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溪書屋裡,老皇帝端坐於榻上,嵩祝、玉柱和馬齊,分列兩側。
「塘報上說,老十四已經過了大同府。嗯,迎他回京之典,不容再緩了。」老皇帝提前定了個調子,方便接下來的商議。
對於老十四是貝子,還是貝勒,甚至是親王,玉柱全不在意。
嵩祝既是首席滿洲大學士,也就是整個朝廷的大管家了。
他倒是覺得,老十四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大將軍,也該正名了。
自從,一廢太子之時,挨了老皇帝的狠錘之後,馬齊再也沒有了驕狂之氣。
反正吧,老皇帝想怎麼幹,就怎麼幹,馬齊肯定不可能苦勸。 第一時間更新最新章節,盡在𝕾𝕿𝕺𝟝𝟝.𝕮𝕺𝕸
「萬歲爺,以奴才之見,皇十四子的戰功卓著,似應晉為遠大將軍?」嵩祝是地位最高的宰相,老皇帝又一直盯著他,他必須率先說話。;
「玉柱,你怎麼看?」老皇帝也不怕馬齊心裡不舒坦,徑直越過了他,點了玉柱的名。
玉柱是老十四的死對頭,盡人皆知。
「回汗阿瑪,臣兒以為,遠大將軍和多羅貝勒,不可兼得。」玉柱的態度很明確,不能讓老十四把好都拿走了。
老十四了遠大將軍,爵位就只能是貝子。
反之,若是晉爵為貝勒或是郡王,再授遠大將軍,就不大合適了。
老皇帝點點頭,果然沒有白問玉柱,玉柱的看法,恰好說到了他的心坎上。
老十四率重兵在外,老皇帝既擔心他無功而返,甚至是戰敗了,又害怕他挾顯赫的軍功,威脅到了皇權。
玉柱的提議,屬於是折衷的方案,既酬了軍功,又不至於讓老十四功高蓋主,可謂是兩全其也!
「馬齊,你說說看。」老皇帝終於想起了馬齊。
馬齊哈下腰,小心翼翼的說:「回主子,奴才以為嵩中堂所言甚是。」;
玉柱比馬齊小了三十多歲,資歷也差太遠了。
單單是維護老資格中堂的面,馬齊就不可能當著老皇帝的面,公然支持玉柱的立場。
相對應的是,嵩祝只比馬齊小三歲,又是滿洲首相。支持他的提議,馬齊完全沒有心理負擔。
書屋裡,算上老皇帝,也就四個人而已。
人數越,越容易達一致的意見,也就形了實質上的最高決策小圈子。
「那好,就依嵩祝之所請,明發上諭,授老十四遠大將軍。」老皇帝的話鋒一轉,接著又吩咐說,「一應接待禮儀,比照裕親王福全的例,再加兩。」
想當初,裕親王福全,差點當了皇帝。
順治帝病危之時,太皇太后最先考慮的新君,正是福全。
誰料,福全卻當著太皇太后的面,說他甘為賢王。
結果,天上掉下來的大餡餅,砸到了老皇帝的腦門上。
福全這一讓,讓出了不盡的榮華富貴和善始善終。;
歷史上,還有個類似的幸運兒。
李憲以唐睿宗嫡長子兼前任皇太子的份,主讓位於李隆基,他不僅得了善終,而且死後有個很牛叉的諡號:讓皇帝。
玉柱的眼眸微微一閃,老皇帝的態度已經很明確了。
老十四的地位,高於皇兄福全,低於皇太子。
遠大將軍,並不是朝廷經制。
當年,曾任此職的玉柱,得勝還朝之後,就回了帥印。
說白了,虛的禮儀方面,老皇帝確實做到了不吝厚賜。
但是,實實在在的名分和權柄,比如說,郡王爵或是管理三旗事的兵權,老皇帝一樣都沒給老十四。
議定了之後,馬齊很知趣的先跪安了。
等馬齊退下後,老皇帝冷不丁的問嵩祝:「老十四主上摺子,替莊王求,你怎麼看?」
莊親王博果鐸被逮後,既不審問,也沒定罪,一直被玉柱單獨關押在別院。;
嵩祝下意識的瞥了眼玉柱,他心裡多有些奇怪,老皇帝不問玉柱這個當事人,怎麼偏偏問他呢?
皇帝問了,嵩祝不敢不答,他小心翼翼的說:「回萬歲爺,莊王乃宗室之首的親王,如何置他,不可不慎。」
見老皇帝向他看來,玉柱就說:「十四哥戰功卓著,朝廷也不能寒了功臣的心吶。」
嵩祝起初沒想明白,玉柱怎麼替老十四說話了呢?
回頭,經邊幕僚的分析,嵩祝這才恍然大悟,玉柱越夸老十四,老皇帝就越忌憚老十四。
晚年的老皇帝,既要用老十四,又不肯給太子之位,主要是因為弘皙。
據玉柱的揣,歲數過大的老四,已經徹底出局了。
但是,老皇帝一直在弘皙和老十四之間,搖擺不定。
弘皙,才華橫溢,品純良,人緣甚佳。中不足的是,他從來沒有辦過差事,更不可能結私黨。
老十四比老四小十歲,三十來歲的年紀,正是國賴長君的理想人選。;
但是,可惡的老八,領著老九和老十,和龐大的滿洲勛貴集團,一起公開支持老十四,這就令老皇帝極為反了。
真要是立了老十四為太子,老皇帝說一不二的絕對權威,肯定會遭到極大程度的削弱。
據玉柱的暗中觀察,自從二廢太子之後,老皇帝就一直在弘皙和老十四之間,左右搖擺不定。
玉柱現在最大的競爭對手,不是老四,也不是老十四,更不是弘皙,而是隆科多。
說白了,老皇帝駕崩的那一刻,玉柱和隆科多,誰是步軍統領,誰就占據了極大的優勢。
這麼多年下來,隆科多已經被老四的迷魂湯,灌得不知道姓啥了。
即使親如父子,隆科多也沒找玉柱商量過,將來擁立誰的大問題。
因為,隆老三和玉柱流掌握京城的兵權,他們兩個的公開立場,別無選擇,只能是純臣。
比較有意思的是,隆科多的底牌,玉柱一清二楚。
;
而玉柱的底牌,隆老三就完全不知道了。
老十四快回來了,莊王如果一直關著,等於是打了老十四的臉。
但是,玉柱的話,提醒了老皇帝,不能讓老十四太得意了。
於是,老皇帝慎重思考之後,決定繼續關著莊王。
接待老十四的重任,也到了嵩祝的上。
出來的時候,玉柱抿一笑,老虎也有打盹的時候。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老皇帝對老十四越忌憚,玉柱就越有可作的空間。
家不和,外人欺,就是這麼個道理。
玉柱回府的時候,恰好撞見,老二十、老二十一和老二十二跟著小軒玉一起,來府上玩耍。
「拜見柱兄。」三個小皇子站一排,恭敬的給玉柱行禮。
如果只是老二十,玉柱拱手還禮即可。
但是,老二十一和老二十二,也跟著一起來了。;
「各位弟弟,太過多禮了。」玉柱閃避過了皇子們的行禮,長揖還了禮。
眾所周知,小軒玉是老二十的伴讀。
小兄弟之間,混了之後,臉皮比較厚的老二十,也就經常跟著小軒玉,來同福胡同混吃混喝。
宮裡的茶膳房,檔次規格,以及安全措施,都遠強於老佟家。
但是,若問菜品的口味、點心的好吃程度,宮裡就遠不如玉柱這裡了。
江湖真的無大小。
公開場合,三個皇子和玉柱稱兄道弟,乃是正道理。
但是,在私下裡,幾個小皇子和小軒玉也是稱兄道弟,這就頗有些各各的味道了。
玉柱把小軒玉到跟前,叮囑了幾句注意安全之類的要求之後,便率先進府,回了秀雲那邊。
小軒玉要帶客人回來玩耍,秀雲早就知道了。
「爺,這麼多皇子阿哥,總是來咱們府上,只怕是有些不妥吧?」秀雲有些擔憂的問玉柱。;
玉柱放下手裡的茶盞,笑道:「有何不妥?老二十和老二十一的生母,都是漢庶妃。老二十二的生母是正黃旗下的包出,他們的母族都不值一提。」
「再說了,他們三個之中,最年長的老二十,也才十五歲而已,臭未乾啊。」
玉柱的說法,立時把秀雲逗笑了。
實際上,秀雲也很清楚,老二十一和老二十二樂意跟著來同福胡同玩耍,主要是,老二十沾了小軒玉很大的。
老二十的生母高氏進宮之後,的父母、兄弟和堂親們,也都跟著搬來了京城。
這麼多人需要安頓好,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小軒玉沒給老二十當伴讀之前,老二十的母族親戚們,日子並不好過。
現在嘛,就迥然不同了呀!
滿京城裡打聽打聽,高家人不管辦啥事,哪個衙門敢不給面子?
人往高走,水往低流,即使是皇子,也一樣!;
這個是客觀規律!
在宮裡,皇子們其實有飲酒的機會。
到了玉柱的府上,酒管夠,有人就喝多了。
這人吶,酒一喝多,難免要出事。
玉柱正在用膳之時,就聽吳江來稟。
「爺,出事了,二十爺喝高了,歇腳醒酒的時候,把隨行的宮……」
玉柱心裡有數,真喝高了的人,很難鷹得起來。
既然老二十還能收拾了隨行的宮,這就說明,他並未喝多。
話雖如此,但是,宮裡的子,被破了,麻煩大得很。
秀雲急得不行,玉柱卻沒怎麼擔心。
有個辛,別人肯定不清楚,玉柱不可能知道。
因為,老皇帝雖然每日都翻牌子召寢,卻已經很久沒有過房事了。
沒辦法,老皇帝快七十了,即使喝了鹿酒,頂多渾發熱而已。;
「有多人知道此事?」玉柱一張,就問到了關鍵所在。
吳江知道厲害,小聲說:「小的仔細清點過了,共有五人知。」
「嗯,把這五個人,及其家卷,都安置到一個院子裡當差,懂麼?」玉柱果斷的作出了決定。
這個事,說大,足以捅破天。
說小,其實只要瞞過了康熙六十一年,本就不算個事了!
現代青年孫途因故帶倉庫係統穿越到北宋末年,從而開始了一段精彩曲折,前途難料的生存與救亡之旅。 在這裡,不但有昏君權奸,還有忠臣名將,而更出乎意料的是,這還是一個有著水滸群雄的世界。 孫途將與他們如何相處?一切答案,盡在帶著倉庫到大宋!
穿越大唐,張諾隻想安安穩穩地經營好酒館,到時候經濟改善了就買個丫鬟,娶個漂亮媳婦過上好日子,結果,他營業的第一天就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李世民。作為穿越者,他擁有著遠超這個時代的目光與見識,隨口閒扯兩句,聽在李世民的耳中都是振聾發聵。不久後,張諾發現,自己隨便說說的東西,居然就變成了大唐的治國方針……
穿越到神話版的漢末,成為東漢的大皇子劉辯。身懷系統,有概率可獲得歷史名人身上的部分屬性。拜師盧植,結識曹操,招顏良,攬文丑,麾下八百陷陣死士,為成就霸業奠定基礎。眼下張角即將發動信徒進行席卷大漢八州的黃巾起義,涼州軍閥頭子董卓再過數年也將進京暴政。且看劉辯如何在這風起云涌的時代讓大漢之名響徹八荒!(系統,爭霸,成長)(此書非純歷史,與歷史有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