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北頌 第0823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

《北頌》 第0823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

  從將問道:「若是真如將軍所言,那我們現在應該怎麼辦?」

  蕭匹敵沉道:「兩手準備,派個人去西州回鶻,讓留守在西州回鶻的阿野古,從我們占據的西州回鶻的領地,徵發男丁,然後派遣兩萬人馬,將那些男丁押解過來。

  宋兵真要是打算跟我們打消耗戰的話,那麼我們就用西州回鶻的人跟他們耗下去。

  此外,整頓兵馬,明日再次強攻關,探一下的虛實。

  若是宋兵真的跟我們故布疑陣的話,那我們就破了關,引黑汗兵關,在宋國境大肆攻城掠地。」

  「若不是呢?」

  有從將發問。

  蕭匹敵低聲笑著道:「若不是,那我們就跟宋兵耗下去。」

  從將皺眉道:「可是耗的時間越長,對此的戰事就越不利。畢竟宋人背後便是宋國,他們的援兵可以源源不斷的涌過來。」

  蕭匹敵聞言,哈哈大笑。(5,0);

  從將一臉疑

  蕭匹敵笑過以後,搖頭道:「那你就錯了。此的戰事利於不利,對我們而言,都無關要。因為我們的戰場不在宋國的西面,而在宋國的東北面。

  我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引黑汗王朝的兵馬宋,藉此吸引宋國大部分兵力到此,為我大遼攻打宋國奠定基礎。

  所以此的戰局是勝是敗,本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們必須在陛下領兵南下之前,牽制住宋國的兵力。

  黑汗王玉素甫過早的領兵宋,打了陛下頂下的東西夾擊宋國的謀略。

  黑汗王玉素甫過早的被滅,陛下那邊要攻打宋國的話,恐怕要面對更龐大的宋國兵馬。

  所以,我們現在真正要做的,就是拖住宋軍,一直拖下去,拖的時間越長越好。

Advertisement

  宋國往西境投的兵力越多越好。

  最好能拖到青塘出手。

  青塘一旦出手,我們就可以功退了。」(5,0);

  從將聞言,一臉恍然,「在黑汗王玉素甫王帳里待久了,他的影響,卑職險些忘了我們到此的初衷。」

  又有從將笑道:「我們既然不怕跟宋兵拖時間,那乾脆就耗著得了。」

  蕭匹敵搖頭道:「那也不行……如果關可以攻破的話,我們還是要破了關。破了關以後,我們就能長驅直,踏破西涼城,進到大宋的永興軍路等地。

  到時候我們化整為零,在大宋境肆意的流竄,肆意的燒殺搶掠,能迫大宋派遣更多的兵馬趕到西面。

  此舉對陛下攻打大宋更有利。

  當然了,更重要的是,我們耗得起,黑汗王玉素甫可耗不起。

  他此前雖然在鎖城繳獲了一些宋兵的糧草,可是數量並不多。

  數十萬兵馬勒腰帶吃,三天就吃的乾乾淨淨。」

  「黑汗王玉素甫不是派人去西州回鶻征糧了嗎?西州回鶻的糧食運送到了玉門關以後,勉強能支撐黑汗兵吃一些日子。」(5,0);

  有從將道。

  蕭匹敵聞言,嘆了一口氣,道:「黑汗王玉素甫在攻破了高昌以後,便把大批的金銀財寶和牛羊馬匹送回了黑汗王朝。

  所以他在西州回鶻征糧的話,征不到多糧食。

  除非他派人回黑汗王朝取糧。

  而且黑汗王玉素甫不是一個喜歡啃骨頭的人。

  他要是啃不下玉門關,八就要起別的心思。

  所以我們可以耗著,也可以打。

  關鍵要看我們的需要。」

  從將們紛紛出了疑的神

  蕭匹敵笑著道:「我們耗也不能幹耗著,還是要派遣兵馬攻打關的。既然是跟盟友一起作戰,多要做出一個樣子給盟友看。

  黑汗王玉素甫啃不下玉門關,見我們在此廝殺,也不好意思輕易退兵。

  到時候我再去跟他說一說,將我們從西州回鶻繳獲的牛羊和糧食分給他一半,他一定會繼續打下去。(5,0);

  最好能打急眼,從黑汗王朝再調遣一部分兵馬前來支援。」

  從將聽完了蕭匹敵的話,紛紛稱讚蕭匹敵睿智。

  蕭匹敵搖頭笑道:「說實話,若是黑汗王玉素甫從一開始,就聽我勸誡,兵分三路,攻打宋國的話,戰事也不會打這樣子。

  我也不會背地裡算計他。

  如今戰事打了這個樣子,為了陛下能夠順利的出兵,為了能引出青塘,我只能在背後算計他了。」

  從將聽完此話,紛紛點頭。

  人都死自私的。

  蕭匹敵等人一眾遼將也不意外。

  他們更在意遼國的利益。

  他們若是能順利的牽制住宋國的大軍,為遼皇耶律隆緒攻打宋國爭取有利的條件的話。

  那他們就是遼國的大功臣。

  遼皇耶律隆緒在宋國攻下的城池越多,他們的功勞越大。

  他們若是不能順利的牽制宋國大軍,使得遼皇耶律隆緒南攻宋國失利的話。(5,0);

  那宋國一旦回過勁,反攻遼國,遼國很有可能會失去很多。

  他們很有可能會為遼國的罪人。

  所以他們違背道義,算計盟國,心裡一點恥辱也沒有。

  只要遼國能因此占便宜,他們就算親手將盟國所有的人送上斷頭臺,他們也不會有半點恥辱

  重重義重信,那是各部挑選出的那些鐵憨憨們最在乎的。

  他們這些已經居於遼國朝堂之上,甚至在朝堂之上坐上了高位的人,本不在乎那些東西。

  遼人漢化,固然能更好的消化遼國的宋人,能更好的吸納和利用宋國叛逃出去的人才。

  但同樣的,遼人漢化以後,在那些叛逃出去的宋人影響下,變得更重利,更重名。

  整個遼國上層,越來越像是宋國以前的那幫子文武大臣。

  若不是契丹八族中,仍舊有一些人堅守著契丹人該有的野,該有的生存方式。

(5,0);

  恐怕整個遼國上層,早就被徹底漢化了。

  外來的東西,總是有很多適應自己的,有很多不適應自己的。

  能夠做到取其華,去其糟粕的國邦,並不多。

  選擇一腦將所有外來文化吞進肚子的,可是會拉肚子的。

  就在蕭匹敵和手下的從將商量著算計黑汗王玉素甫的時候,狄青正帶著人給黑汗人封

  也不算是,因為沒有正式的名分,甚至沒有離俘虜份。

  狄青就是從白天作戰的那些黑汗人中間,挑出了一些作戰勇猛的,提拔他們當俘虜中的小頭目。

  最大的頭目可以管理百人,最小的頭目可以管理十人。

  但是沒有超過百人的。

  二百五十人以上的頭目,幾乎都是由狄青挑細選出的宋人擔任。

  狄青可不會借著黑汗人治黑汗人,還懂得給裡面摻沙子。

  這一招是他在大理安民的時候,跟著那些黑心的地方學的。(5,0);

  狄青安排妥當了黑汗人,心卻不太好,回到了住所以後,直奔寇季所在的院子。

  見到了寇季,也不說話,就一個人沉默的坐在一邊。

  寇季見狄青緒不對,疑問道:「發生了何事?」

  狄青猶豫了許久,沉聲道:「地位真的能讓人忘記姓氏,忘記脈嗎?」

  寇季聽到了此話,略微一愣,「你去給那些黑汗人封頭目了?」

  狄青緩緩點頭。

  寇季再問,「看到了他們為了向你表忠心,殘暴的對待其他族人了?」

  狄青再次點頭。

  寇季好奇的問道:「你在大理沒有見到過類似的事?」

  狄青緩緩搖頭。

  寇季思量了一下,嘀咕道:「是我問錯了話,你在大理應該見不到。大理境那些各部族族人,還是很團結的。輕易不會殘害自己的族人表忠心。有時候他們遠比我們宋人更團結,所以打下大理容易,消化大理難。」(5,0);

  嘀咕了一番後,寇季盯著狄青道:「其實為了向上位者表忠心,拿自己人開刀的事,並不罕見。在我大宋,類似的事也比比皆是。

  你常在軍伍中,應該見不到,但聽總能聽到吧?

  此事對你而言,沒什麼新奇的,你何故悶悶不樂。」

  狄青遲疑了一下,道:「我是聽說過,可第一次見,總有些不適應。更重要的是,我有點擔心。」

  「擔心什麼,擔心我們的族人也會變那樣?」

  寇季反問。

  狄青緩緩點頭。

  寇季沉默了一下,對狄青道:「仁義禮智信,是我們的祖先傳承給我們的德。只要德不失,我們的族人不會變那樣的。

  即便是有,也是數。

  大多數人心裡始終會存著一份善念。」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