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北頌 第0791章 朝廷命官不是青皮混混!

《北頌》 第0791章 朝廷命官不是青皮混混!

  老夫三人已經分別從戶部和開封府,拿到了百姓們的籍冊,以及真正貧寒百姓的名冊。

  再過幾日,就要分配田產。

  為了避免百姓們為了爭田產,發生械鬥,所以需要調遣一些兵馬從旁協助。」(5,0);

  寇季略微愣了一下,沉道:「需要多?」

  張知白坦言道:「三千!」

  寇季緩緩點頭,道:「回頭我從捧日軍中調三千兵馬,協助你們。不過在兵馬離營的時候,你們必須向家說明此事。」

  張知白點頭道:「老夫知道其中的輕重。」

  張知白之所以找上寇季調遣兵馬,而不是兵部尚書李昭亮,那是因為在汴京城,兵部掌管的兵馬不多。

  汴京城,兵部掌管的兵馬,只有五城兵馬司和巡檢司,還有開封府的衙兵。

  五城兵馬司和巡檢司的兵馬,有守衛汴京城的職責,輕易不好用。

  開封府衙兵數量只有一千,不夠張知白所需要的數量。

  所以張知白才從軍中借兵。

  畢竟,守在汴京城外的捧日軍,如今一直閒著。

  也能輕易的調出三千兵馬,還不用負擔其他的費用。(5,0);

  更重要的是,軍出,能鎮得住場子。

  衙兵和巡檢司的兵馬去參與到分田工作的話,鬧事的百姓們數量一多,他們還真不一定能打得過。

  軍就不同,軍往那兒一站,整齊的軍容,肅殺的氣息,足以鎮住那些百姓,使他們不敢手。

Advertisement

  張知白要說的說完以後。

  王曾沉聲道:「你和家要做什麼,老夫三人心裡清楚。老夫三人又不是丁謂之流,你和家沒必要提防著老夫三人。

  只要你們做的事對我大宋有益,老夫三人鼎力支持。」

  寇季聞言,愣了一下,笑道:「若是家將三代而止的政令在文中推行呢?三位也支持?」

  三人聞言,對視了一眼,齊齊揚起了眉頭。

  呂夷簡哼了一聲道:「老夫三人早就料到了,也私底下商量過此事。家在皇親國戚、武勛武臣中推行三代而止的政令,自然不能落下文臣。

  家真要在文臣當中推行三代而止的政令的話,老夫三人鼎力支持。」(5,0);

  寇季哈哈一笑,「三位覺悟還高。」

  呂夷簡惡狠狠的瞪了寇季一眼。

  寇季笑道:「不過此事不急。等到天下道和廟宇清除完了以後,就該變一變制,以及各地方的轄地。

  其中各地方的轄地,是重中之重。

  三位若是閒暇的話,不妨好好的參詳參詳此事。」

  王曾皺眉道:「此事之前你就跟老夫三人講過,老夫三人也曾陪你商量過。如今再次參詳,難道其中存在變數?」

  寇季笑道:「不是說存在變數,而是此前只是大致的商量了一下,不夠細緻。如今要將其落到實,自然要將一些細參詳通。」

  王曾沉道:「找個地方仔細說說。」

  寇季沒有拒絕,點頭道:「去資事堂,如果家在的話,可以一起參詳一下。」

  當即。

  四人一起到了資事堂。

  趙禎並不在。(5,0);

  四人就各自找到了各自的位置坐下。

  資事堂留守的宮娥和宦給四人備上了差點。

  寇季在他們將茶點送到了面前以後,吩咐他們先行離開。

  他們離開以後,寇季緩緩開口,「此前我們議過,我大宋地方制和轄地十分複雜、繁瑣。總是會出現那種一個地方三個衙門管轄,而三個衙門互相推諉,都不願意管的事

  所以,地方衙門職能和地方衙門的轄地必須劃分清楚。」

  呂夷簡三人一起點頭。

  地方衙門職能不明、轄地不明,所造的麻煩,他們三人見的最多,所以對此深有會。

  寇季繼續道:「首先是路、府衙門。路衙門和府衙門職權重合的地方是最多的。有路衙門無府衙門,有府衙門無路衙門的地方還好說。

  可府和路衙門皆有的地方,兩個衙門之間互相爭鬥,互相推諉,危害十分大。

  所以,我當初提議,改路為府,設立府城,統管治下的全境。(5,0);

  如此一來,也不會再出現兩個衙門之間互相爭鬥和互相推諉的事

  但地方兵馬如何管轄的問題,並沒有商量妥當。

  所以此事還需要仔細商討。」

  呂夷簡沉聲道:「既然已經改路為府了,那府便是地方最大的衙門,自然應該由知府掌管一府的兵馬。」

  王曾皺眉道:「一府境的兵馬,足足有兩三萬之數。知府管得過來嗎?」

  呂夷簡道:「有兵曹……」

  王曾搖頭,「就算有兵曹,也難以管轄。而且知府若是起了歹心,或者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很容易聚起兩三萬之數的兵馬。

  地方兵馬存在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地方,而不是為禍地方。」

  呂夷簡聞言,也皺起了眉頭。

  寇季笑道:「這便是需要再參詳的地方。」

  寇季繼續道:「州、縣衙門,亦是如此。大縣,堪比一州,職能也有所重合。所以州衙門和縣衙門也必須細化。(5,0);

  府治下,應該是州。

  州治下,應該是縣。

  如此,朝廷治府、府治州、州治縣、縣治理村鎮鄉。

  由上而下,一目了然。

  中間不會出現職權重合和職能重合的地方。

  誰的事,誰做。

  誰的責任,誰擔。

  追責的時候,可以到每一個人。

  這便是其中的好

  但一府轄下應該有幾州,一州治下應該有幾縣。

  每一個府、州的況都不同,所以必須據每一個府、州、縣詳細的討論。

  此前我們只是大致的討論了一下。

  可如今真的快要到了推行的時候,就必須將此商量妥當。

  而且如何劃分各府,府城設在何,能夠便於百姓們,也需要商量妥當。

  此外,隨著各府、州、縣衙門的劃分以後。(5,0);

  各轉運衙門,各漕運,也必須理清。

  是單獨提出來,還是融到各府,都必須好好商量一番。

  此外,地方衙門在做出了改變以後,地方的制、職能等等,也得做出一定的改變。改路為府以後,各地的轉運使、安使、招討使等如何安置,也是需要詳細商量的。」

  地方衙門做出了改變,不僅僅是地方制、職能有變化,地方上的利益也會跟著變化。

  其中要商量的很多,要討論的也有很多。

  所需要調節的利益也十分多。

  不得不慎重行事。

  呂夷簡三人聽完了寇季的話,沉默不語。

  寇季提出的問題,他們此前都有想過。

  但是中間存在著許多分歧,都沒有商量明白。

  一些制、職能、利益調節方面的問題,也沒有細化。

  寇季見三人沉默不語,就笑道:「我們必須提前將能想到的問題都解決,如此,在推行路改府的時候,遇到的麻煩也會變。」

  王曾沉默了許久以後,道:「此事確實該仔細的商討。」

  張知白左右瞧了三人幾眼,道:「這是一件大事,不是一時半刻就能商討妥當的。眼下我們最主要的事,是將那些從寺廟中清查出的田產,分派給百姓。

  等我們分派完了地,再商量此事也不遲。」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