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津城,燈火通明的府衙前廣場上,滿地跪著百濟俘虜。他們除非了被俘虜的兵將,還有從城中搜出的那些擔魯衙吏及其家眷,除此還有不商人,牧民份的扶余平民。梁軍之所以能將這些扶余平民找出來,是因為熊津城和其余擔魯一樣,會將民口按扶余和韓人兩族分開造冊管理。這樣做自然會產生兩族高低之分,實際上扶余人在百濟匯中占據絕對的統治地位。
廣場的邊沿堆放著人頭京觀,全部是戰場上斬下的百濟兵士人頭。京觀之上著短竹竿,上面卻挑著扶余康的人頭,顯得煞是可怖。
太史慈掃了一眼這些跪伏在地,戰戰兢兢的俘虜。冷聲喝道“本將事先有言,但凡遇到百濟不降城邑,其中扶余人皆斬之。來人啊,將所有扶余人拖出來斬首出示眾。”
梁軍兵士們二話不說,兩人一個,不一會的時間便呼啦啦的從人群中拉出百上千的人來。這些人中有男有,有老有,哭聲震天,哀求之聲不斷。
太史慈看到人群中還有抱著嬰孩的婦,不嘆口氣對通譯道“去,告訴他們,害他們死的并非本將,而是那扶余康,他若不頑抗,他們本可以不死。”
通譯隨即嘰哩哇啦的對這些扶余人說了一通,突然有名懷抱嬰兒還牽著個五六歲的婦沖了出來,撲倒在太史慈腳下,哭天喊地的說著什麼,邊說還邊把懷中的嬰孩和孩呈給他看。通譯正要將話語翻譯給太史慈聽,卻被太史慈用手勢制止了。
不用通譯翻譯,太史慈也知道這人說的是什麼,無非是死了不要,但求太史慈饒孩兒和兒一命。
就在大家以為太史慈還是要斷然斬殺這些扶余人時,他卻背過臉去,沉思了許久方轉過來道“某的軍令稍做修改,除五十以下的以及高不超過車的男孩留下外,其余扶余人盡皆斬殺”
他剛說完這話,一名副將立刻提醒道“將軍,不降之邑的扶余人盡皆斬殺,這是您和徐榮將軍,荀刺史一起商定好的事項。而且已經寫在檄文之中向各個百濟擔魯城邑送去。若是我們不嚴格執行,徐榮將軍,荀刺史那邊不好待不說,這事要是傳到剩下那些百濟城邑以及東青州民間之中,怕是又會損害我梁軍令出必行之名,這”
副將說到這,已被太史慈舉手打斷了話語。太史慈說道“這信義信義,有信還得有義。出師前,某與徐榮兄還有荀刺史考慮的并不周詳。將扶余人男老統統殺并不妥當,如此我們已在東青州乃至天下人面前失去了道義二字。放心,相信徐榮和荀刺史聽了我之言語后,也不會反對我這樣做。”
那副將聽了點點頭,但還是繼續問道“可是,若我們不殺這些扶余人和孩,那該如何置們將他們留在原地城邑并不妥當,一是們已與我梁軍有了殺父殺夫之仇,難保日后不生出事端。二是這些人家沒有了男家眷,難保不在本地被人欺辱甚至拐賣,最后還是落個母子離散之苦。”
;太史慈道“這個某已有打算,某打算將們先送往南新城安置,而后再用海船送往青州安置”說到這,太史慈突然放高了音量對聚集在廣場后方的梁軍兵士說道“某知道兒郎們大多是青州籍,大多還是。待日后我們安全平復這東青州,便以府名義將這些人許配給你們中的有功之士為妻。”
眾兵士頓時歡聲雷,有人高喝道“將軍,那幾個人看上一個娘們怎麼辦”
太史慈大咧咧的回道“軍功高者得。”
又有人問道“那這些孩呢”
不用太史慈回答,已有人代答道“當然還是跟隨他們的母親,我們大梁律法不準買賣人口,即使自己的兒媳婦也不行。所以只能認某個人當便宜老子了。”
“那敢好,這是娶一得幾的好事啊”
眾人又是一陣哄笑,太史慈此時卻臉一沉道“都別羅唣了,趕快干正事”眾兵士聽了這話,頓時都肅穆起來,先將那些哭哭啼啼的扶余人和孩押送走。然后將剩下被繩索穿一竄竄的扶余人逐竄拉到京觀附近。要殺的人太多,也沒有辦法準備專門的劊子手,梁軍直接出繯首刀捅殺。
一排排的扶余人在苦苦哀求哭嚎聲中倒在泊之中,腦袋隨即被割下堆積在另外一邊。小半個時辰后,腥的屠殺終于結束了。
那些還跪伏在廣場上的韓人俘虜們見此景已是心驚不已,有的已經小便失尿了子。太史慈清清嗓子道“諸位放心,只要汝等不與我大梁為敵,歸順為我大梁子民,圣上必會將汝等與中原之民同等視之,與中原之民同為我大梁赤子,絕無區別。汝等被扶余人迫日久,今日便是汝等解縛翻之日。”
還未等通譯將這番話翻譯完,這些韓人俘虜就已叩頭謝恩不止,表示愿意歸順為大梁子民。太史慈便從他們中挑選出干的,在百濟當過吏的人,一一委以位。不過他們都不是在熊津城,也不是在同一地,太史慈將他們特意打散,分派到已征服的其它城邑任職。
接下來僅僅十日時間,太史慈軍團就征服了所有百濟擔魯城池。其中只有一頑抗,其余城池聽說梁軍對頑抗者的懲罰后,皆被傳檄而降。
太史慈凱旋回到南新城時,梁軍十日便攻滅百濟的消息已傳遍了整個東青州。為了彰顯梁軍的實力,梁軍還分別在南新與列口城組織了閱兵式。參加的可不止徐榮,太史慈兩個軍團的區區數千人馬,而是將正在等待南下瀛洲的魏王曹沖軍也拉了進來。
浩浩的大軍穿城而過,走一白晝的時間方才算是走完,而后在城郊列起龐大軍陣。南新和列口的平民百姓從沒見過軍容如此浩大的部隊,皆為震撼不已。他們很快將所見所聞傳遍了這個大梁最新的州治東青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