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說道:“這麼快就去反對岳父,這不是在打他的臉嗎?我不去。”
房玄齡怒道:“誰告訴你是反對陛下了,我是讓你去請罪,將所有的責任一力承擔下來。”
“這不妥吧。”李峰說道。
房玄齡沉聲道:“只有你承擔,這件事才會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如果明日早朝讓魏征知道了,這件事就不是那麼簡單就能了了。”
李峰想了想,還真是這樣,魏征一旦發飆,李二認錯還好,不認錯的話,那魏征就會大義凜然的教訓李二,最后可能讓李二寫罪己詔。
這樣一來,小事真的就變大事了。
這麼一想,李峰蹭的站了起來,快速的走到李二所在的區域,如今六樓分了好幾個區域。
李二和親信員們一個區域,高建武等一群實力強盛的國家為一個區域。
還有閑散的員和剩余的國家國王為一個區域。
李峰直接來到了李二面前,拱手說道:“岳父,小婿該死。”
眾人被李峰的行為搞得有些懵。
長孫無忌冷笑道:“駙馬這是做了什麼大事,竟然這麼說?”
李峰立馬汗道:“剛剛工部尚書來找我,說三年就要修好長安到朔方,到揚州,再揚州到嶺南這三條鐵路。
這著實嚇了我一跳,如果真的要在三年完這麼重大的任務,那麼就需要用民夫至百萬以上。
這麼大的投,相當于楊廣對大運河的投,其后果相當嚴重,所以我建議取消三年修三條鐵路,將其改修一條鐵路,就修建長安到朔方的鐵路。
然后再修建一條長安到遼東的鐵路,至于揚州和長安的鐵路可以慢慢的修,不急于一時。”
眾人被李二的話給震驚住了,因為兩條路分別應對的是吐蕃和高句麗,他們相信,只要這兩條鐵路一旦完,大唐就會出兵這兩個國家。
長孫無忌冷笑一聲,道:“李峰,你這是在轉移話題。修建那一條路,這是朝廷的決策,不是你能決定的。
另外,你誤導陛下,讓陛下做出錯誤的決定,你說說看,這麼大的罪責要如何置你?”
李峰一臉懵的說道:“長孫舅舅,不必如此吧,正所謂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浪子回頭金不換。
更何況,現在什麼損失都沒有,并且定好了未來的目標,請問你想怎麼置我?”
長孫無忌冷笑道:“誤導陛下,視節嚴重與否定罪,既然你沒有讓朝廷與陛下造巨大損失,那麼這件事就口頭警告就算了。
不過下次不能再犯了,不然一同追究。”
李二,房玄齡,杜如晦等一眾大臣都不由的看向長孫無忌,異味長孫無忌會說什麼驚世駭俗的話怒懟李峰,沒有想到,最后還是雷聲大雨點小,只是過過癮而已。
李二見長孫無忌是為自己著想,為自己找臺階,所以一直任由他說話。
說真的,李峰一開始向自己請罪的時候,他還是有些懵的,三年的時間是自己定的,才過了沒多久,就被李峰給推翻了,這讓他一時間不知道如何是好。,
結果長孫無忌開口了,他將罪責都退給李峰,最后又雷聲大,雨點小,只是警告李峰一下,算是給自己和李峰都有臺階。
杜如晦等人也看出長孫無忌的意圖,一個個都忍著笑意看著長孫無忌和李峰的表演。
不過李峰的兩條鐵路卻震撼了眾人。
對付吐蕃和高句麗,這可是大事,就向攻打突厥一樣,現在突厥是打下來了,可是朝廷除了管理重要的幾個城池之外,大片的草原卻沒有管理。
聽說薛延陀已經開始派兵控制那些草原。只是朝廷沒有理會而已。
還有一個關系,就是薛延陀和大唐是盟友,攻打突厥的時候就已經結盟了,而且李峰率領火營攻打突厥的時候,薛延陀也出兵攻打突厥了。
只是李峰他們吸引了主力,讓薛延陀他們占了大便宜。
當時的薛延陀也是非常識趣的,等李峰打敗薛延陀后就直接率領大軍回到了薛延陀。
可是,朝廷有幾年沒有去管突厥的大草原,薛延陀就開始大起膽子強行占領不草原。
只是朝廷現在看不上那些草原,加上以后能有個出兵的借口,于是就聽之任之了。
如今眾人聽到李二要對吐蕃和高句麗傭兵,這實在是太驚駭了。
李靖開口道:“修建這兩條鐵路也不錯,只要那蒸汽火車真如李峰所說,原本要半個月的路程,現在只要一天就夠了,那麼,配上火,那麼這件事都可以功的完。”
柴紹也跟著說道:“臣建議。現在就可以派兵在遼東和朔方巡視,一旦對方有任何異樣,我們都可以主出擊。
先讓他們嘗一嘗我軍的滋味,至于鐵路之事,等造好了再說,目前我們都是紙上談兵。還不如主出兵來的實在。”
眾人不由得點了點頭,現在的一切都是李峰再說。蒸汽火車,鐵路,他們都沒有看到過,這不就是紙上談兵嗎?
李二這時候開口道:“這件事以后再說,鐵路沒有完之前,朕不想有人再討論這件事。
段綸。”
“臣在。”段綸從人后走到了李二面前。
李二說道:“三年之期是朕之疏忽,與其他人無關,既然駙馬已經指出此事的弊端,那麼三年,朕讓你修建一條長安到朔方的鐵路,你可做到?”
“陛下放心,臣定能做到。”段綸信心十足的說道。
李二滿意的說道:“好,朕就將此事給你了,逢人問起,你就說是為了方便長安和朔方之間的貨運輸。”
“臣遵旨。”段綸應道。
所有人都明白,李二這是要對吐蕃先下手,打贏吐蕃后再對付高句麗。
唐檢這時候說道:“陛下,電燈節結束的時辰快到了,我們是不是應該回長安城了?”
李二點了點頭道:“沒錯,在此欣賞長安城的燈確實是一道景,可是和百姓一起過電燈節又是一番樂趣。
各位卿,我們回城過電燈節。”
“是。”眾人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