家也折了許多僕役進去,實在難以周全。
重帝悲痛不已,卻也無可奈何,唯有恨自己無能。
彼時時局作一團,此事原本是會這麼稀里糊塗過去的。
偏生蕭容有一婢翠翹,傷後昏迷不醒,被當做棄置枯井之中,卻還留了一口氣,奄奄一息之際被救了上來。
翠翹最後還是沒能活得,卻告訴令人前來收斂骨的翠微,自己一行人是被王氏護衛有意舍下的。
「他們攔了我們的路,不許跟上……」翠翹迴返照之際,攥著的袖,哭道,「是王大娘子……恨極了郎……」
那時帶領私兵一路護送的,是王旖的表兄。
翠翹聰明伶俐,一路隨行,看出來這位氣量狹小的王娘子因桓郎的緣故記恨自家郎。但卻也不曾料到,王旖會心狠手辣至此。
最後死在了翠微懷中。
翠微知此事干係重大,未曾向任何人,只在回去後稟了重帝。
重帝在長靈前枯坐一夜,最後什麼都沒說,也什麼都沒能做。
蕭窈那時本就在病中,眾人起初不敢知道蕭容的死訊,直至自己覺出不對,哭得上氣不接下氣要阿姐來陪自己,終於還是瞞不下去。
悲慟不已,病得人事不知,半條命都沒了。
還是長公主見實在可憐,帶到羨救治,許久才漸漸養回來些。
時過經年,翠微原以為此事的真相就此湮沒在塵灰中,卻不想建鄴皇位幾經變,差錯落在重帝上。
蕭窈並不願父親接過
這個棘手的爛攤子,只覺武陵很好,因重帝不肯聽,執意要來建鄴趟這趟渾水,還曾同父親賭氣爭吵。
氣呼呼回了自己院中,膝上放著十餘支竹箭投壺,既悶氣又委屈,向翠微抱怨:「阿父自己不好,怎麼就不肯在家好好修養,偏要去摻和那些事呢?」
翠微侍立在側,不曾回答,只寬似的了的鬢髮。
若那時蕭窈回頭看一眼,就會發覺,翠微面上幾無,拂過發的手也在輕輕抖。
與此時一般無二。
時隔這麼久,蕭窈曾經百思不得其解的疑終於有了解釋。
也後知後覺明白過來,為何自己當初與王瀅起衝突,潑了一臉酒後,重帝的反應會那樣大,破天荒罰去跪伽藍殿。
並非惱不知輕重,辜負自己一片苦心安排,而是怕王氏銜恨,重蹈覆轍。
蕭窈端坐著,抬手了臉頰,卻並不曾到眼淚。
哪怕心中百味雜陳,哀慟、憤恨諸多緒來回拉扯,令難過極了,卻再沒法如先前那般失聲痛哭。
「公主!」翠微撲上前,將攥著的手掰開,看著滲出的心疼不已,「此事並非您的過錯……」
這是蕭窈始終揮之不去的愧疚。無論翠微寬多遍,每每思及長姐之死,心中總忍不住想,若自己當初不曾病倒就好了,有護衛在,長姐興許便能逃出生天。
但空想與愧疚沒有半分用。
「阿姐會原諒我的,」蕭窈垂眼看著一片狼藉的掌心,低聲道,「該死的是他們。」
是那些不懷好意的、踐踏命如草芥的人。
至於桓維……
蕭窈對他有過的些許好然無存,一想到他,甚至想到他那一雙玉雪可、討人喜歡的兒,都幾作嘔。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 | |
重回十年前的江善(周溪亭),站在前往京城的船只上,目光冷淡而平靜。她是被人惡意調換的文陽侯府的真千金,父親是一品公侯,母親是世家貴女,宮里的容妃娘娘是她姨母,溫潤如玉的二皇子表哥是太子之位的熱門人選,出生既頂端的她本該萬千寵愛、榮華富貴且波瀾不驚地過完一生。但十六年前的一場人為意外,打破了她既定的人生......等她得知身世,回到文陽侯府,取代她身份地位的江瓊,已經成為父母的掌心寶。前世她豬油蒙了心,一心爭奪那不屬于自己的東西,不論是父母的寵愛,還是江瓊身份高貴的未婚夫,這一世,她只想快快活活地活一...
陸蘭宜重生了,懷著滿腔的恨意,回到了她病亡的前一日。 她毫不猶豫抓住時機給她未來要做大學士的夫君制造了點障礙, 然后安心地等死。隔天到了,她沒有死。 …… 她沒有什麼別的指望,便繼續一心做她夫君青云路的絆腳石。 沒想到,報復途中出了點岔子,有一天,她與那位據說一心修道性情孤高的沂王有了牽扯,引來滿城謠傳。 之后,沂王救她性命,助她和離,更要納她為夫人,為此請下圣旨。 蘭宜不相信有這樣的天降好運,上位者的反常必有圖謀,后來,事實證明了她沒錯,只不過,這反常也一直持續了下去。 從夫人到王妃到皇后,新帝低沉問她:“陸蘭宜,你這顆心當真是鐵石做的嗎?” 蘭宜悠悠想,倒也不是,她就是懶得表現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