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北頌 第0777章 千萬年不會變的原則問題

《北頌》 第0777章 千萬年不會變的原則問題

  趙禎唏噓道:「不知不覺間,朕登基快十年了嗎?」

  寇季緩緩點頭。(5,0);

  趙禎低下頭,看著寇季道:「你我君臣攜手共度了快十年的了。朕到現在還記得你初宮廷時候的模樣。」

  寇季慨道:「似箭,日月如梭。」

  趙禎緩緩點頭,「似箭,日月如梭……你我君臣要做的還有很多,一刻也不能耽誤,它不饒人呢。」

  寇季笑道:「我們還年輕……」

  趙禎盯著寇季道:「比起天賜兒,我們還年輕嗎?」

  寇季臉上的笑容緩緩僵住。

  趙禎嘆道:「再過些年,四哥你可就三旬了……」

  寇季突然有點不想講話。

  對於大部分擁有心智的人而言,年齡增大、變老,絕對是他們不願意面對的一個問題。

  寇季覺得自己穿越到了大宋,並沒有做多,就已經快三十了,他自然也不願意面對這個問題。

  但是不面對也沒辦法,歲月它不饒人。(5,0);

  寇季笑容有些僵的道:「家,咱們現在聊的是年號的事。」

  趙禎失笑道:「四哥似乎不太喜歡變老?」

  寇季不咸不淡的道:「沒有幾個人喜歡變老。」

  趙禎笑道:「但誰也躲不過去。」

  寇季突然就不想講話了。

  趙禎見此,趕忙轉移話題,「四哥對年號的事有什麼看法?」

  寇季沉道:「家或許可以考慮一直沿用天聖的年號。」

Advertisement

  趙禎一愣,沉聲道:「祖宗規矩……」

  寇季盯著趙禎道:「祖宗的規矩,不是一不變的。太祖太宗兩朝定下的許多規矩,一直不曾變,到了家登基的時候,就變了弊政。

  家可是耗費了很大的代價才革新了這些弊政的。

  由此可見,祖宗定下的規矩,或許適合祖宗們活著的那個年代,但卻不適合現在。

  所以該變的時候,就要變,不能猶豫。」(5,0);

  趙禎嘆了一口氣道:「朕就怕朕的規矩變得太多,後世子孫們不守規矩,將朕留下的許多善政,變惡政。」

  寇季道:「所以我們要先辦法,將能變的和不能變的區分開。」

  趙禎哭笑不得的道:「四哥剛才不是說了。祖宗留下的規矩,適合祖宗們或者的那個年代,但卻不適合現在。我們留下的善政,也許並不適合以後的大宋。

  我們更沒有辦法區別那一部分的規矩是可以變的,那一部分的規矩是不能變的。

  因為以後的大宋是什麼樣子的,誰也說不準。」

  寇季陷到了沉思當中。

  以後的大宋會是什麼樣子,寇季也不知道。

  因為現在的大宋,已經不是他知的那個大宋了,而是一個經過了他改變的大宋。

  大宋以後,不會再遵循著歷史,一不變的走下去。

  大宋的以後,會出現無數的變數。

  所以,以後大宋要守的規矩是什麼,得以後的帝王據實際況制定。(5,0);

  但這並不代表,就沒有一不變的規矩讓後世人遵循。

  一些原則的問題,就算經過了千萬年,也絕對不會變。

  比如疆土紛爭。

  寇季思量到此,開口道:「疆土紛爭問題,縱然過千萬年,也不會變。」

  趙禎聽到這話,臉一正。

  「我大宋的江山,乃是將士們用命拼回來的,不能割讓,亦不能流失半分。這個問題,確實過千萬年也不會變。

  等朕革新了文制以後,朕會定下相應的祖宗法,告誡後世子孫。」

  寇季點頭道:「最好能昭告天下,讓天下所有人都記住。」

  趙禎盯著寇季道:「就像是垂拱殿後懸掛的『後宮不得干政』的匾額。」

  寇季再次點頭。

  趙禎長出了一口氣,「此事以後朕再和四哥詳細的商討一番。四哥不讓朕改換年號,可有什麼說法,又有什麼好?」(5,0);

  寇季坦言道:「年號頻繁的更替,並不是一件好事。在年號的問題上,百姓們還是喜歡一不變的。如此,便於他們記事。

  更重要的是,家若是沿用一個年號的話,那麼天聖即家,家即天聖。」

  趙禎若有所思的點點頭。

  「此事朕隨後會和呂夷簡三人商量一番,若是妥當的話,以後就沿用一個年號。」

  「喏……」

  商量過了此事以後,寇季也沒有再宮裡多待,便離開了皇宮。

  寇季回到寇府別院的次日,趙禎有關於改造皇家北苑的旨意就下發到了工部。

  工部拿到了趙禎的旨意以後,立馬派遣人到了瑞聖園,對瑞聖園進行了丈量。

  然後派遣人據大儒們,以及以後編書、著書的需求,繪畫了瑞聖園的改造圖紙。

  改造圖紙出來以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瑞聖園一個占地多大千畝的藏書樓。

  藏書樓共三層,設計了防火水槽、防水的水道,所以工程量十分浩大。(5,0);

  所需要的錢財,遠超皇宮的一些大型宮殿的營造。

  對此,趙禎、寇季、廷三宰,沒一個心疼的。

  在審閱過了圖紙以後,趙禎果斷下令開建。

  一大批的匠人們,在趙禎旨意下達以後,就駐了瑞聖園,對瑞聖園進行了改造。

  寇季在瑞聖園改造工程正式的工以後,就沒有在關注此事。

  他的注意力放在了范仲淹等人的翻譯工作上。

  范仲淹等人學會了大食文以後,就果斷進到了翻譯工作中。

  一本本的大食文醫,在他們的翻譯下,變了漢文。

  中途,遠在廬州的包拯托人給寇季送來了信,說自己已經大致學會了大食文,請寇季給他派一點事做。

  寇季吩咐人將已經翻譯好的大食文書籍和原有的大食文書籍,分別謄抄了一份,派人送到了廬州,給包拯去校對。

  看看其中是否有很大的出。(5,0);

  翻譯書籍的時候,前期進行的磕磕絆絆,後期就進展的順利了不

  大食人送來的醫書很多,寇季等人花費了大半個月時間,就將其中近六的醫書給搞定了。

  被搞定的醫書,並不是被翻譯書了,而是被踢出了醫書之列。

  那些書籍在大食,被稱之為醫書,可是在寇季眼裡,那本就不是醫書。

  而是一些披著醫書外殼的宗教書籍。

  比如其中有數百本書裡面,就詳細的記載了,通過某種巫、或者某種儀式,召喚某種不可知的存在,出來幫人治病。

  這算醫

  這是裝神弄鬼。

  還有一些鞭撻、自治病的法子。

  還有一些讓人難以想像的土偏方。

  反正各種稀奇古怪的治病方法都有。

  但都不是真正治病的醫

  寇季帶著人,耗費了大半個月,將這一類的東西全部清除了出來。(5,0);

  只留下了真正的醫書。

  然後對真正的醫書進行翻譯。

  這一翻譯,就是數月。

  在此期間,寇季大部分時間都留在瑞聖園。

  偶爾也會回府或者上朝。

  回府,上朝,大多也是為了理朝廷的要事。

  比如遠在趾的大食人,中了寇季的計策,準備在趾招攬信徒為卒,請求從大宋手裡購買軍備。

  再比如,趾二次向寇季求購兵刃盔甲的事

  還有種世衡和朱能二人趕到了大理,對大理髮起了戰事的事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